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

王子敏,杨小军

downloadPDF
王子敏, 杨小军.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36-42.
引用本文: 王子敏, 杨小军.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36-42.
WANG Zimin, YANG Xiaojun.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Growth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From Habit Formatio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36-42.
Citation: WANG Zimin, YANG Xiaojun.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Growth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From Habit Formatio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36-42.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化的能耗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关联的视角”(12YJC7901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通货膨胀波动、不确定性及其治理研究”(11CJL020)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Growth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From Habit Formation Perspective

  • 摘要:伴随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能耗与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今后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将居民消费研究领域的习惯形成模型引入到居民生活能耗的分析框架中,计算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量,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成分。通过将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因素扣除后,基于协整方程,发现生活能耗中非习惯性成分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与工业化是反向变动关系。从降低生活能耗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居民的节能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抑制居民生活能耗过快增长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 [1] Bin S,Dowlatabadi H. 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 to US energy use and the related CO2emissions[J]. Energy Policy,2005,33(2): 197-208.
    [2] 罗光华,牛叔文,赵春升,等. 中国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结构的演变规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0(7): 40-44.
    [3] 宁亚东,蔡靖雍,丁涛. 我国城市住宅能耗特征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6-33.
    [4] 张海鹏,牟俊霖,尹航. 林区农村家庭生活能耗需求实证分析——基于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J]. 中国农村经济,2010(7): 64-74.
    [5] 查建平,唐方方,傅浩. 中国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9): 9-15.
    [6] 邢璐,邹骥,石磊. 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居民生活能源需求预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 131-135.
    [7] 赵晓丽,李娜. 中国居民能耗结构变化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1(11): 40-51.
    [8] 张妮妮,徐卫军,曹鹏宇. 影响农户生活能耗的因素分析——基于9省的微观数据[J]. 中国人口科学,2011(3): 73-82.
    [9] 罗光华,牛叔文. 气候变化、收入增长和能耗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省际居民生活能耗实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 20-24.
    [10] 滕飞,刘毅,金凤君. 中国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区域差异[J]. 资源科学,2013(2): 240-249.
    [11] 陆歆弘. 城市居民居住节能行为与意识实证研究[J]. 城市问题,2012(3): 19-24.
    [12] Dalton M,O'Neill B,Prskawetz A,et al. Population aging and futur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 Energy economics,2008,30(2): 642-675.
    [13] Nyrud A Q,Roos A,Sande J B. Residential bioenergy heating: a study of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improved woodstoves[J]. Energy Policy,2008,36(8): 3169-3176.
    [14]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课题组. 社会地位结构与节能行为关系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1(6): 47-54.
    [15] 李光全,聂华林,杨艳丽,等. 中国农村生活能耗的空间格局变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 29-34.
    [16] Yu B,Zhang J,Fujiwara A. Representing in-home and out-of-home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Beijing[J]. Energy Policy,2011,39(7): 4168-4177.
    [17] 熊和平. 消费习惯、异质偏好与动态资产定价:纯交换经济情形[J]. 经济研究,2005(10): 91-100.
    [18] Muellbauer J. Habits,rationality and myopia in the life cycle consumption function[R]. Annalesd'Economie et de Statistique,1988: 47-70.
    [19] Dynan K E. Habit formation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3):391-406.
    [20] Sommer M. Habit formation and aggregate consumption dynamics[J]. 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7,7(1): 21.
    [21] 胡毅,王美今. IV估计的最优工具变量选取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8(7): 122-136.
    [22] 白瑷峥,姜月香.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 44-45.
    [23] 陆歆弘.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能耗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 23-28.
    [24] 姚永玲. 北京城市发展中的能耗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 40-45.
    [25] 柴志贤. 密度效应、发展水平与中国城市碳排放[J]. 经济问题,2013(3): 25-31.
    [26] 张弛,束炯,陈姗姗. 城市人为热排放分类研究及其对气温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 232-238.
    [27] 谢旭轩,张世秋,易如,等. 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社会成本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 28-32.
    [28] 刘静,朱立志. 我国农户能耗实证研究——基于河北、湖南、新疆农户的调查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2011(2): 35-40.
  • [1] 宫晓辰, 孙涛.节能减排政策工具效果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4567
    [2] 陈浩, 郑洁, 刘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能否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动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5911
    [3] 张纪海, 张湖源.论超常供给学派的形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00-10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7734
    [4] 姚澍.民事习惯在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启示——以风水习惯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132-14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553
    [5] 艾明晔, 刘桂希, 孙薇.中国石化行业能耗为何持续增加?——回弹效应及要素替代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1-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096
    [6] 薛运强, 关宏志, 武平.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公交的能耗和排放效果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44-5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562
    [7] 王子敏, 潘丹丹.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24-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8] 崔和瑞, 魏朋邦.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情景研究——基于LEAP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6): 1-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601
    [9] 唐葆君, 马也.“十三五”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潜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3-1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03
    [10] 唐葆君, 刘江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201
    [11] 周晓光, 周慧珺.《家礼》与明清徽州男子伦理生活定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151-156.
    [12] 龙如银, 杨冉冉, 牛源.江苏省节能减排绩效的区域比较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7-13.
    [13] 陶小马, 周雯.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32-40.
    [14] 张毅祥, 郭旭升, 郭彩云.员工节能习惯影响因素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0-15.
    [15] 闾浩, 周德群, 周鹏.基于能源投入产出分析的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34-41.
    [16] 赵道致, 张春琴, 孙德奎.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71-76,121.
    [17] 程志超, 王丹, 沈佩龙, 季晓明, 申薇.碳交易给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37-40.
    [18] 樊黎霞.论当代大学生健康思维习惯的培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107-111.
    [19]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102-106.
    [20] 蒋乐进.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10-1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138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164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3-03-04
  • 刊出日期:2013-09-02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化的能耗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关联的视角”(12YJC7901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通货膨胀波动、不确定性及其治理研究”(11CJL020)

摘要:伴随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能耗与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今后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将居民消费研究领域的习惯形成模型引入到居民生活能耗的分析框架中,计算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量,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成分。通过将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因素扣除后,基于协整方程,发现生活能耗中非习惯性成分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与工业化是反向变动关系。从降低生活能耗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居民的节能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抑制居民生活能耗过快增长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English Abstract

王子敏, 杨小军.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36-42.
引用本文: 王子敏, 杨小军. 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惯形成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36-42.
WANG Zimin, YANG Xiaojun.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Growth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From Habit Formatio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36-42.
Citation: WANG Zimin, YANG Xiaojun.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Growth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From Habit Formatio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5): 36-42.
参考文献 (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