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彬. 由救助走向补偿—论刑事被害人救济路径的选择[J]. 中国法学,2009(2):181-191.
[2] 卢梭. 卢梭文集——社会契约论[M]. 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32.
[3] E·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研究方法[M]. 邓正来,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299.
[4] 许福生. 刑事政策学[M].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440,339-440.
[5] 康树华. 犯罪学通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66.
[6] 张智辉,徐名涓. 犯罪被害人学[M].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198.
[7] 陈彬,李昌林. 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J]. 政法论坛,2008(4):58-59.
[8] 陈彬,李昌林,薛竑,高峰著. 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90-235.
[9] 陈彬. 由救助走向补偿—论刑事被害人救济路径的选择[J]. 中国法学,2009(2):188.
[10] 徐日丹. 中央综治委确定今年六大工作要点[N]. 检察日报,2009-2-5(1).
[11] 王牧.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人民检察,2006(9):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