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雪莲. 民俗文化与城市文化生态的构建[J]. 中华文化论坛,2011(6):17-22.
[2] 杨小波,吴庆书. 城市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6.
[3] 戢斗勇.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09.
[4] 孙卫卫. 文化哲学研究的新视野[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1):59-61.
[5] 包泉万. 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势在必行[J]. 理论与创作,2001(1):31-33.
[6]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新版)[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76.
[7] 喻海. 生态民俗之黔东南少数民族人居环境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42-46.
[8] 贾秀兰.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17-21.
[9] 卢梭. 社会契约论[M]. 何兆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7.
[10] 刘强. 藏族生态习惯法对环境的积极影响[J]. 法学研究,2011(2):123-124.
[11] 张济民. 青海藏族部落习惯法研究[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08.
[12] 苏永生. 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立法模式的确立——以藏族生态文化为视角[J]. 河池学院学报,2008(4):106-109.
[13] 南文渊,藏族生态伦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73.
[14] 汪玺师,尚礼,张德罡. 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藏族的生态文明、文化教育和历史上的法律[J]. 草原与草坪,2011(5):73-84.
[15] 雷毅.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
[16] 狄更斯. 双城记[M].石永礼,赵文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8.
[17] 江帆. 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6.
[18] 马丁·海德格尔. 人诗意地栖居[M]. 都元宝,译.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