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唐初行台省浅析

叶文飞

downloadPDF
叶文飞. 唐初行台省浅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84-90.
引用本文: 叶文飞. 唐初行台省浅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84-90.
YE Wen-fei. An Analysis of the Proto-Provinc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ang Dynast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4): 84-90.
Citation: YE Wen-fei. An Analysis of the Proto-Provinc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ang Dynast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4): 84-90.

唐初行台省浅析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K242.1

An Analysis of the Proto-Provinc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ang Dynasty

  • 摘要:唐初的行台尚书省是金元行省的前身,实际上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并未能转化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唐初行台省设置被废除而未转为固定机构的原因有二:第一,行台长官手握重兵。军政合一使地方将领拥兵自重,易于发生叛乱,因此被撤除。第二,唐初六道行台设置目的不同。正常的统治秩序中同一级机构的地位、作用大体相同,但唐初六道中,虽然陕东等道设置目的中包含行政功能,然而显州、东南以及山东道行台的设置却另有原因。
  • [26]杜文玉.论隋唐时期的行台省[J].渭南师专学报,1993,2:51—59,52..
    [2] 王大华,朱正威.论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及其终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3:3—11;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述论[J]. 南开学报,1997,2:59—67;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J].历史研究,1997,5:82—99;孟宪军.试论金代的行省[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5:76—79;贾云.唐贞观诸道的产生及其使职的作用[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3:47—54.
    [3] 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2,6:95—108.
    [4] (唐)杜佑.通典(卷22)职官四[M].中华书局,1988:611.
    [5] 以下二表史实来自:(后晋)刘昫.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7]每郎中兼京省二司.
    [7] 杜文玉《论隋唐时期的行台省》提出,武德元年群雄割据大局未定,故而无可能在此时设置陕东大行台,但笔者认为两《唐 书》关于元年置陕东道行台的记载并无错误,原因见下文.
    [8] 武德七年,平辅公佑乱.
    [9] 三年四月,置益州道行台,以益、利、会、鄜、泾、遂六总管隶焉.
    [10] 四年朝廷闻刘黑闼作乱,置山东道行台于洺州,魏、冀、定、沧并置总管府.
    [11] 襄州道即山南道、河北道即山东道,杜文玉《论隋唐时期的行台省》文中已有详述.
    [1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49下《百官志四下》:312.
    [15][17][1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87)唐纪三[M].中华书局,1956:5839,5838,5839,5862.
    [14] 此处距离为直线距离,约数.
    [21]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188《唐纪四》:5884.5884.
    [16] 刘昫.旧唐书[M].卷1《高祖本纪》:9.在《资治通鉴》中,武德二年只有以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的记载。但武德 三年却下诏“以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杜伏威为……”。而新旧《唐书》皆为武德二年“授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 尚书令,封楚王。”由此可见,武德二年杜伏威投降之际,当已受行台尚书令矣.
    [17] 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190《唐纪六》:5981.
    [24]刘昫.旧唐书[M].卷1《高祖本纪》:8.12.
    [19] 刘昫.旧唐书[M].卷38《地理志一》:1421. 唐初行台省浅析
    [20] 刘昫.旧唐书[M].卷2《太宗本纪上》:24.
    [21]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Z].学林出版社,1992:133.
    [22] 刘昫.旧唐书[M].卷57《裴寂传》:2293.
    [23] 刘昫.旧唐书[M].卷58《唐俭传》:2312.
    [24] 刘昫.旧唐书[M].卷59《屈突通传》:2321.
    周书[M].卷28《史宁传》:471.
    周书[M].卷35《崔猷传》:616.
    隋书[M].卷1《高祖杨坚本纪》:16.
    [28] 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188《唐纪四》:5879.
    [29] 董诰,等.全唐文(卷744)成都记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0]刘昫.旧唐书[M].卷60《宗室传》:2347,2348.
    [31] 刘昫.旧唐书[M].卷65《高士廉传》:2443.
    [32] 董诰,等.全唐文(卷2)检校益州夔州狱讼诏[Z].6.
    [33] 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189《唐纪五》:5926.
  • [1] 程志超, 吴印博, 张怡心, 徐艺文.自媒体背景下青年创业的SWOT分析与创业发展原则.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2] 赵国浩, 马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地区间的企业污染排放行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498
    [3] 梁媛.城镇化、老龄化背景下的民生财政与居民消费.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92-9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1166
    [4] 张显龙.信息战背景下的信息产业动员机制优化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96-99.
    [5] 郭力.中国高校基金会运作取向——借鉴澳大利亚“教育投资基金”的设置与运作.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155-160.
    [6] 王国语.外空活动商业化背景下空间法中的国籍联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86-90,96.
    [7] 龚传星.确定性的寻求——周公平管蔡之乱的观念背景.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43-147.
    [8] 王秋惠.对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88-90.
    [9] 殷红春, 姜福洋, 许恒周.农地股份合作制中的股权设置与流转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35-39.
    [10] 高文艳.试论独立学院外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模式.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111-114.
    [11] 赵鹏.论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关的设置与职权配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16-19.
    [12] 李波, 韩凯.在元记忆实验中定量设置反应标准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103-105.
    [13] 刘影秋, 李绍勋.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公示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118-120.
    [14] 乔学斌.试论目的论与道义论之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86-89.
    [15] 纪新华.关于绩效考核最终目的的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57-60.
    [16] 于兆波, 马鸿燕, 马大宇, 马蕾.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工会.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87-90.
    [17] 张艳丽.破产目的与免责制度的建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33-36.
    [18] 郑文红.我国高考科目及内容设置的三大依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80-83.
    [19] 贺春华.建设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校园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89-90.
    [20] 靳贵珍.内战之前美国高教“课程设置”的沿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76-7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48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44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5-09-27

唐初行台省浅析

  • 中图分类号:K242.1

摘要:唐初的行台尚书省是金元行省的前身,实际上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并未能转化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唐初行台省设置被废除而未转为固定机构的原因有二:第一,行台长官手握重兵。军政合一使地方将领拥兵自重,易于发生叛乱,因此被撤除。第二,唐初六道行台设置目的不同。正常的统治秩序中同一级机构的地位、作用大体相同,但唐初六道中,虽然陕东等道设置目的中包含行政功能,然而显州、东南以及山东道行台的设置却另有原因。

English Abstract

叶文飞. 唐初行台省浅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84-90.
引用本文: 叶文飞. 唐初行台省浅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84-90.
YE Wen-fei. An Analysis of the Proto-Provinc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ang Dynast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4): 84-90.
Citation: YE Wen-fei. An Analysis of the Proto-Provinc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ang Dynast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4): 84-90.
参考文献 (3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