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溯源、实践诠释及现实启示
刘暖
2022, 24(6): 1-7.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206
摘要(487) HTML (42) PDF (731KB)(30)
摘要:
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经验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立自主基因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独立自主论断的同频共振,构成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经验形成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的百年历史实践,构成其生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在新时代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经验,要一以贯之把独立自主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推动开展独立自主原则经验的国际分享。
历史•理论•现实:“两个确立”的三维阐释
沈泉鑫
2022, 24(6): 8-1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092
摘要(336) HTML (68) PDF (795KB)(22)
摘要:
“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两个确立”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产物,不是凭空出现的“飞来峰”,也不是别国经验的简单复刻和剪裁嫁接,而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激荡的历史搏击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它是历史选择、时代呼唤、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具有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两个确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从理论依据来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品格与鲜明本色;从现实需要来看,“两个确立”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举。
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
环境规制对生态韧性的影响——基于“本地—邻地”效应的视角
张明斗, 任衍婷
2022, 24(6): 16-2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760
摘要(366) HTML (38) PDF (867KB)(18)
摘要:
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的韧性更加值得探讨。基于“本地—邻地”效应的视角,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2007—2019年环境规制对生态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并检验了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能有效提升本地生态韧性,相较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正式环境规制作用力度更为强烈;环境规制对本地生态韧性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即东、中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2)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影响生态韧性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且在正式环境规制中更为强烈。(3)环境规制对邻地生态韧性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作用力度更为强烈。上述研究结论为如何利用环境规制提升中国生态韧性提供了决策参考。
制造业集聚与雾霾:基于能源消费的异质性分析
张平淡, 屠西伟
2022, 24(6): 30-4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871
摘要:
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引入时变工具变量,细致探讨了制造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能源消费展开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抑制了雾霾污染,异质性分析表明,以专利表征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低能耗地区显著存在,且作用效果更强,而在高能耗地区该机制并不显现;空间效应分析表明,雾霾污染具有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和时间上的滞后效应。
经济增长和空气污染如何影响就业?——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赵领娣, 戴亚鑫, 王海霞
2022, 24(6): 41-5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391
摘要(334) HTML (55) PDF (916KB)(25)
摘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时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经济和环境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已有研究考察经济或环境单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经济和环境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增长、空气污染及两者交互项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就业效应有所不同,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而空气污染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性别人群具有异质性,相对女性劳动力而言,男性劳动力就业对经济增长和空气污染更加敏感。第二,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和东北地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交互项对劳动力就业作用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改善空气质量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以扩大地区就业规模等的政策建议。
京津冀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达峰情景预测——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王韶华, 赵暘春, 张伟, 刘晔
2022, 24(6): 54-66.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626
摘要:
京津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完全脱钩,难以协同调控发展与减排。为缓解此类结构性矛盾,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运用通径分析揭示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制度干预等因素对京津冀碳排放的影响机理,从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层面设计调控情景进行达峰预测。研究发现:(1)转变河北的高碳排放模式是有效促进京津冀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2)劳动生产率、政府干预、经济增长均促进京津冀碳排放,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均抑制京津冀碳排放。资本效率促进北京碳排放,而抑制天津、河北碳排放。此外,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是重要中介因素;(3)均衡调控情景下,京津冀整体、天津、河北均如期达峰。资本调控情景下,京津冀协同调控水平最高,河北达峰时间提前5年;人力调控情景下,京津冀协同调控水平最低,整体达峰时间推迟5年。
民法典论坛·公司法专题
类别股之组织法规范与资本制度衔接
陈景善
2022, 24(6): 67-7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010
摘要:
2005年《公司法》概括性地规定类别股,其发行要按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并在创业板、科创版等已有实践。类别股的发行能够满足不同股东的需求:用于股东控制公司经营或是通过分红等单纯享有经济利益。《公司法》依据股东的不同需求允许公司在法定范围内设计发行两种以上类型的股份,以此达到促进公司融资的目的,或调整控制权作为反收购措施。类别股的发行是对股东平等原则的突破,因而类别股的种类需法定化,不宜扩大化,股东在章程中约定自治的范围只限基于法定种类的选择。同时,类别股的发行要考虑各股的不同功能,需要从组织法层面规范均衡普通股股东利益与类别股股东利益。组织法规范以资本制度为基础:若公司采授权资本制,则应由董事会作出发行决议;采法定资本制,则应由股东大会作出发行决议。在设置类别股的公司中各类股份与普通股之间根据股东请求可变更转换,类别股东若受损害可召开类别股东大会救济。
公司利益不确定性的控制机制
蒋大兴, 沈晖
2022, 24(6): 74-8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156
摘要:
公司利益的不确定性具有多种表现,其存在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公司的营利性要求适度的公司利益不确定性,不受控制的不确定性则蕴含风险。对公司利益的不确定性应进行实体上的控制、自我控制与司法控制。实体控制可从利益构成、客体范围及对相关行为的控制进行。自我控制包括从组织上的控制和程序上的控制。司法控制则主要体现为司法对公司利益判断的程序审查,但不应绝对排除对其进行实体审查。公司法中缺乏对公司利益不确定性控制的系统性安排,可增加监事会决议瑕疵制度、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商业判断规则等。
选择性股权回购中的股东平等保护
曹兴权, 王心茹
2022, 24(6): 85-9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358
摘要:
为保护选择性股权回购可能损害被排除回购股东的利益,应强调股东平等原则并保护全体股东对公司持续经营的信赖。为此,应引入选择性股权回购正当性评价的实质审查标准,包括区别对待股东的理由正当、回购股份估值公平、回购不损害全体股东对公司持续经营信赖;可以在选择性回购时的股东会一致决、排除被回购后的股东特别多数决或者其他股东回购加入请求权等方案中选择其一,完善选择性回购时的特殊决策机制。中国应在公司法的立法层面回应特殊决策机制,在公司法的司法层面特别关注实质审查标准。
目前的产业形势政策与公司法改革
姜一春, 吴淑霞
2022, 24(6): 95-10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439
摘要:
在全球新冠疫情、区域性战争或政治冲突形势下,世界主要国家将政策关注点不约而同集中于重塑产业供应链上。公司法是一种政策法,不同于民法典,是具备权能构型中的法律静态准则和动态补充机制的法律。因此根据经济安全一系列企业政策和供应链 “固链” 政策,围绕公司之间的内外合作以及延伸问题,研究股东、董事与公司的关系等法律问题,从而发展出公司法律的一系列优化规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经济与管理·智慧健康与智慧养老专题
基于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的老年人孤独感探究
杨淑芳, 张朋柱
2022, 24(6): 104-11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820
摘要:
智慧养老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现有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探索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方法,以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索多种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孤独感为例),深入剖析主动社交媒体使用、被动社交媒体使用、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自尊、客观社会孤立、生活满意度及服务满意度与老年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社会存在、社会比较与社会支持理论,不同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负向影响老年人自尊;自尊对向上社会比较和孤独感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此外,客观社会孤立调节向上社交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客观社会孤立正向预测老年人孤独感。为未来采用社交媒体方式对老年人孤独感进行干预提供了研究依据,丰富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也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支持。
全域养老:新时代智慧养老发展新模式
梁昌勇, 洪文佳, 马一鸣
2022, 24(6): 116-12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6126
摘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的智慧养老得到蓬勃发展,但由于全社会为老理念不强、全社会参与度不够、养老服务资源集成有限等,使得智慧养老难以满足全时空、多场景、立体化的养老发展需求。在总结和分析智慧养老基础上,提出智慧养老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全域养老,界定全域养老的内涵特征,比较全域养老与智慧养老的差异,提出基于养老智联网的全域养老平台,以支持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供应链协同服务模式、个性化场景服务模式、利益相关者服务模式四种全域养老模式。从多主体协同参与、全要素集成融合、全时空协调发展和全过程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全域养老的实现机制,并从多维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智慧养老政策演进与主题特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朱庆华, 时颖惠, 陆冬梅, 刘虹
2022, 24(6): 125-13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6466
摘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老龄化趋势越严重,智慧养老的社会需求和发挥的作用相应也越大。以江苏省出台的智慧养老政策为研究样本,分析江苏省破解老龄问题的政策路径,对其他地区智慧养老制度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收集江苏省及其地级市发布的85份智慧养老政策;通过量化手段梳理智慧养老政策时间、主体等显性特征,分析政策演进的主要脉络;以TF-IDF算法提取政策高频关键词并进行聚类,剖析养老领域顶层设计格局。聚类图谱显示,江苏省智慧养老政策主要聚焦于公共服务、产业模式及智慧技术三大主题。对今后智慧养老政策制定提出三点建议,分别是基于政策基础深化制度体系建设、多方联动探索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立足群体特征优化智慧养老服务。
短视频平台上的“银发网红”:研究机会与相关政策
沈原燕杭, 左美云, 李逸博
2022, 24(6): 134-14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6519
摘要:
为了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智慧养老十分重要。智慧用老是智慧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许多银发网红积极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显示了银发网红作为智慧用老新模式的潜力。然而,深入研究银发网红的文献比较匮乏。利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抖音平台上粉丝量排名前十的银发网红,基于“需求—可供性—特征”理论框架,对银发网红成功特征进行了探索式的研究。在专家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沟通模型,从行为学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识别和归纳了与银发网红相关的研究机会,并对影响短视频平台发展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银发出游助力老有所乐: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旅游信息行为的探索性研究
吴大伟, 赵宇翔
2022, 24(6): 146-15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6506
摘要(126) HTML (47) PDF (965KB)(10)
摘要:
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数智技术贯彻落实积极老龄化理念帮助老年人实现智慧养老的积极目标十分重要。其中,数智赋能助力银发旅游是发展智慧养老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老年旅行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一手数据,并利用扎根理论归纳老年人旅游核心信息行为,最终得到118个初始概念、34个初始范畴和10个主范畴。同时,借鉴过程视角将老年人旅游划分为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三个阶段,明确了各个范畴在其对应阶段中的承接机制和影响关系,归纳出过程视角下老年旅行者信息行为框架。该框架细粒度地梳理了老年旅行者在与数智技术的交互过程中,在旅游不同阶段产生的跨情境和跨场域的复合信息行为,一方面能为后续银发旅游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为相关政策的细化和完善提供借鉴。
文学·历史·哲学
《唐人试帖》整理的价值和意义——兼论清代试律诗学与古典诗学演进之关系
吴蔚
2022, 24(6): 159-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414
摘要: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从《启蒙辩证法》的批判逻辑看技术恐惧
赵磊
2022, 24(6): 166-17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558
摘要:
技术恐惧是现代技术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科技社会的和谐、健康和持续发展。从启蒙的辩证发展来看,技术恐惧渊源已久并具有内在必然性。《启蒙辩证法》把摆脱恐惧、成就主体性作为其启蒙批判的中心线索。启蒙的辩证发展蕴涵着恐惧的演变逻辑,从自然恐惧到技术恐惧,既是启蒙的必然结果也是启蒙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启蒙精神在使人类摆脱自然恐惧之后陷入技术恐惧,消除神话的同时编织了技术神话,在自然面前彰显的主体性沦为技术的附庸,创造技术帝国把人类导入新野蛮时代。技术恐惧治理需要改变传统启蒙理念下工具理性的技术定位和资本逻辑锁定的技术创新路线,需要再启蒙。不同于传统启蒙精神,其目的不是要根除技术恐惧,而是要正确看待技术恐惧现象,学会在恐惧中前行。
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协同治理的路径探索
刘献君
2022, 24(6): 175-17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683
摘要:
高校是一种合作活动起着主导作用的组织,需要协同治理。高校协同治理中,要关注目标导向、共同创造、着眼利益和制度保障。目标导向,要认识高校目标确立的特殊重要性、艰难性,治理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共同创造,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鼓励师生参与创造并形成良好的氛围。着眼利益,要关眼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度保障,要形成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从权力本位迈向权利本位——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换
马永霞, 葛于壮
2022, 24(6): 180-18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027
摘要(210) HTML (70) PDF (691KB)(12)
摘要:
大学治理效能决定了大学治理向现代化递进的成色,其有效性需要在权力—权利的双边互动关系中呈现。中国大学治理呈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趋势,且治理成效显著。在权力逻辑中,由于大学权力精英治理事实与民主参与价值之间的疏离,需要廓清各行动者权力的边界。在权利逻辑中,大学治理要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权利,将这一旨趣确立为界定与规范大学治理的核心机制。基于此种认识,大学治理必须坚持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利益相关者权利确立大学治理的根基、以法治凝聚大学治理的共识、以集体行动创造大学治理动力、以质量文化提供大学治理支撑,由此确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点,提升大学治理效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