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侑伦. 毒物侵权行为之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以人身损害为中心[D]. 台北:成功大学,2015.
[2] 鲁晓明.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J]. 法学家,2010(1):122-135.
[3] DAN B D,ROBERT E K,DAVID G O. Prosser and keeton on torts[M]. Eagan:West Publishing Co.,1984.
[4] KENNETH S A. Th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tort law[M]. New York:Foundation Press,2012.
[5] 周琼. 论过失导致的纯粹精神损害——以美国法为中心的考察[J]. 环球法律评论,2010(5):67-77.
[6] 李雯静. 有害物质潜在损害的法律救济及其解决进路——以美国法为例[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15,18(2):226-249.
[7] KEETON W P. Prosser and keeton on the law of torts[M]. Eagan:West Publishing Co.,1984.
[8]
[9] 吉村良一. 市民法と不法行為法の理論[M]. 东京:日本評論社,2016:283.
[10] 若林三奈. 原発事故訴訟における損害論の課題——前橋地裁判決の検討から[J]. 法律時報,2017,89(8):65-69.
[11] 吉田良一. 福島原発事故賠償の現段階[J]. 法律時報,2016,88(4):32-36.
[12] 大塚直. 環境訴訟における保護法益の主観性と公共性·序説[J]. 法律時報,2010,82(11):112-118.
[13] 吉村良一. 原子力損害賠償紛争審査会「中間指針」の性格——審議経過から見えてくるもの[J].法律時報,2014,86(5):134-139.
[14] 吉村良一. 福島第一原発事故被害賠償をめぐる法的課題[J]. 法律時報,2014,86(2):51-55.
[15] 中山竜一. 科学的不確実性と法[J]. 法律時報,2013,85(3):80-87.
[16] 小海範亮.原発事故損害賠償請求に関する弁護士の具体的取組み——これまでのADR申立活動と地域住民の組織化[J]. 環境と公害,2013,43(2):22-26.
[17] 潮見佳男. 不法行為における財産的損害の「理論」——実損主義·差額説·具体的損害計算[J]. 法曹時報,2011,63(1):22-29.
[18] 吉田邦彦. 居住福祉法学と福島原発被災者問題(下)——特に自主避難者の居住福祉に焦点を当てて[J]. 判例時報,2015(2240):1-6.
[19] 谢鸿飞. 惊吓损害、健康损害与精神损害——以奥地利和瑞士的司法实践为素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3):101-114.
[20] 方乐坤. 安宁利益的类型和权利化[J]. 法学评论,2018(6):67-81.
[21] 叶金强.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解释论框架[J]. 法学家,2011(5):87-98.
[22]
[23] 森田宏樹. 日仏民法セミナー損害論伝統と現代:序論——損害概念について[J]. 法律時報,2014,86(5):50-55.
[24] 史一舒. 我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司法限制与扩张——基于18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3):70

-78.
[25] 鲁晓明.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J]. 法学家,2010(1):122-135.
[26] 侯佳儒. 中国环境侵权责任法基本问题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81.
[27] 张新宝.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02.
[28] 马格努斯. 侵权法的统一:损害与损害赔偿[M]. 谢鸿飞,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82.
[29] 朱虎. 侵权责任法通论(总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76.
[30]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54.
[31] 孙大伟. 我国大规模侵权领域困境之考察——基于制度功能视角的分析[J]. 当代法学,2015(2):46-5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