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长乐.教育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弘扬与建构[J].天中学刊,2003,(2):1-5.
[2] 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学[M]. 黄卫伟,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77.
[3] 乔恩·R·卡曾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 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 侯玲,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3.
[4] Emile Durkheim.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M]. New York: Free Press, 1933:189.
[5] 马克斯·维贝尔. 世界经济通史[M]. 姚曾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91-194.
[6]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 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8.
[7] Garfinkel. Studies in Ethno methodology [M]. Oxford: Blackwell, 1984: 66.
[8] 弗兰西斯·福山. 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 李宛容,译.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8:192.
[9] 高祥宇,卫民堂,李伟.信任促进两人层次知识转移的机制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3):394-400.
[10] ShapiroD,B Sheppard & L Cheraskin. Business on a handshake[J].Negotiation Journal,1992,(8):365-377.
[11] 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2] JonesG & J George.The experience and evolution of trus:implications for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J].Academy of Managemem Review,1998,23 (3):531-548.
[13] 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14] 罗德里克·M·克雷默,汤姆·R·泰勒. 组织中的信任[M]. 管兵,刘穗琴,等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383.
[15] 王重鸣,邓靖松. 虚拟团队中的信任机制[J]. 心理科学,2004,27(5)264-265.
[16] 李红霞,席酉民. 管理激励的发展趋向——基于信任的激励[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4(4):25-26.
[17] 胡安安,徐瑛,凌鸿. 组织内知识共享信任机制的发展路径和改善方法研究[J]. 现代情报,2007,8.
[18] Morgan R M, Hunt S D. The commitment- 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58):20-4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