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

王颖

downloadPDF
王颖.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87-91.
引用本文: 王颖.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87-91.
WANG Ying. Dewey School in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8, (1): 87-91.
Citation: WANG Ying. Dewey School in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8, (1): 87-91.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

Dewey School in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 摘要:20 世纪上叶,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学人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派。文章在研究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派学人的师承关系及他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威派学人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 [1] 胡适. 胡适全集(第4卷)[M]. 季羡林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11]梁吉生, 杨珣. 爱国的教育家张伯苓[J]. 南开学报. 1981(1):39.
    [3] 高平叔. 蔡元培哲学论著[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4] 周洪宇. 陶行知研究在海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5]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陶行知全集(第5 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6] 吴俊升. 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M].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2.
    [7] 蒋梦麟. 西潮·新潮[M]. 长沙:岳麓书社, 2000.
    [8] 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闵, 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9] 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赵祥麟, 任钟印, 吴志宏, 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10] 胡适. 胡适全集(第1卷)[M]. 季羡林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11] 曲士培. 蒋梦麟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12] 胡适. 胡适全集(第20 卷)[M]. 季羡林主编.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13]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第3 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1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鹤琴全集(第4 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15]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第2 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16] 崔国良. 张伯苓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17] 格里德.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M]. 鲁奇, 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18] 姜义华. 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M]. 北京:中华书局, 2001.
    [19]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第1 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20] 吉尔伯特·罗兹曼. 中国的现代化[M].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课题组, 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 胡适的日记下册[G]. 香港:中华书局, 1985.
  • [1] 吴志远.论网络社会时代的新媒介技术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157-16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222
    [2] 李世刚.直接诉权立法的法国经验与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126-131.
    [3] 孙乐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通识教育的引导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58-160.
    [4] 张学仁.英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55-160.
    [5] 王雪青, 孟海涛, 邴兴国.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精益建造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09-112.
    [6] 李新伟.北宋武学教育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84-87.
    [7] 刘曙辉, 赵庆杰.康德与生态女性主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99-102.
    [8] 赵新友, 王四达.“在人际关系中创造性转换的自我”何以可能?——评杜维明对儒家“哲学人类学”的“创造性阐释”.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26-29.
    [9] 邵璀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100-102.
    [10] 王进, 张颖.反本质主义与女性主义批判.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47-50.
    [11] 胡友峰.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83-85.
    [12] 关奉, 冉生欣.中国视角的新自由主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89-91.
    [13] 曹莉萍.重商主义和天津商会.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91-93.
    [14] 杨经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当代困境原因探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33-35.
    [15] 张卫波.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78-81.
    [16] 王立群.论大学电影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21-22.
    [17] 周立.泰勒的社群主义思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27-29.
    [18] 曹观法.杜威的生产性实用主义技术哲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28-31.
    [19] 刘尧.论教育界学风与教育评论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67-71.
    [20] 田新华, 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66-7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672
  • HTML全文浏览量:5
  • PDF下载量:83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7-07-10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

摘要:20 世纪上叶,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学人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派。文章在研究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派学人的师承关系及他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威派学人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English Abstract

王颖.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87-91.
引用本文: 王颖. 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院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87-91.
WANG Ying. Dewey School in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8, (1): 87-91.
Citation: WANG Ying. Dewey School in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8, (1): 87-91.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