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

王兆华,丰超,郝宇,康玉臣,刘营

downloadPDF
王兆华, 丰超, 郝宇, 康玉臣, 刘营.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1-9,22.
引用本文: 王兆华, 丰超, 郝宇, 康玉臣, 刘营.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1-9,22.
WANG Zhaohua, FENG Chao, HAO Yu, KANG Yuchen, LIU Ying.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rend and Convergence of Typical Areas in China—Taking China’s Eight Economic Areas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1-9,22.
Citation: WANG Zhaohua, FENG Chao, HAO Yu, KANG Yuchen, LIU Ying.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rend and Convergence of Typical Areas in China—Taking China’s Eight Economic Areas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1-9,22.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01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1201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955703)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rend and Convergence of Typical Areas in China—Taking China’s Eight Economic Areas as an Example

  • 摘要:运用1996—2010年中国29省市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和DEA-Maml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环境污染这个非合意产出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分析三个“五年计划”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并结合静态模型给出一种适合测度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的绝对收敛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05年间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而在2006—2010年间出现小范围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呈追赶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一直处于低位;技术退步和规模无效是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发现:大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和管理问题。从绝对收敛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整体上显著收敛,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各自内部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 [1] 史丹.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0):67-72.
    [2] Boyd G A,Pang J X. Estimating the linkage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J]. Energy Policy,2000 (28):289-296.
    [3] 魏一鸣,廖华.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J]. 中国软科学,2010(1):128-137.
    [4] HU Jinli,Wang Shichuan.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2006,34:3206-3217.
    [5] 魏楚,沈满洪.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110-121.
    [6] 魏楚,沈满洪.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7(8):66-76.
    [7] 师博,沈坤荣.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8(9):49-59.
    [8] 吴琦,武春友. 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 管理科学,2009,22(1):103-112.
    [9]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26(2):76-86.
    [10] 李国璋,霍宗杰.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1-16.
    [11] 王克亮,杨宝臣,杨力. 基于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度[J]. 管理学报,2011,8(3):456-463.
    [12] 王克亮,杨宝臣,杨力.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与能源技术的区域差异[J]. 科研管理,2012,33(5):56-63.
    [13] 毕占天,王万山.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的测算[J]. 统计与决策,2012(9):93-96.
    [14] 屈小娥. 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29-43.
    [15]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辉. 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面板计量分析[J]. 科技政策与管理,2010(6):53-58.
    [16] 张玮,吴文元. 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11(10):95-109.
    [17] 李金凯,沈波,韩亚峰,张孟豪.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和聚类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1-6.
    [18] 魏玮,宋一弘. 环境约束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动分解——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9):52-57.
    [19] 孙久文,肖春梅. 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2):67-72.
    [20] 陈德敏,张瑞. 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经济科学,2012(4):49-65.
    [21] 臧传琴,刘岩. 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极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12):67-72.
    [22] 曾波,苏晓燕,李传平. 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联分析[J]. 中国环保产业,2007(5):29-33.
    [23] Scheel H.Undesirable outputs in efficiency valu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132(2):400-410.
    [24]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
    [25] 马占新.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8.
    [26]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e models of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s,1984,9(9):1078-1092.
    [27] Caves D W,Christensen L R,Diewert W E.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 and productivity [J]. Econometrics,1982 (50):1393-1414.
    [28] Fare R,Grosskopf S.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es and fisher ideal indexes [J].The Economic Journal,1992,102(1):158-160.
    [29] Fare R,Grosskopf S,Lovell C A K. Production frontier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0] 刘英.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281所镇卫生院效率分析[D].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13-15.
    [31] Coelli T,Rao D S P,Battese G E.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M]. Boston:lo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65-81.
    [32] Fare R,Grosskopf S,Norris M,Zhang Z Y.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66-83.
    [33] 孙欣. 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收敛性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6):101-107.
    [34] Barro R J,Sala-i-martin X. Regional growth and migration: a Japan-united states comparis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2,6(4):312-346.
  • [1] 屈文波, 李淑玲.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1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1350
    [2] 张文静, 马喜立.以环境税治理雾霾的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36-4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085
    [3] 刘思东, 朱帮助.基于Copula与CVaR的电力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4] 杜涛, 冉伦, 李金林, 王珊珊.基于DtSBM模型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动态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82-9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752
    [5] 袁海霞.内外部网络口碑与在线销售的动态交互过程——基于分层贝叶斯模型的解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 67-7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1354
    [6] 贺达.基于VAR模型P2P网络借贷与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变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82-8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334
    [7] 董莹, 穆月英.基于PSM-SFA两阶段模型的农业生产创新——来自北京市示范户与非示范户的实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6): 106-1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614
    [8] 张跃军, 涂鋆.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动态套期保值研究——基于Copula-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8-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102
    [9] 陈鹏, 洪卫军, 张萌.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的复杂特征与动态模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95-9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214
    [10] 陈真玲, 鲁丰先, 王光辉.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行政管理费动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78-84.
    [11] 张华明, 赵国浩, 靳然.中国能源价格与相关产业价格影响机制实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32-38.
    [12] 俞立平.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绩效的地区差距研究——基于动态面板变系数模型的估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63-68.
    [13] 曾春媛, 潘云海.知识溢出的测度模型研究综述.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20-26.
    [14] 冯颖, 张炎治.销售价格影响需求的易变质产品动态定价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6-10.
    [15] 刘华军.品牌持续性的动态需求函数模型与案例解释.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33-38.
    [16] 杨小平, 韩金伟.基于挣值管理有效模型的挣值动态预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48-52.
    [17] 孔海宁, 齐二石, 刘晓峰, 何曙光, 李钢.滨海新区K 区域动态发展规划的模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12-14.
    [18] 李波.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81-83.
    [19] 孙晶.理想化方法与理论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32-36.
    [20] 庄国波.管理效益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75-7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2186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1598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3-06-13
  • 刊出日期:2013-09-02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01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1201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955703)

摘要:运用1996—2010年中国29省市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和DEA-Maml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环境污染这个非合意产出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分析三个“五年计划”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并结合静态模型给出一种适合测度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的绝对收敛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05年间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而在2006—2010年间出现小范围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呈追赶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一直处于低位;技术退步和规模无效是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发现:大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和管理问题。从绝对收敛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整体上显著收敛,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各自内部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English Abstract

王兆华, 丰超, 郝宇, 康玉臣, 刘营.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1-9,22.
引用本文: 王兆华, 丰超, 郝宇, 康玉臣, 刘营.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1-9,22.
WANG Zhaohua, FENG Chao, HAO Yu, KANG Yuchen, LIU Ying.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rend and Convergence of Typical Areas in China—Taking China’s Eight Economic Areas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1-9,22.
Citation: WANG Zhaohua, FENG Chao, HAO Yu, KANG Yuchen, LIU Ying.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rend and Convergence of Typical Areas in China—Taking China’s Eight Economic Areas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1-9,22.
参考文献 (3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