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

利子平,石聚航

downloadPDF
利子平, 石聚航.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12-120.
引用本文: 利子平, 石聚航.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12-120.
LI Ziping, SHI Juhang. Three Major Theoretical Errors in the Current Risk Criminal Law Research[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4): 112-120.
Citation: LI Ziping, SHI Juhang. Three Major Theoretical Errors in the Current Risk Criminal Law Research[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4): 112-120.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刑法社会化研究”(11BFX109)

Three Major Theoretical Errors in the Current Risk Criminal Law Research

  • 摘要:当前我国风险刑法的理论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繁荣景象,在研究中存在诸多理论误区:一是对风险社会的泛化理解;二是对风险刑法的简单否定;三是对风险刑法的盲目推崇.这些理论误区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关于风险社会及风险刑法理论的讨论缺乏共同的平台,无法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由于无视或夸大风险刑法的作用,从而导致风险刑法与传统刑法之间的关系陷入混乱.因此,有必要及时清理风险刑法研究中存在的理论误区,进而合理界定风险社会、风险刑法及其与传统刑法之间的关系.
  • [1] 夏勇. 民生风险的刑法应对[J]. 法商研究,2011(4):7-8.
    [2] 付子堂,常安. 民生法治论[J]. 中国法学,2009(6):27-31.
    [3] 杨兴培. “风险刑法”中社会风险的刑事政策应对[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2):61-62.
    [4] 张晋藩.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78.
    [5] 齐文远. 刑法应对社会风险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 法商研究,2011(4):4-5.
    [6] 乌尔里希·贝克. 风险社会[M]. 何博闻,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3.
    [7] 赵延东. 解读风险社会理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6):80-83.
    [8] 杨春洗,刘生荣. 国际社会关于危害环境犯罪的理论与实践[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8-19.
    [9] 王钧,冀莹. 危害性原则的崩溃与安全刑法的兴起[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9):16-29.
    [10]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 田禾,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5.
    [11] 于志刚. “风险刑法”不可行[J]. 法商研究,2011(4):34-36.
    [12] 刘艳红. “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 法商研究,2011(4):26-28.
    [13] 张明楷. “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J]. 法商研究,2011(5):83-88.
    [14] 菲利普·黑克. 利益法学[J]. 傅广宇,译. 比较法研究,2006(6):146-147.
    [15] 苏力. 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
    [16] 利子平,石聚航. 刑法社会化初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3-56.
    [17] 罗斯科·庞德.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 沈宗灵,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
    [18] 乌尔里希·贝克. 风险社会再思考[J]. 郗卫东,编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4):49-51.
    [19] 马凌.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新闻自由与政府责任[J]. 南京社会科学,2011(6):38-39.
    [20] 刘仁文. 过失危险犯研究[J]. 法学研究,1998(3):56-58.
    [21] 翟中东. 危险评估与控制——新刑罚学的主张[J]. 法律科学,2010(4):68-76.
    [22] 薛红. 在个体化浪潮中的性别身份和婚姻家庭——贝克的《风险社会》中的性别和婚姻家庭分析[J]. 国外社会科学,2011(3):90-92.
    [23] 程岩. 风险规制的刑法理性重构——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J]. 中外法学,2011(1):115.
    [24] 董邦俊,王振.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1):57-59.
    [25] 韩忠谟. 刑法原理[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
    [26]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8-130.
    [27] 克劳斯·罗可欣.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M]. 蔡桂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
    [28]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风险[J]. 刘国良,编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37-38.
    [29] 甘雨沛,高格. 国际刑法新体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79.
    [30] 张旭. 风险社会的刑事政策方向选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28-30.
    [31] 利子平. 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 法学论坛,2011(4):25-26.
    [32] 董邦俊. 刑法如何拨开风险“迷雾”[N]. 光明日报,2011-09-01(15).
    [33] 杨雪冬.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88-90.
    [34] 贾宇.风险刑法理论的启示[N]. 光明日报,2009-02-28(8).
    [35] 周少华. 适应性:变动社会中的法律命题[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6):105-107.
    [36] 卢建平. 刑事政策与刑法[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02.
    [37] 陈兴良. “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J]. 法商研究,2011(4):11-12.
    [38] 储槐植. 提倡折衷——法学研究范式检讨[J]. 浙江社会科学,2005(3):88-90.
  • [1] 石经海, 苏桑妮.爬取公开数据行为的刑法规制误区与匡正.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154-164, 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524
    [2] 金璐, 黄志华.区块链技术下ICO行为的风险研判及刑法规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3] 金璐, 黄志华.区块链技术下ICO行为的风险研判及刑法规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23-12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227
    [4] 李雯静.论大规模侵权事件中的纯粹精神损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2): 125-13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413
    [5] 刘跃挺.对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过失理论的整体性反思.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 143-15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319
    [6] 张广利, 黄成亮.风险社会之动因、结构与后果——基于中西方的比较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 137-14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0
    [7] 车剑锋.刑事案件社会结构与罪刑法定原则关系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19-124.
    [8] 陈君.风险社会下公害犯罪之抽象危险犯.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120-124,136.
    [9] 黄洁萍, 尹秋菊.社会经济地位对女性健康的风险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81-86,106.
    [10] 王元明, 徐大海.大型公共项目风险结构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84-88.
    [11] 侯瑞雪.外空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其理念转变必要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84-87.
    [12] 张蕊, 王春峰, 房振明, 梁崴.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整合风险度量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8-22.
    [13] 王亚凤.关于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96-98.
    [14] 杜亚灵, 尹贻林.基于模糊逻辑的公共项目风险分配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94-97.
    [15] 张艳娜, 刘云.股指期货风险规避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69-72.
    [16] 何明.大型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与风险决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46-49.
    [17] 赵振武, 唐万生.模糊实物期权理论在风险投资项目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49-51.
    [18] 李婷.天然气管道项目融资风险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77-79.
    [19] 贾俊雪.限定低风险下的投资组合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84-86.
    [20] 吴仁群.IT项目投资期权及其风险管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81-8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295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767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2-06-12
  • 刊出日期:2013-07-10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刑法社会化研究”(11BFX109)

摘要:当前我国风险刑法的理论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繁荣景象,在研究中存在诸多理论误区:一是对风险社会的泛化理解;二是对风险刑法的简单否定;三是对风险刑法的盲目推崇.这些理论误区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关于风险社会及风险刑法理论的讨论缺乏共同的平台,无法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由于无视或夸大风险刑法的作用,从而导致风险刑法与传统刑法之间的关系陷入混乱.因此,有必要及时清理风险刑法研究中存在的理论误区,进而合理界定风险社会、风险刑法及其与传统刑法之间的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利子平, 石聚航.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12-120.
引用本文: 利子平, 石聚航. 我国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三大理论误区[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12-120.
LI Ziping, SHI Juhang. Three Major Theoretical Errors in the Current Risk Criminal Law Research[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4): 112-120.
Citation: LI Ziping, SHI Juhang. Three Major Theoretical Errors in the Current Risk Criminal Law Research[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4): 112-120.
参考文献 (3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