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

韩雪松

downloadPDF
韩雪松.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45-150.
引用本文: 韩雪松.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45-150.
HAN Xuesong. On the Essence of “Chuanyimoxi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5): 145-150.
Citation: HAN Xuesong. On the Essence of “Chuanyimoxi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5): 145-150.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美术史中的图像与文学关系研究”(11YJCZH090)

On the Essence of “Chuanyimoxie”

  • 摘要:“传移模写”与刘绍祖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刘绍祖而言,“移画”仅仅表示他有能够超出一般画家的精密细致的描写能力.“传移模写”和临摹没有联系.“传移模写”以自然为粉本,“传移”强调创造性,“模写”强调细致的描写.张彦远提出“传移模写,画之末事”应当在他所提及的语境中去理解,从张彦远批评当代艺术家绘画只顾及形似、色彩,而失其笔法,没有气韵以及艺术家轻率的创作态度看,“末事”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它与“经营位置,画之总要”一样,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移模写”要求绘画应该包含形、色、笔法,甚至气韵,它是对画家提出的高标准.张彦远和谢赫都对他这种画风提出了批评.
  • [1]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6.
    [2] 王伯敏. 古画品录·续古画品录[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
    [3] 谢赫. 古画品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6.
    [4] 温肇桐. 古画品录解析[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72.
    [5] 张建军. 中国画论史[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53.
    [6] 陈传席. 六朝画论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7] 潘运告. 汉魏六朝书画论[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312.
    [8]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周礼注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68.
    [9] 孙诒让. 周礼正义[M]. 北京:中华书局,1987:2485.
    [10] 苏轼. 苏东坡全集(上册)[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88.
    [11]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尚书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左传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12.
    [13] 高亨. 周易大传今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2.
    [14] 刘向撰,向宗鲁校证. 说苑校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87:483.
    [15] 沈约. 宋书[M]. 中华书局,1974:363.
    [16] 王克让. 河岳英灵集注[M]. 成都:巴蜀书社,2006:4.
    [17]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M]//丛书集成初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230.
    [18] 陈池瑜. 谢赫《画品》的历史价值和若干问题辨析[J]. 艺术百家, 2009(2):40.
    [19] 阮璞. 画学丛证[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143-148.
    [20] 俞剑华. 历代名画记[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136.
    [21] 班固. 汉书·赵充国传(第9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904.
    [22] 司马迁. 史记·货值列传[M]. 南宋裴骃,集解. 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 北京:中华书局,1959:2476.
    [23] 萧统著,李善注. 文选(第5册第56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415.
    [24] 陆侃如,牟世金. 文心雕龙译注[M]. 济南:齐鲁书社,1995:551.
    [25] 杨成寅. 潘天寿[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3.
    [26] 娄鉴明,洪丕谟. 历代书论选注[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4.
    [27] 朱熹. 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120.
    [28]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论语注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93.
    [29]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C]//黄宾虹,邓实辑.美术丛书(续集第6集). 上海:神州国光社,1913:20.
    [30] 韩雪松. 论谢赫尚新意及其才性的思想[M].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1):40-44.
  • [1] 刘平青, 杨芳, 许爽, 赵莉, 崔遵康.家和万事兴:家庭—工作增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6): 73-79,10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3027
    [2] 展龙.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38-144,156.
    [3] 李成林.倪瓒诗与画的乖违.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141-145.
    [4] 王怡, 裘梦漪.跨媒体时代的视觉僭越——现代视传设计中“视觉思维”与“传播媒介”关系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98-100.
    [5] 夏晓敏.《塞维其传》:虚构中的真实人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65-69.
    [6] 陈悦新.西夏佛教卷轴画艺术风格.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20-23.
    [7] 刘后滨.从奏案到奏抄——汉唐间奏事文书形态的演进与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16-21.
    [8] 李小青.二十世纪末俄语变化原因刍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45-4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010
  • HTML全文浏览量:0
  • PDF下载量:118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1-11-15
  • 刊出日期:2012-09-20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美术史中的图像与文学关系研究”(11YJCZH090)

摘要:“传移模写”与刘绍祖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刘绍祖而言,“移画”仅仅表示他有能够超出一般画家的精密细致的描写能力.“传移模写”和临摹没有联系.“传移模写”以自然为粉本,“传移”强调创造性,“模写”强调细致的描写.张彦远提出“传移模写,画之末事”应当在他所提及的语境中去理解,从张彦远批评当代艺术家绘画只顾及形似、色彩,而失其笔法,没有气韵以及艺术家轻率的创作态度看,“末事”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它与“经营位置,画之总要”一样,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移模写”要求绘画应该包含形、色、笔法,甚至气韵,它是对画家提出的高标准.张彦远和谢赫都对他这种画风提出了批评.

English Abstract

韩雪松.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45-150.
引用本文: 韩雪松.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45-150.
HAN Xuesong. On the Essence of “Chuanyimoxi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5): 145-150.
Citation: HAN Xuesong. On the Essence of “Chuanyimoxi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5): 145-150.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