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

刘洋,丁云龙

downloadPDF
刘洋, 丁云龙.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43-49.
引用本文: 刘洋, 丁云龙.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43-49.
LIU Yang, DING Yunlong.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Mode——A Perspective from Symbiotic Evolu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 (1): 43-49.
Citation: LIU Yang, DING Yunlong.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Mode——A Perspective from Symbiotic Evolu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 (1): 43-49.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创新型大学企业衍生机理研究”(71073038)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Mode——A Perspective from Symbiotic Evolution

  • 摘要: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进化速度缓慢,一个学术上的原因是缺乏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化机理的系统解答,导致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不足。针对此,运用共生理论的解释框架,透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机理,明晰阻碍进化的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化的措施:产学研各方要改进质参量,提高兼容度;政府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介及投融资机构发展、完善信息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共生环境;政府要引导和扶持点对点共生界面的扩展,使之发挥连续性作用,并逐步改变共生界面的制定方式,优化共生界面。
  • [1] W M Cohen,R R Nelson,J P Walsh. Links and impacts: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research on industrial R&D[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1):1-23.
    [2] A Martinelli,M Meyer,N Von Tunzelmann. Becoming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knowledge exchange relationships and faculty attitudes in a medium-sized,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8, 33(3):259-283.
    [3] D Schartinger,C Rammera,M M Fischer,etc. Knowledge interaction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y in Austria: sectoral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J]. Research Policy, 2002, 31(3):303-328.
    [4] 李廉水.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J]. 科研管理, 1998, 19(1):30-34.
    [5] 马宁.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05, 23(B12):244-248.
    [6] F Meyer-Krahmer,U Schmoch. Science-based technologies: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s in four fields[J]. Research Policy, 1998, 27(8): 835-851.
    [7] L G Zucker,M R Darby,J S Armstrong. Commercializing knowledge: university science, knowledge cap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biotechnology[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1):138-153.
    [8] 苏敬勤.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 科研管理, 1999, 20(5):68-72.
    [9] 王宏起,王雪原,王珊珊. 产学研联盟: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J]. 中国科技论坛, 2006(4):16-18.
    [10] R M Cyert, P S Goodman. Creating effective university-industry alliances: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97, 25(4):45-57.
    [11] 王英俊,丁堃.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模式及管理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25(4):40-43.
    [12] 谢可范,董芹芹,张诗雨. 联盟能力视角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实证分析[J]. 经济纵横,2009(4):105-107.
    [13] 司尚奇,曹振全,冯锋. 研究机构和企业共生机理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与框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 30(6):15-19.
    [14] 赵付民. 机构间网络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2005:75.
    [15] 李金平. 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营和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103-110.
    [16] 刘海波. 技术经营的政策环境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6(12):27-35.
  • [1] 杨朝霞.中国环境立法50年:从环境法1.0到3.0的代际进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3): 88-10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776
    [2] 罗超亮, 符正平, 王曦.组群层次下风险投资多边联盟的形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60-7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1279
    [3] 张天泽, 杨凌雁.从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看中国环境健康法制建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144-14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0
    [4] 朱雪春, 陈万明.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进化博弈的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56-6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508
    [5] 韩秋露.社会救援资源动员联盟伙伴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89-92,97.
    [6] 李小庆.基于Multi-Agent的动态联盟协同体系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68-71.
    [7] 崔和瑞, 艾宁.秸秆发电燃料供应市场的联盟博弈.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6-9.
    [8] 王举颖.集群企业生态位态势互动与协同进化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57-60.
    [9] 吴绍艳, 刘晓峰.工程项目纠纷解决方法进化博弈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70-73.
    [10] 段庆锋, 汪雪锋, 申炎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与交流资助模式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55-58.
    [11] 彭建仿.基于共生视角的营销渠道构建:内涵、模型与机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29-32.
    [12] 胡敏, 张纪海.基于生命周期的国民经济动员联盟组织模式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33-35.
    [13] 杜朴, 赵涛.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集成化方案研究——以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49-53.
    [14] 彭建仿, 白志礼.试析涉农供应链中农户与企业的共生定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78-81.
    [15] 王永军, 董平.企业动态联盟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3-6.
    [16] 崔征.企业战略联盟的伙伴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74-77.
    [17] 张纪海.动员联盟盟员敏捷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6-8.
    [18] 汪波, 陈晓茜.银行战略联盟的价值链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41-42.
    [19] 张纪海.基于动态联盟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16-20.
    [20] 崔建霞.共生共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58-6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251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27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0-04-06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创新型大学企业衍生机理研究”(71073038)

摘要: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进化速度缓慢,一个学术上的原因是缺乏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化机理的系统解答,导致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不足。针对此,运用共生理论的解释框架,透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机理,明晰阻碍进化的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化的措施:产学研各方要改进质参量,提高兼容度;政府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介及投融资机构发展、完善信息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共生环境;政府要引导和扶持点对点共生界面的扩展,使之发挥连续性作用,并逐步改变共生界面的制定方式,优化共生界面。

English Abstract

刘洋, 丁云龙.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43-49.
引用本文: 刘洋, 丁云龙.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43-49.
LIU Yang, DING Yunlong.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Mode——A Perspective from Symbiotic Evolu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 (1): 43-49.
Citation: LIU Yang, DING Yunlong.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Mode——A Perspective from Symbiotic Evolu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 (1): 43-49.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