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贺思聪. 爬虫实战: 从数据到产品[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1.
[2] 陈丽英. 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N]. 人民法院报, 2020-01-12(04).
[3] 游涛, 计莉卉. 使用网络爬虫获取数据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 以“晟品公司”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为视角[J]. 法律适用, 2019(10): 3-10.
[4] 刘艳红. 网络爬虫行为的刑事规制研究: 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 2019(11): 16-29.
[5] 游涛.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网络“公开信息”的刑法规制: 上海晟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某某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M]//李玉萍. 网络司法典型案例(刑事卷·2019).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20: 27–40.
[6] 梅夏英. 在分享和控制之间 数据保护的私法局限与公共秩序构建[J]. 中外法学, 2019(4): 859-870.
[7]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实用版[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 15.
[8] 杨志琼. 数据时代网络爬虫的刑法规制[J]. 比较法研究, 2020(4): 185-200.
[9] 丁晓东. 数据到底属于谁?: 从网络爬虫看平台数据权属与数据保护[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9(5): 69-83.doi:10.3969/j.issn.1008-4622.2019.05.006
[10] 高铭暄, 赵秉志. 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5: 821.
[11] 黄良永, 徐雨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5.
[12] 任颖. 数据立法转向: 从数据权利入法到数据法益保护[J]. 政治与法律, 2020(6): 135-147.
[13] 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36.
[14] 王骏. 不同法域之间违法性判断的关系[J]. 法学论坛, 2019(5): 64-77.
[15] 曹阳. 我国对违法“爬虫协议”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9(3): 159-167.
[16] 刘笑岑. 爬虫无罪?: “HiQ诉LinkedIn案裁决”节译[J].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 2018(2): 227-281.
[17] 何渊. 大数据战争: 人工智能时代不能不说的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149.
[18] 周光权. “刑民交叉”案件的判断逻辑[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20(3): 3-20.
[19] 彭波, 张璁, 倪弋. 迈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步伐: 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 人民日报, 2019-10-19(01).
[20] 高富平. 数据流通理论 数据资源权利配置的基础[J]. 中外法学, 2019, 31(6): 1405-1424.doi:10.3969/j.issn.1002-4875.2019.06.002
[21] 戴昕. 数据隐私问题的维度扩展与议题转换: 法律经济学视角[J]. 交大法学, 2019(1): 35-50.
[22] 杨志琼.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口袋化”的实证分析及其处理路径[J]. 法学评论, 2018(6): 163-174.
[23] 高能. 信息安全技术[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8: 9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