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

姚文永

downloadPDF
姚文永.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7-150.
引用本文: 姚文永.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7-150.
YAO Wenyong. On the Evolution of Taizhou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Investigation of things”,“Extension of Knowledge” —Case Studies of Wang Gen,Luo Rufang and Li Zhi[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7-150.
Citation: YAO Wenyong. On the Evolution of Taizhou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Investigation of things”,“Extension of Knowledge” —Case Studies of Wang Gen,Luo Rufang and Li Zhi[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7-150.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

基金项目:

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资助项目(2011GX1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YJC770065)

On the Evolution of Taizhou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Investigation of things”,“Extension of Knowledge” —Case Studies of Wang Gen,Luo Rufang and Li Zhi

  • 摘要:儒家经典《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的第42篇,是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的先秦儒家典籍。自从朱熹《大学》改本的出现和定型,此后数百年间,人们阅读《大学》时,一直受其影响。明代王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大学》的不断解读而逻辑不断缜密的过程,也是对《大学》核心概念诠释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王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预设还原到后天实践的演进,既是消融和降低“良知”动态性的过程,也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结。
  • [1] 王艮. 王心斋全集[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 罗汝芳. 近溪子集[M]. 明万历刻本.
    [3] 黄宗羲. 明儒学案[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罗汝芳. 近溪子集[M]. 沟口雄三. 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李贽. 李贽文集(第5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 李贽. 李贽文集(第1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 李贽. 说书·孟子下[M]. “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条转引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の挫折.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8] 王畿著,吴震编校整理. 王畿集[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9] 岛田虔次. 中国近代思维の挫折[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1] 张纪海, 张湖源.论超常供给学派的形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00-10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7734
    [2] 刘艳红, 王庆林.大学国际联盟:中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新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149-153.
    [3] 周玲, 杨春梅, 张瑾.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bob手机在线登陆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149-153.
    [4] 陈雁.bob手机在线登陆与中法大学之渊源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130-134.
    [5] 李明伟.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3-6.
    [6] 彭祖林, 刘纪元.论传统大学“混合型学习”环境的建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98-100.
    [7] 曹汉斌, 王刚.浅论大学教学的错位与回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91-93.
    [8] 杨晖.大学生“失范”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28-30.
    [9] 李林英.大学生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12-15.
    [10] 王立群.论大学电影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21-22.
    [11] 奉公.论大学本科的“元才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6-8.
    [12] 耿冰冰.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内涵.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17-18.
    [13] 黄皖毅.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87-89.
    [14] 张继霞, 夏建刚.大学的真谛——近代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思想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28-30.
    [15] 盛玉兰.试论大学的“近亲繁衍”现象与大学的创新机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9-12.
    [16] 郑焱.仁心教育是大学德育之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87-88.
    [17] 王烽.知识创新与大学的边界.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70-74.
    [18] 李波.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81-83.
    [19] 肖淑芳, 苏宁.美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72-75.
    [20] 汪莉.大学的权力结构及其改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87-8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054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13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1-04-20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

    基金项目:

    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资助项目(2011GX1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YJC770065)

摘要:儒家经典《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的第42篇,是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的先秦儒家典籍。自从朱熹《大学》改本的出现和定型,此后数百年间,人们阅读《大学》时,一直受其影响。明代王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大学》的不断解读而逻辑不断缜密的过程,也是对《大学》核心概念诠释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王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预设还原到后天实践的演进,既是消融和降低“良知”动态性的过程,也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结。

English Abstract

姚文永.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7-150.
引用本文: 姚文永.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7-150.
YAO Wenyong. On the Evolution of Taizhou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Investigation of things”,“Extension of Knowledge” —Case Studies of Wang Gen,Luo Rufang and Li Zhi[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7-150.
Citation: YAO Wenyong. On the Evolution of Taizhou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Investigation of things”,“Extension of Knowledge” —Case Studies of Wang Gen,Luo Rufang and Li Zhi[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147-150.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