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光权. 刑法总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132−168.
[2] 陈兴良. 教义刑法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52.
[3]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8号[N]. 检察日报, 2012−11−30(3).
[4] 谢望原, 何龙. 食品监管渎职罪疑难问题探析[J]. 政治与法律, 2012(10): 68-78.
[5] 黎宏. 刑法学总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91−98.
[6] 谢雄伟. 监督过失中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J]. 政治与法律, 2016(5): 149-160.
[7] 高桥则夫. 刑法总论[M]. 李世阳,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0: 111−113.
[8] 王波. 团队医疗过失犯罪中的监督过失责任研究[J]. 法商研究, 2012(4): 95-102.
[9] 易益典. 监督过失型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J]. 法学, 2018(4): 173-181.
[10]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175.
[11] 陈兴良. 刑法因果关系: 从哲学回归刑法学: —个学说史的考察[J]. 法学, 2009(7): 22-42.
[12] 付立庆. 刑法总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0: 142.
[13] 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0: 96.
[14] 李紫阳. 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J]. 河北法学. 2019(8): 169−184.
[15] 松原芳博. 刑法总论重要问题[M]. 王昭武,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 58−64.
[16] 前田雅英. 刑法総論講義[M]. 东京: 东京大学出版会, 2015: 132.
[17] 西田典之. 日本刑法总论[M]. 王昭武, 刘明祥,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86−92.
[18] 大谷实. 刑法总论[M]. 黎宏,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198.
[19] 山口厚. 刑法总论[M]. 付立庆,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57−60.
[20] 井田良. 刑法における因果関係論をめぐって: 相当因果関係説から危険現実化説へ[J]. 慶応法学. 2018(2): 1−21.
[21] 吕英杰. 监督过失的客观归责[J]. 清华法学, 2008(4): 110-123.
[22] 潘星丞. 论食品安全监管的刑事责任: 监督过失理论的借鉴及“本土化”运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3-27+157.
[23] 许玉秀. 主观与客观之间: 主观理论与客观归责[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206.
[24] 刘艳红. 客观归责理论: 质疑与反思[J]. 中外法学, 2011(6): 1216-1236.
[25] 张明楷. 也谈客观归责理论: 兼与周光权、刘艳红教授商榷[J]. 中外法学, 2013(2): 300-324.
[26] 黎宏. 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149−151.
[27] 王丹. 过失犯归责判断的标准及其路径[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5(4): 54-64.
[28] 西原春夫.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M]. 顾肖荣,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 105.
[29] 黎宏. 过失犯若干问题探讨[J]. 法学论坛, 2010(3): 5-14.
[30]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刑法总论教科书[M]. 蔡桂生,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31] 井田良. 因果関係の‘相当性’に関する一考察[C]//井田良. 犯罪論の現在と目的的行為論. 东京: 成文堂, 1995.
[32] 桥爪隆. 当前的日本因果关系理论[J]. 高翔, 译. 刑事法评论, 2017(1): 272-282.
[33] 安达光治. 日本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意义[J]. 孙文, 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1): 160-170+176.
[34] 福永俊輔. 因果関係の認定[J]. 西南学院大学法学論集, 2014(1): 61-94.
[35] 马春晓. 危险现实化与结果归属[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6): 86-100.
[36] 前田雅英. 因果関係に関する理論と結論[C]//井田良. 川端博古稀記念論文集. 东京: 成文堂, 2014: 9.
[37] 井上祐司. 行為無価値と過失犯論[M]. 东京: 成文堂, 1973: 190.
[38] 佐伯仁志. 刑法总论的思之道·乐之道[M]. 于佳佳,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66.
[39] 桥爪隆. 刑法总论之困惑(一)[J]. 王昭武, 译.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1): 102-124.
[40] 徐然.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责任归属与过失竞合[J]. 刑事法判解, 2015(1): 36-58.
[41] 乌尔里希·齐白. 全球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中的刑法[M]. 周遵友, 江溯, 译.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235.
[42] 刘亚平. 走向监管国家: 以食品安全为例[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6.
[43] 西田典之, 山口厚, 佐伯仁志, 等. 判例刑法総論[M]. 东京: 有斐阁, 2018: 302.
[44]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 刑事审判参考[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63−70.
[45] 山中敬一. 近時の判例における「危険現実化」論の展開[J]. 関西大学法学論集, 2019(5): 1005-1035.
[46] 蒋太珂. 介入因素导致死亡时间提前时的归责分配[J]. 法学论坛, 2017(6): 131-141.
[47] 仲道佑樹. 行為概念の再定位[M]. 东京: 成文堂, 2013: 174−1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