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能源要闻

南非发现大型海上油田,中国成全球煤炭市场变化主导因素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南非发现大型海上油田,中国成全球煤炭市场变化主导因素
(2019/02/18-2019/02/24)

国际新闻
1. 美国能源部正式启动阿贡国家实验室电池回收研发中心建设
  随着数码产品、电气化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当今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到电动汽车、储能设备,锂离子电池几乎无处不在,废弃锂离子电池的处理也已成为严峻的问题。预测表明到2030年全球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将达到1100万吨以上。废弃电池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对民众身体健康,还是对自然生态环境,都将造成不良影响。
  2月18日是美国的全国电池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正式启动阿贡国家实验室电池回收研发中心建设,旨在进一步研发回收工艺,以推动锂基电池中锂、钴等关键材料的回收。与中心同步启动的还有锂离子电池回收奖项目,旨在鼓励美国企业就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收集、储存、运输以至最终的回收利用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据悉能源部将为该奖项提供总计550万美元的奖励资金。
美国能源部希望,通过研发中心和回收奖两个项目,最终实现从废旧电池中回收90%关键材料的目标,以减少美国在锂、钴等关键电池材料方面对外国的依赖。

2. 2019年特斯拉计划产50万辆汽车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日前宣布计划在2019年生产约50万辆汽车。马斯克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写道:“2011年,特斯拉一辆车都没生产。但到了2019年,特斯拉要生产500000辆汽车。”
  1月31日,特斯拉公司曾表示,继去年总销量增长了三倍多以后,预计2019年销量将增长65%。马斯克这一计划符合之前的增长预期。
  特斯拉公司新年伊始销售表现平淡,尽管Model 3轿车多次降价以应对逐渐取消的美国联邦税收优惠措施,但在1月底公布的季度利润报告中,该公司依然低于预期,并未能激发投资者的信心。

3. 南非发现大型海上油气田 预估储量或超10亿桶油当量
  道达尔南非公司日前宣布在南非南部海域探明一个“世界级”油气区块,预估蕴藏油气资源有望超过10亿桶油当量。
  道达尔公司声明介绍,该油气田地处距离南非西开普省莫索尔湾海岸南部175公里外的奥特尼夸盆地,位于布鲁尔帕达勘探远景区,含油气层厚57米,钻井深度达3633米。目前,已探明资源主要是凝析气和少量轻油。公司下一步将开展三维勘探,随后将对该区块另外四口勘探井钻探。
  此次重大发现有望一举打破南非能源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南非矿产资源部部长曼塔谢表示,该油气田的发现与开采将对南非经济起到极大提振作用,也将对外来投资产生较强吸引力。曼塔谢认为,这一利好消息证明政府对油气资源行业的宽松政策取得了成效。南非油气资源联盟执行总裁克拉美尔认为,如此大规模勘探发现在南非是史无前例,尤其是在深海地区勘探作业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令整个行业感到振奋。南非国有石油公司代理总裁萨伊蒂尼就此次发现对本国石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充满了期待,他希望今后该油气田能与莫塞尔湾地区的油炼厂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

国内新闻
1. 我国成全球煤炭市场变化主导因素
  近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煤炭市场保持周期性复苏上升态势,全球煤炭产量增幅约3.8%,国际煤炭贸易量增长1%左右,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将是全球煤炭市场的主导因素。
  全球煤炭市场在经历多年深度调整之后,2017年得以小幅复苏,2018年重回缓慢增长态势。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数据推算,2018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长幅度大约在3.8%左右,创近年来新高。2018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长的强劲动力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煤炭产量超过35.46亿吨,增幅5.2%,占到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7%。此外除美国、加拿大、德国、波兰、乌克兰 等欧美国家外,世界其余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炭产量都保持增长态势。
  2018年,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地位。2018年全球煤炭贸易量达14亿吨左右,中国约占20%。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煤炭累计进口2.81亿吨,同比增加1050万吨,增长3.9%;煤炭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从进口来源国看,我国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及菲律宾等五国,合计进口煤炭27416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7.5%。此外数据显示,在“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相关国家煤炭消费大幅增长。
  2019年我国进口煤政策或将继续利好国际煤炭市场。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预测,2019年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现有规模或有小幅增长。由于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煤炭进口“平控”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2018年进口增长幅度。2019年,在国内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煤炭资源新增有限的情形下,煤炭进口量有可能继续保持现有的进口规模,若国家不再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和工作措施,东南沿海地区煤炭用户出于对成本、价格、煤种的考虑,仍有可能加大煤炭进口数量,因此新一年我国的煤炭进口也许还会出现小幅增长。

2. 东华大学团队在可穿戴能源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由于传统电池存在缺乏柔韧性、不可拉伸、难以编织等局限性,柔性随身能源材料与器件发展长期以来为各界所关注。目前可穿戴电源的研究多以“佩戴”形式的能源器件为主,主要功能是作为服装的附加品,在舒适性方面有所欠缺。相比之下,服装本体是现成的物理载体,也被视为更为理想的可穿戴功能集成平台。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日前在可穿戴能源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认为,纤维、纱线、织物将成为新一代发电载体,但成熟的发电技术,如光伏、热电、压电/摩擦电等,与服装材料和纺织工业的结合尚存在挑战。目前能源纺织品难以规模化生产、能源器件的性能易受环境湿度影响,而且尚缺乏利用单根纱线实现发电的技术。“能源衣”的开发仍任重道远。
  在该团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工业级的纺丝设备实现了可拉伸摩擦发电纱线的连续化与规模化生产,并深入探讨了金属与非晶聚合物接触/分离的单电极势阱模型,首次提出了摩擦发电器件的电势/极化耦合效应的假设。借助特殊的皮芯结构设计与耦合增益发电机制,发电纱线无需借助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即可自发电,并能够应用于不同气氛环境甚至是液体中。研究人员使用工业级的织样机将发电纱线进行编织得到了具有弹性的发电织物,其同样具有两栖工作的能力。发电纱线亦可与其他市售纤维如尼龙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共同编织,纺织品的透汽性、舒适性、发电功率便可有效调控。研究人员穿着发电织物制成的“能源衣”,展示了其为电子设备锂电池充电、驱动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捕捉人体运动姿态等功能。

发电织物的编织过程与可穿戴应用演示(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3. 我国能源清洁化进程加速
 国家能源局宣布我国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总量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与此同时,2018年,我国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弃水、弃风、弃光状况明显缓解。中国能源清洁化进程加速。
  经过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2014年以来,我国煤电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年排放量大幅下降,供电标煤耗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煤电逐步成为提供安全、清洁、高效、可靠电量和灵活调节能力的基础性电源,有力推动了能源清洁发展,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煤电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以上,加上新建的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我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煤电机组已达7.5亿千瓦以上,占全部煤电机组75%以上;节能改造累计已完成6.5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65%以上。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弃水、弃风、弃光状况明显缓解。2018年,我国弃水电量约691亿千瓦时,在来水好于前一年的情况下,全国平均水能利用率达到95%左右。弃风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内蒙古。2018年我国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2亿千瓦时,弃风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形势好转。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2018年全国弃光电量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弃光率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实现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双降”。
  针对光伏发电建设规模迅速增长带来的补贴缺口持续扩大、弃光限电严重等问题,2018年,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及时进行了优化调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426万千瓦,仅次于2017年新增装机,为历史第二高。截至2018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可再生能源全年发电量1.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7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确保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95%左右),弃风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争控制在5%左右);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弃光率低于5%;全国水能利用率95%以上;全国核电实现安全保障性消纳。为确保实现消纳目标,行动计划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优化电源布局,合理控制电源开发节奏;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形成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体制机制;深挖电源侧调峰潜力,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等。

(主要新闻来源:环球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能源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