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旦. 新闻传播学(修订本)[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246.
[2] 郑保卫. 新闻学导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46.
[3]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04.
[4] 张达芝. 新闻理论基本问题[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1.
[5] 童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3.
[6] 陈力丹. 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3.
[7] 周文彬. 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3.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3.
[9]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5.
[10] 单波. 重建客观新闻性原理[J]. 现代传播,1999 (1):28-35.
[11] Everette E Dennis,John C Merrill. Media debates great issues for the digital age[M].Wadsworth Group,2002: 126-127.
[12] 陆晔. 美国新闻业“客观性法则”的历史演进[J]. 新闻大学,1994(1):53-56.
[13] 博格.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
[14] H G Gadamer. Truth and method[M]. New York.Seabury Press, 1975: 262.
[15] 保罗·法伊尔阿本德. 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1.
[16] 李普曼. 舆论学[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 57.
[17] 李普曼. 公共舆论[M]. 阎克文等,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66.
[18] 李希光. 新闻学核心[M].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52,54.
[19] 约翰·奈斯比特. 大趋势[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
[20] 张广智. 影视史学:历史学新领域[J]. 学习与探索,1996 (6):23-27.
[21] 蔡尚伟. 哲学解释学与新闻传播[J]. 新闻大学,2000 (3): 23-26.
[22] 郭镇之. 客观新闻学[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 (4): 32-37.
[23] 阿多诺. 艺术社会学[C]// 陆梅林.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 桂林: 漓江出版社,1988: 378.
[24]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黄勇,薛民,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4.
[25] 罗钢,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8.
[26] 李普曼. 李普曼语[C]//新闻百科全书.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9.
[27] 刘乃歌,郝燕妮. 略论新闻的真实性[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4).
[28] 哈克特,赵月枝. 维系民主. 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M]. 沈荟,周雨,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