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

仇利萍,杨世文

downloadPDF
仇利萍, 杨世文.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2-146,156.
引用本文: 仇利萍, 杨世文.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2-146,156.
QIU Liping, YANG Shiwen. The Found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Guoyu —Review of Guoyu Studies in the Last 10 Year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2-146,156.
Citation: QIU Liping, YANG Shiwen. The Found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Guoyu —Review of Guoyu Studies in the Last 10 Year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2-146,156.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YJA720024)

The Found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Guoyu —Review of Guoyu Studies in the Last 10 Years

  • 摘要:作为先秦“语类”文体的代表,《国语》以国别为线索再现了西周、春秋时期不同地域间的社会风貌,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10年来,学界一方面继续对其作者与成书年代、性质及价值等传统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研究视野,利用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文学特质及思想内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各方面的研究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联,初步形成了“《国语》学”这一专门的学术领域。
  • [1] 徐中舒.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C]//徐中舒. 历史论文选辑(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98.
    [2] 饶恒久. 先秦时期历史档案的口述者——瞽蒙职守与《国语》、《左传》的讲诵增饰[J].社科科学战线,2006(6):134-138.
    [3] 张鹤. 国语研究[D].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4] 李宝通. “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新解[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6):63-67.
    [5] 陈桐生. 《国语》的性质和文学价值[J]. 文学遗产,2007(4):4-13.
    [6] 吴澍时,钱律进. 《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5):72-75.
    [7] 雷戈. 《国语》是史家——先秦史研究之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03-106.
    [8] 夏经林. 论《国语》的编纂[J]. 中国史研究,2005(4):17-26.
    [9] 程水金. 从鉴古思潮看《国语》之编纂目的及其叙述方式——兼论《国语》与《左传》之关系[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8(4):473-478.
    [10] 张居三. 《国语》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1] 黄丽丽. 《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J]. 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43-48.
    [12] 王寒冬. 略论《国语》体例对后世史书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86-187.
    [13] 李佳. 试论《国语》的篇章结构及其笔法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1-78.
    [14] 俞正慧. 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J]. 文史哲,2007(1):5-22.
    [15] 刘伟. 《国语》的思想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16] 赵彩花,黄希庭. 《左传》、《国语》的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思想[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9-25.
    [17] 关冰. 《国语·晋语》与《左传》相关记载之比较[J].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29-32.
    [18] 张鹤. 《国语》《左传》比较略论[C]. 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19] 黄连平. 《国语》和《左传》的异同比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132-137.
    [20] 李伏清. 柳宗元论左氏与《左传》、《国语》及《春秋》之关系[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28-132.
    [21]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2] 黄黎星. 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J]. 周易研究,2002(5):30-41.
    [23] 韩慧英.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J]. 周易研究,2002(5):42-47.
    [24] 龚传星. 器之为道:《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器问题[J]. 管子学刊,2010(1):101-103.
    [25] 张小乐. 韦昭《国语解》的内容、体例和特点[J]. 青年思想家,1998(4-5):85-92.
    [26] 袁茹. 《博国语之趣,得幽默之心——柳宗元散文对〈国语〉“趣”之特色的继承与创新》[J]. 柳州师专学报,2007(4):6-8.
    [27] 史继东. 殊途同归,非之何急——评柳宗元《非国语》对国语之非难[J]. 理论月刊,2010(8):134-136.
    [28] 郝建杰. 《国语》所载成文述论[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2):9-13.
    [29] 陈鹏程. 汉代《国语》学概述——《国语》学史研究之一[J]. 兰台世界,2009(24):61-62.
  • [1] 王彩玲.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兼谈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2] 王晓红, 张少鹏, 张奔.政府支持对产学知识流动双元效率的影响研究——以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3] 田玲, 姚鹏.养老保险与家庭消费: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69-76.
    [4] 李慷, 王科, 王亚璇.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1-12.
    [5] 孔昭君.再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84-91.
    [6] 尚珊珊, 蔡光宗.电网项目综合后评估模型的建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69-75.
    [7] 刘作仪, 吴登生, 李建平.2001—2010年我国管理与运筹学研究态势的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8.
    [8] 米加宁, 徐磊.关于公共政策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16-20.
    [9] 吴鸿雅.南音工乂谱作为信息媒介的传播学研究——南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99-103.
    [10] 王玉灵, 王志月, 高铁军.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区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38-43.
    [11] 李小鹏, 赵涛, 袁兰静.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54-57.
    [12] 夏恩君, 薛永基.企业营销道德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3-7.
    [13] 安红昌.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5-18.
    [14] 孔昭君.初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9-14.
    [15] 李振键, 韩伯棠.生态学原理与品牌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30-33.
    [16] 韩陈其, 立红.论因声求义——《经义述闻》的语言学思想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36-39.
    [17] 魏强, 魏星, 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55-58.
    [18] 雷莉.《国语》单音节实词同义关系的格式与形成原因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19-21.
    [19] 刘尧.关于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从我国的教育评价学研究谈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91-93.
    [20] 阎岩, 曲虹, 韩成宇.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若干问题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83-8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172
  • HTML全文浏览量:0
  • PDF下载量:12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1-07-22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YJA720024)

摘要:作为先秦“语类”文体的代表,《国语》以国别为线索再现了西周、春秋时期不同地域间的社会风貌,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10年来,学界一方面继续对其作者与成书年代、性质及价值等传统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研究视野,利用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文学特质及思想内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各方面的研究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联,初步形成了“《国语》学”这一专门的学术领域。

English Abstract

仇利萍, 杨世文.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2-146,156.
引用本文: 仇利萍, 杨世文. 《国语》学的奠基与展望——近10年来《国语》研究述评[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2-146,156.
QIU Liping, YANG Shiwen. The Found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Guoyu —Review of Guoyu Studies in the Last 10 Year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2-146,156.
Citation: QIU Liping, YANG Shiwen. The Found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Guoyu —Review of Guoyu Studies in the Last 10 Year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2-146,156.
参考文献 (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