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学史明志,筑强基层支部建设

供稿:唐娟 摄影:姚子硕 编辑:隆哲源

2021年4月27日,无机研究所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于生态楼327开展了主题为“缅怀革命校友,传承红色基因”的烈士纪念日主题党建活动,旨在向延安自然科学院第一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王玉珍同志学习,向王玉珍英雄致敬。活动由无机所党支部书记刘天府同志主持,支部成员唐娟向与会成员介绍了革命烈士王玉珍的英雄事迹,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锋同志参加了党日活动。

bob手机在线登陆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其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自然科学院开创了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于延安烽火到奋进新时代,我们先后培养了一批批“革命通材,业务专家”、新中国第一代“红色国防工程师”,一代代学子成长为领军领导人才,“延安根、军工魂”是北理工永恒不变的红色基因。自然科学院不仅重视教育科研,也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自然科学院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了学生党支部,王玉珍就是当时补习一班的支部书记。和王玉珍同志同期学习的还有国家领导人李鹏、王刚、贺敬之等。

张锋同志指出王玉珍同志是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优秀党员,是bob手机在线登陆的优秀党员,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英雄模范,他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精神是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科研中需要坚守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刘天府书记指出以王玉珍为代表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优秀党员在我们新中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科学院的党组织建设也为北理工的党组织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党和群众进行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战斗堡垒。今后我们也要注重支部建设,为传承和传播红色基因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会党员一致认为,作为北理人,王玉珍同志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这是一次有意义而且有特色的党日活动。


王玉珍同志生平介绍:

王玉珍(1919—1946),男,汾西县东原村人,中共党员,早期参加山西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任决死纵队连长,在汾西县开展游击武装抗日,1939年“晋西事变”后奉命撤往兴县,1940年5月被晋西区党委组织部选送赴延安学习,6月7日经中央组织部介绍,在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bob手机在线登陆前身)学习。在补习班学习期间,王玉珍品学兼优、学工皆好,担任一班班长兼党支部书记。学员一般文化基础较差,但是学习任务繁重而吃力。学校规定三年内学完初、高中全部数理化课程,还有英语、历史和政治课以及时事政策等。王玉珍同志不仅要学习,还要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王玉珍刻苦学习,学习成绩突出;他的服务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他关心每个同学的学业进步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为人平易近人,大家都愿和他讲心里话。同学们有事找他时,不叫他名字,而总是亲切地喊他“王连长”。补习班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同学,虽然很“调皮”,但对王玉珍同志确是很尊重的。王玉珍同志对班上的学习、生活管理,文体活动,劳动生产等,都组织得很好,处处为全院树立典型模范。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大家树立了良好榜样。

1942年下半年,王玉珍同志调到科学院的干部科工作。1943年4月他转到延安大学中学部任政工干事,负责党的工作和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1943年11月任支部书记。1945年5月,为了重新开展晋西北地区工作,王玉珍奉调离开延安,他先到陕北甘宁晋五省联防司令部做了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负责完成了晋绥分局整风审查干部材料甄别。于7月中旬与肖田同志一行,先期动身到了山西省兴县晋绥分局驻地,等部队到达后,随军到晋西北地区开展工作。

日本宣布投降后,王玉珍随贺龙部队转战晋西北解放离石、晋中地区。1945年9月末文水县城解放,他随军进入文水县城,受中共吕梁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解学恭派遣,回家乡汾西县开展解放工作,任汾西县党的区委书记(区名不清),属晋绥九地委所辖,后任晋绥九分区司令部政委。汾西县在敌占区,地处吕梁区和太岳区之中,是晋西化与晋东南解放区连结的纽带,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敌我力量众寡悬殊,武器装备也相去甚远,面临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王玉珍是当地人,曾在本地参加过抗日斗争,熟悉本地情况,重新开展地下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很快就壮大了武装力量。1946年7月25日在汾西县桑堡村,因反动地主出卖,王玉珍与随从警卫一行被驻南梧村阎军包围在桑堡村,率部英勇战斗,终因敌众我寡,警卫13人全部壮烈牺牲,王玉珍膝盖部被枪击中,在桑堡村下焦家庄河口不幸被俘,阎军从告密的反动地主得知王玉珍是从延安回来的大干部,威逼利诱,企图收买。王玉珍慷慨从容,拒不投降,阎军竟残酷到用刀割掉他的耳、鼻后,才将他杀害。时任晋绥九分区司令部政委,年仅27岁。牺牲后35天汾西县城解放,当地民众自发举行盛大葬礼悼念,英灵回本土东原村安葬,英名列于汾西县英雄纪念碑第三名。

(审核:张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