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琦. 关于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论述[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4):289-298.
[2] 王国强,孙小淳. 《崇祯历书》中的开普勒物理天文学思想[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1):42-53.
[3] 仪德刚,冯书静. 中国古代"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5):52-57.
[4] 王英明. 历体略[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789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981.
[5] 徐光启,王重民. 徐光启集(下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75.
[6] 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寰有诠》提要[M]//景印四库全书3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709.
[7] 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26.
[8] 王锡阐. 五星行度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85:8.
[9] 张柏春,田淼,刘蔷.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与《新制诸器图说》版本之流变[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115-136.
[10] 邓玉函,王徵. 远西奇器图说[M]. 北京:中华书局,1985:9.
[11] 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奇器图说》提要[M]//景印四库全书842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408.
[12] 田淼,张柏春. 梅文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注研究[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4):330-339.
[13] 郑复光. 费隐与知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4-5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