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牟宗三. 周易哲学讲演录[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63.
[2] 肖雄. 牟宗三哲学中的"寂感"思想之论析[J]. 周易研究,2016(5):88-96.
[3] 刘乐恒. 唐君毅易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J]. 周易研究,2014(3)38-47.
[4] 黎德清. 朱子语类[M]. 王星贤,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6.
[5]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新编本[M]. 吴光,编校.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6] 王畿. 王畿集[M]. 吴震,编校整理.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7]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63.
[8] 张祥龙. 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修订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65.
[9] 唐君毅.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 王文锦. 礼记译解[M]. 北京:中华书局,2001:529.
[11]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29.
[12] 杨虎. 从无生性原在到有死性此在——重读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分"[J]. 河北学刊,2015(4):32-38.
[13] 程颢,程颐. 二程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 陈嘉映,王庆节,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13.
[15] 郭庆藩. 庄子集释[M]. 王孝鱼,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61:209.
[16] 牟宗三.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54.
[17] 杨虎. 阳明心物说的存在论阐释[D]. 济南:山东大学,2014:41.
[18] 黄玉顺. 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39.
[19]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M]. 邓晓芒,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9.
[20] 杨虎. 哲学的新生——新基础主义道路:传统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之"后"[J]. 江汉论坛,2016(10):47-53.
[21] 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M]//南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修. 大正藏第33册[C]. 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697.
[22] 知礼. 十不二门指要[M]//南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修. 大正藏第46册[C]. 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707.
[23] 毗婆尸佛经[M]//南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修. 大正藏第1册[C]. 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15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