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修章, 王鸣峰. 公司法: 权力与责任[M]. 杨飞,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122−123.
[2] 赵旭东. 股东会中心主义抑或董事会中心主义?[J]. 法学评论, 2021(3): 68-82.doi:10.13415/j.cnki.fxpl.2021.03.006
[3] 邓峰. 代议制的公司: 中国公司里中的权力和责任[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0−26.
[4] 张家镇. 中国商事习惯与商事立法理由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326−327.
[5] 王效文. 中国公司法论[M]. 袁兆春, 勘校.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211.
[6] 峙冰. 论股分有限公司之本质[J]. 上海总商会月报, 1922(9): 4-8.
[7] 仲继银. 中国公司制度的百年徘徊[J]. 中国新时代, 2013(7): 72-75.doi:10.3969/j.issn.1671-8399.2013.07.024
[8] 周游. 公司法上的两权分离之反思[J]. 中国法学, 2017(4): 285-303.doi:10.14111/j.cnki.zgfx.2017.04.017
[9] 刘凯湘, 刘晶. 中国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历史成因[J]. 法学论坛, 2021(6): 51-60.
[10] 梁上上. 公司权力的归属[J]. 政法论坛, 2021(5): 68-82.doi:10.3969/j.issn.1000-0208.2021.05.007
[11] 黄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释义[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0: 197.
[12] 莱纳·克拉克曼, 亨利·汉斯曼. 公司法剖析: 比较与功能的视角[M]. 罗培新,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2: 77.
[13] 托马斯·莱赛尔, 吕迪尔·法伊尔. 德国资合公司法[M]. 高旭军,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650.
[14] 近藤光男. 最新日本公司法[M]. 梁爽,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8.
[15] 阿德里安·德瑞斯丹. 欧洲公司法[M]. 费煊,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187−194, 208−209.
[16] 崔埈璿. 韩国公司法: 上[M]. 王延川,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0: 278.
[17] 汉密尔顿. 美国公司法[M]. 齐东祥,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175.
[18] 黄辉. 现代公司法比较研究: 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175.
[19] 马德斯·安登斯, 弗兰克·伍尔德里奇. 欧洲比较公司法[M]. 汪丽丽,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4: 236.
[20] 东方财富网. 重磅!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出炉[EB/OL]. (2022-01-01)[2022-04-21].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1012234139784.html?qrqm=tjyd.
[21] 蒋大兴, 薛前强. 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的法理分析[J]. 投资者, 2018(3): 59-83.
[22] 潘林. 论公司机关决策权力的配置[J]. 中国法学, 2022(1): 203-220.doi:10.14111/j.cnki.zgfx.20211230.006
[23] 梅慎实. 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94.
[24] 呼和少布, 牧人. 股份有限公司[M]. 重庆: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3: 96.
[25] 蔡宁, 吴国强.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治理作用: 研究回顾与中国实践[J]. 当代会计评论, 2019(3): 17-43.
[26] 贝恩布里奇. 理论与实践中新公司治理模式[M]. 赵渊,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2: 180.
[27] 梁贤宇. 股份有限公司机关之内部治理[J]. 月旦法学杂志, 2002(91): 132-139.
[28] IMAN A. Some skepticism about increasing shareholder power[J]. UCLA Law. Review, 2006(53): 561-599.
[29] MARGARET M, BLAIR A, LYNN A. A team production theory of corporate law [J]. Virginia Law Review, 1999(85): 247-328.
[30] 徐强胜. 中国公司人格的基本制度再造[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3): 57-70.
[31] 赵旭东. 公司治理中的控股股东及其法律规制[J]. 法学研究, 2020(4): 92-108.
[32] 蒋大兴.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基于“夹层代理”及现实主义的逻辑[J]. 现代法学, 2020(4): 113-126.doi:10.3969/j.issn.1001-2397.2020.04.08
[33] 班布里奇. 金融危机后的公司治理[M]. 罗培新,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58−59.
[34] 上村达男. 公司法改革: 公开股份公司法的构想[M]. 陈景善,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5: 253.
[35] 邓峰. 修订公司法, 不如退而结网[EB/OL]. (2022-01-11)[2022-04-21]. https://mp.weixin.qq.com/s/rGqhkRUqruy6N2yo7RkCoA.
[36] 叶林. 公司治理制度: 理念、规则与实践[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152−153.
[37] 罗培新. 股东会与董事会权力构造论: 以合同为进路的分析[J]. 政治与法律, 2016(2): 122-132.
[38] 弗里尔. 美国公司法[M]. 崔焕鹏, 施汉博, 译. 法律出版社, 2021: 74.
[39] 张祥建, 徐晋, 徐龙炳. 高管精英治理模式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吗?[J]. 经济研究, 2015(3): 100-114.
[40] 曹康泰.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的说明[EB/OL]. (2005-02-25)[2022-05-23]. https://www.pkulaw.com/protocol/e71d848f25c6ef4f50cf51f3af3bfe1cbdfb.html.
[41] 李志刚. 民商审判前沿: 争议、法理与实务: 第1辑[M].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9: 501.
[42] 高旭军. 德国公司法典型判例15则评析[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54.
[43] 保罗·戴维斯. 现代公司法原理[M]. 罗培新,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377−378.
[44] 金建植. 公司法判例研习: 以韩国公司法为视角[M]. 张珍宝,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1: 43.
[45] 艾森伯格, 张开平. 公司法的结构[C]//王保树. 商事法论集.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9: 390−439.
[46] 许可. 股东会与董事会分权制度研究[J]. 中国法学, 2017(2): 126-145.doi:10.14111/j.cnki.zgfx.2017.02.007
[47] 刘俊海. 股东中心主义的再认识[J]. 政法论坛, 2021(5): 83-95.doi:10.3969/j.issn.1000-0208.2021.05.008
[48] 蒋大兴. 重思公司共同决议行为之功能[J]. 清华法学, 2019(6): 135-158.
[49] 弗兰克·伊斯布鲁克, 丹尼尔·费希尔. 公司法的经济结构[M]. 罗培新, 张建伟,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3−14.
[50] 刘斌. 公司机构设置的组织法逻辑与改革路径[J]. 法律适用, 2021(7): 20-28.
[51] 甘培忠, 马丽艳. 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在中国公司法中的重塑[J]. 财经法学, 2021(5): 92-107.
[52] 王文兵, 王淑豪, 张春强. 新时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0(3): 54-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