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

杨成铭

downloadPDF
杨成铭.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48-51.
引用本文: 杨成铭.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48-51.
YANG Chen-m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Human Right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48-51.
Citation: YANG Chen-m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Human Right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48-51.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Human Rights

  • 摘要:受教育权作为一项授权性权利(Anempowermentright)是享有和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而享有和实现受教育权的内容和质量受教育目的性的制约。本文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系统探讨了教育目的的形成、确认、引申和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并揭示了教育目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 [1] 梁启超学校余论戊戊变法(第一册)[M]国光出版社,1953
    [2] 杨成铭人权保护区域化的‘尝试一欧洲人权机构的视角[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3] 万鄂湘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评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1
    [5] 吴松、沈紫金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下大学出版社,2002
    [6] 格德门德尔-阿尔弗雷德松、坷斯布佐思-艾德编中国人权研究会组织翻译,世界人权宣言: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土晓辉、赵中建等译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赵建中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 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则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0
    [12] Asbjern Eidc,Gudnnmdur Alfrcdsson,Goran Mclandcr,LARS Adam Rchof and Allan Rosas,Thc Universal Dcs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 Connnentary[M]. Scandinavian University Press, 1993
    [13] Haag D. The Right to Education:What Kind of Managcmcnt[Z]. Uncsco,Lausannc,1982
    [14] Tarrow NB. 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Z]. Oxord, New York, Beijing, Sydney, 1987
    [15] Eidc A, Krausc C, Rosas A.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M].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crs,1995
    [16]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in the Perspective on its Development by Craven, Matthew, Oxord: Clarendon Press, 1995
    [17] Hodgson D. The Human Ri hts to Education[Z]. Dartmouth, 1998
  • [1] 邹广文.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1976
    [2] 张纪海, 张湖源.论超常供给学派的形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00-10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7734
    [3] 毛克宇.从产权理论看我国医院的产权归属和经营目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83-87.
    [4] 姚小玲, 陈萌.欧洲高等教育聚集区域形成的历史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30-133.
    [5] 孙利.从《论语》看当代教师职业素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118-120.
    [6] 赖雅坤, 吴俊清.试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142-144.
    [7] 魏发辰.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其自我修炼.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106-109.
    [8] 魏素艳, 曹慧.我国股票期权会计核算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41-44.
    [9] 肖淑芳, 常晓莉.浅谈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86-88.
    [10] 孟凡臣.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9-12.
    [11] 苏海燕, 曾华锋.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54-56.
    [12] 赵清艳.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16-18.
    [13] 常顺英, 席巧娟.21世纪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9-10.
    [14] 刘岭.互联网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44-46.
    [15] 李杰.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本策略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52-55.
    [16] 储朝晖.教育的经济作用特性新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13-15.
    [17] 席巧娟.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64-66.
    [18] 庞思勤, 徐承俊.大学扩招后教学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72-75.
    [19] 吴贻玉.文化发展的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15-17.
    [20] 焦文俊, 陈坤林.试论教育的事业—产业二重属性地位和双轮驱动发展机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 3-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19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9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4-04-09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

摘要:受教育权作为一项授权性权利(Anempowermentright)是享有和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而享有和实现受教育权的内容和质量受教育目的性的制约。本文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系统探讨了教育目的的形成、确认、引申和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并揭示了教育目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English Abstract

杨成铭.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48-51.
引用本文: 杨成铭. 论国际人权法中教育的目的性[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48-51.
YANG Chen-m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Human Right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48-51.
Citation: YANG Chen-m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Human Right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48-51.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