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长兴. 环境权保护的人格权法进路: 兼论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体现[J]. 法学评论, 2019, 37(3): 162-173.
[2] 付淑娥. 美国环境人格权历史探源[J]. 人民论坛, 2014(8): 244-246.doi:10.3969/j.issn.1004-3381.2014.08.080
[3] 德沃金. 法律帝国[M]. 李长青, 译.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874−875.
[5] 李挚萍. 环境基本法的发展脉络: 从“人类环境会议”到“环境与发展会议”[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2): 10-17+138.
[6] 史玉成. 环境利益、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的分层建构: 基于法益分析方法的思考[J]. 法商研究, 2013, 30(5): 47-57.
[7] 吕忠梅. 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的创新[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108−146.
[8] 张丽君. 试论环境人格利益[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36): 195-196.doi:10.3969/j.issn.1673-291X.2018.36.081
[9] 刘长兴. 论民法上的环境人格权制度[J]. 环境资源法论丛, 2005(0): 198-217.
[10] 尹田. 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3): 17-23.
[11] 张红. 一般人格权: 新生人格利益之保护机制[J]. 人大法律评论, 2018(2): 20-45.
[12] 刘召成. 论具体人格权的生成[J]. 法学, 2016(3): 26-39.
[13] 杨芃, 宁清同. 侵害环境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司法适用探讨[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9(4): 90-103.
[14] 刘玉民. 精神损害赔偿[M].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4: 19−21.
[15] CHANDOO H. The standing dance: How the standing doctrine undermines human values and overcomplicates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 Whittier Law Review, 2014, 35(3): 489-512.
[16] 张新宝. 人格权法的内部体系[J]. 法学论坛, 2003(6): 104-107.
[17] 韩强. 人格权确认与构造的法律依据[J]. 中国法学, 2015(3): 138-158.
[18] 曹明德, 徐以祥. 中国民法法典化与生态保护[J]. 现代法学, 2003(4): 17-23.doi:10.3969/j.issn.1001-2397.2003.04.002
[19] 于群, 余晓岚. 论环境权的行政法保护[J]. 当代法学, 2008(4): 29-33.
[20] 刘长兴. 环境利益的人格权法保护[J]. 法学, 2003(9): 106-108.
[21] 李小强, 史玉成. 生态补偿的概念辨析与制度建设进路: 以生态利益的类型化为视角[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2): 15-19+29.
[22] 张璐.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类型化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5: 124−170.
[23] DOMBEY M. Environmental racism: How governments are systematically poisoning indigenous communities & the u. n. 's role[J]. University of Miami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 2019, 27(1): 131-154.
[24] 陈世伟, 钟筱红.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PPM环境标准分析与中国的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0): 160-165.
[25] 史玉成. 环境法学核心范畴之重构: 环境法的法权结构论[J]. 中国法学, 2016(5): 281-302.
[26] 谢远扬.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个人信息自决”的规范建构及其反思[J]. 现代法学, 2019, 41(6): 133-148.doi:10.3969/j.issn.1001-2397.2019.06.10
[27] 王泽鉴. 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 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 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J]. 人大法律评论, 2009(1): 51-103.
[28] 付淑娥. 环境人格权的宪法确认与保护[J]. 甘肃社会科学, 2017(4): 130-135.
[29] 张建文. 作为新兴权利司法保护方法的一般人格权[J]. 法学杂志, 2019, 40(6): 67-76.
[30] 张璐. 容忍义务的扩张与限缩: 以容忍义务为参照的环境权理论批判与重塑[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5(6): 67-77.doi:10.3969/j.issn.1007-788X.2015.06.006
[31] 焦富民. 容忍义务: 相邻权扩张与限制的基点: 以不可量物侵扰制度为中心[J]. 政法论坛, 2013, 31(4): 113-120.
[32] 李友根. 容忍合理损害义务的法理: 基于案例的整理与学说的梳理[J]. 法学, 2007(7): 121-127.
[33] 韩光明. 财产权利与容忍义务: 不动产相邻关系规则分析[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36.
[34] 王利明. 使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J]. 当代法学, 2018, 32(3): 3-11.doi:10.3969/j.issn.1003-4781.2018.03.001
[35] 吕忠梅. 沟通与协调之途: 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