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

安红昌

downloadPDF
安红昌.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5-18.
引用本文: 安红昌.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5-18.
AN Hong-chang. A Semio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5): 15-18.
Citation: AN Hong-chang. A Semio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5): 15-18.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0QN03);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G206

A Semio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 摘要:知识传播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活动。采用符号学方法分析了知识和符号的关系、知识隐性的来源、符号学的传播模式、知识传播的符号图式,知识传播的符号学是知识管理中知识传播研究的新思路,对知识传播的实践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良好的知识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薛艺兵.音乐传播的符号学原理[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2:6-12.
    [3] LIU Kecheng.Semiotic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 马克斯·本泽,伊丽莎白·瓦尔特.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5] Frieder Nake.Data,information,and knowledge:a semiotic view of phenomena of organization[C].Canada:Proceedings of IFIP WG8.1 Working Conference,2001.33-39.
    [6] Ewa Braf.Knowledge or Information-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C].Canada:Proceedings of IFIP WG8.1 Working Conference, 2001:57-73.
    [7] 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8] 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9] 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 Kaj UKoskinen.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haringin a project work contex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ject Management, 2003,21:281-290.
    [11] Martin Schindler.Harvesting project knowledge:a reviewofproject learningmethods and success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219-228.
    [12] Terence M Barron.A semiotics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999,25:1-17.
  • [1] 徐可, 王瑞, 张慧颖.伦理与知识的现状分析与演进趋势.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71-7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210
    [2] 周芳, 刘玉战, 韩立岩.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知识融合方法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67-73.
    [3] 陈士俊, 夏青, 李凯.学术交流中的知识转移——基于传播学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29-32.
    [4]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理解、公众参与.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29-32.
    [5] 杨钊, 陈士俊.知识管理视角下软件开发团队的信任机制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62-66.
    [6] 刘倩, 赵峰珂, 章文盛.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现代产品的娱乐性隐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37-39.
    [7] 邱戈.物与符号——传统物文化与广告传播.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1-14.
    [8] 李若朋, 荣蓉, 吕廷杰.基于知识交流的两种产业协同模式.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42-44.
    [9] 李存金, 孟岩.应用SWOT分析法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32-34.
    [10] 王烽, 王秋玲.知识交易及其规则与大学组织制度变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13-16.
    [11] 李光福.知识经济、后现代及知识分子断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84-86.
    [12] 翟杰全.传播符号:语义赋值与语义契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50-52.
    [13] 胡霞, 罗昕.符号的交际功能.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18-20.
    [14] 王烽.知识创新与大学的边界.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70-74.
    [15] 程宗璋.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3-8.
    [16] 仇蕾安.知识资产理论与现代管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88-90.
    [17] 张红峻, 路晋泽.创新力培养的知识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79-81.
    [18] 徐李孙, 李德松.企业管理的新重心——知识管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11-14.
    [19] 虞庞勇, 罗剑波.伙伴关系、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 49-51.
    [20] 李存金, 甘仞初.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 44-4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606
  • HTML全文浏览量:6
  • PDF下载量:13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5-11-29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0QN03);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 中图分类号:G206

摘要:知识传播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活动。采用符号学方法分析了知识和符号的关系、知识隐性的来源、符号学的传播模式、知识传播的符号图式,知识传播的符号学是知识管理中知识传播研究的新思路,对知识传播的实践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良好的知识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English Abstract

安红昌.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5-18.
引用本文: 安红昌. 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5-18.
AN Hong-chang. A Semio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5): 15-18.
Citation: AN Hong-chang. A Semio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5): 15-18.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