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民才. “科索沃独立咨询意见案”评析[J]. 法商研究, 2010(6):47-54.
[2] Thomas D Grant. Defining statehood: the montevideo convention and its discontents[J]. 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1999, 37(2): 403-457.
[3] 布朗利. 国际公法原理[M]. 曾令良, 余敏友, 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82, 99, 100.
[4] 赵洲. 主权责任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17-31.
[5] Christian Hillgruber. The admission of new stat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J]. European Journal International Law, 1998, 9(3): 491-509.
[6] 菲德罗斯. 国际法(上册)[M]. 李浩培,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302.
[7] 蒂莫西·希利尔. 国际公法原理(第2版)[M]. 曲波,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80.
[8] 贝克, 哈贝马斯. 全球化与政治[M]. 王学东, 柴方国, 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12.
[9] 柯静. 美国对科索沃政策解析[J]. 现代国际关系, 2008(4):50-60.
[10] 陈志强. 科索沃民族问题的历史分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56-63.
[11]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 范扬, 张企泰,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346-347.
[12] 劳特派特. 奥本海国际法(第8版上卷第1分册)[M]. 王铁崖, 陈体强,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1:101.
[13] 詹宁斯, 瓦茨. 奥本海国际法(第9版第1卷第1分册)[M]. 王铁崖, 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97, 103.
[14] 菲德罗斯. 国际法:上册[M]. 李浩培,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297-298.
[15] 凯尔森. 国际法原理[M]. 王铁崖, 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227.
[16] K J Holsti. Taming the sovereign: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117.
[17] 马尔科姆·N·肖. 国际法(第5版):上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03年英文版影印本):186.
[18] James Crawford. The creation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6:27.
[19] 阿库斯特. 现代国际法概论[M]. 汪瑄,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69.
[20] 松井芳郎, 佐分晴夫, 坂本茂樹, 等. 国际法(第4版)[M]. 辛崇阳, 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61-62.
[21] 安东尼奥·卡塞斯. 国际法(第2版)[M]. 蔡从燕, 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101-102.
[22] 俞天颖. 科索沃独立:推倒一切再重来[J]. 世界知识, 2008(6):33-35.
[23] 田文林. 科索沃“独立”折射出国际斗争的深层问题[J]. 现代国际关系, 2008(4):43-49.
[24] Evelyn L. UN Chief laments split of world into powerless ministates[N]. Times(London), 1992-09-21(2).
[25] 亚历山大·温特.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秦亚青, 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93.
[26] 赫尔穆特·克拉默, 维德兰·日希奇. 科索沃问题[M]. 苑建华, 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