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 北京:三联书店, 1989:54.
[2]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图像时代[M]. 胡菊兰, 张云鹏, 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5.
[3] 赵宪章. 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9):26.
[4] 海德格尔. 林中路[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81.
[5] 约翰·伯杰. 视觉艺术鉴赏[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3.
[6] 德赛图. 日常生活实践[C]//陆扬, 王毅. 大众文化研究. 北京:三联书店, 2001:91.
[7] 赵宪章. 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江海学刊, 2010(1):19.
[8] 鲁迅. 连环图画琐谈[M]//鲁迅全集:第6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79.
[9] 龙迪勇. 图像与文学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J]. 江西社会科学, 2010(11):32.
[10] 尼古拉·米尔佐夫. 什么是视觉文化[C]//陶东风, 金元浦. 文化研究(3).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167.
[11] 詹姆逊. 晚清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 北京:三联书店, 1997:440.
[12]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6.
[13] 杜德莱·安德鲁. 电影理论中的概念[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9:33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