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大明,刘昌明,冯彦,等. 中国国际河流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学报,2014(9):1284-1294.
[2] 郭延军. 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治理:政策评估与未来走势[C]//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5年第1辑(总第1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53-169;155.
[3] 杨晓萍. 超越"稀缺一冲突"视角:中印崛起背景下跨境水资源问题[J]. 国际论坛,2012(4):37-43.
[4] 李志斐. 水与中国周边关系[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261-264;270.38.
[5] 王志坚. 水霸权、安全秩序与制度构建——国际河流水政治复合体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14-227.
[6] 巴里·E.卡特,艾伦·S.韦纳. 国际法(上)[M]冯洁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74-175.
[7] 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07.
[8] SHIRA Y,AARON T W,MARK C.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over international freshwater resources:indicators of basins at risk[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03(5):1112.
[9] 李志斐. 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国界河流问题之分析[J]. 太平洋学报,2011(3):27-36.
[10] 黄锡生,王江. 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立法缺失与补救[J]. 环境保护,2008(3):37-40.
[11] 贾琳. 国际河流开发的区域合作法律机制[J]. 北方法学,2008(5):104-110.
[12] 孔令杰. 《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的地位与前景研究[C]//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武大国际法评论(第15卷·第2期).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99-101.
[13] 欧文·麦克因泰里. 国际法视野下国际水道的环境保护[M]. 秦天宝,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5-34.
[14] 何艳梅. 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律问题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2.
[15] 胡文俊. 国际水法的发展及其对跨界水国际合作的影响[J]. 水利发展研究,2007(11):63-67.
[16]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国际涉水条法选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9-163.
[17] 张渝. 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J]. 中亚信息,2005(10):9-13.
[18] 廖成梅. 中亚水资源问题难解之原因探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02-105.
[19] 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90.
[20] ANDREW T. GUZMAN.How international gaw works:a rational choice theor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2008:75.
[21] 漆彤. 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与发展趋势[J]. 环球法律评论,2012(2):153-160.
[22] 马克斯·韦伯.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 张乃根,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1;35.
[23] 何志鹏,孙璐. 国际软法何以可能:一个以环境为视角的展开[J]. 当代法学,2012(1):36-46.
[24] 董跃,陈奕彤,李升成. 北极环境治理中的软法因素:以北极环境保护战略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1):17-22.
[25] 崔晓静. 全球税收治理中的软法治理[J]. 中外法学,2015(5):1271-1290.
[26] JONES C,HESTERLY W,BORGATTI S. 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911-9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