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曹文才,单汨源

downloadPDF
曹文才, 单汨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70-76.
引用本文: 曹文才, 单汨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70-76.
CAO Wencai, SHAN Miyua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70-76.
Citation: CAO Wencai, SHAN Miyua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70-76.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103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11101120019)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摘要: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基础和假设,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计量模型。采用经济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教育年龄比、企业年龄、监事会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所在地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数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发展能力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主要因素。
  • [1] 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0.
    [2] 向刚. 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研究基础、定义、特性和基本类型[J]. 科学学研究,2005,23(1):134-138.
    [3] 耿殿贺,原毅军,侯小康.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路径选择——基于持续创新能力视角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4):47-49.
    [4] 王文亮,冯军政.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内涵与特征分析[J]. 技术经济,2006,25(11):.70-73.
    [5] 向刚,汪应洛.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要素构成与评价模型[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6):137-142.
    [6] 陆奇岸. 动态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5): 61-64.
    [7] Dunphy S,Herbig P. Comparison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mong the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the case for structural influences on innovation[J]. Management Decision,1994,32(8):50-57.
    [8] Chapman R,Hyland P. Complexity and learning behaviors in product innovation[J]. Technovation, 2004,24(7):553-561.
    [9] 王春法. 技术创新与企业的产生——兼论信息高速公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 世界经济,1997(12):34-40.
    [10] 王子君. 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以美国AT&T公司的拆分为例[J]. 经济研究,2002(12):28-29.
    [11] 蒋殿春,夏良科.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5(2):3-11.
    [12] 刘友金. 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7-44.
    [13] 范红忠.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 经济研究,2007(3):33-44.
    [14] 刘耀. 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D]. 南昌大学,2009.
    [15] 张宗和,彭昌奇.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09(11):35-44.
    [16] 洪银兴. 自主创新投入的动力和协调机制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8):15-22.
    [17] Napolitano G.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 a cross-industry analysis of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J]. Research Policy,1991,20 (2):171-178.
    [18] Tushman M L,O'Reilly C A. Winning through innovation: a practical guide to lead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newal[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
    [19] Oliver A L. On the duality of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network-based knowledge relation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20(1-2):151-171.
    [20] Vincent L. Innovation midwives: sustaining innovation streams in established companies[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48(1):41-49.
    [21] Cohen W M,Levinthal D A.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J]. 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397):569-596.
    [22] Oltra M J,Flor M.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n firms' output innovation[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3,12(3):137-144.
    [23] 冯根福,温军.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8(7):91-101.
    [24] 刘剑雄.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中国私营企业制度选择和创新[J]. 经济研究,2008(6):107-116.
    [25] 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 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 世界经济,2008(7):57-66.
    [26] 李宏彬,李杏,姚先国,等. 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09(10):99-108.
    [27] 郑晓奋,费瑞波,马薇薇. 老工业基地企业创新能力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9(12):186-188.
    [28] 焦少飞,张炜,杨选良. 技术体制、研发努力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 中国软科学,2010(5):37-44.
    [29] 刘小鲁. 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J]. 经济评论,2011(3):88-96.
    [30] Universities-National Bureau.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M]. UMI,1962:609-626.
  • [1] 陶秋燕, 孟猛猛.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实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 102-10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3907
    [2] 武玉青, 李存金.基于循环CDM模型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所有权性质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105-11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109
    [3] 霍海涛.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60-65.
    [4] 原小能.中国地区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44-50.
    [5] 李志祥, 宋清.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1-4.
    [6] 方德斌, 黄本笑, 殷永飞.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评价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35-140.
    [7] 孙正林, 王要武, 刘红娜.规模经济院延长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理性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24-27.
    [8] 贺明, 李芳.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支持系统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73-76.
    [9] 邓要武.《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110-113.
    [10] 常顺英, 林彤.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06-109.
    [11] 梁瑞华.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54-56.
    [12] 赵瑾璐, 李运良.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小企业产权重构中的应用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29-32.
    [13] 胡苏平.影响西部中小企业集群的障碍因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43-45.
    [14] 彭勇涛.创新制胜——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81-83.
    [15] 王晓莹.浅议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75-77.
    [16] 闫立宏.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扶持措施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72-74.
    [17] 朱安达.对工业设计的创造能力的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87-89.
    [18] 刘丽萍, 夏恩君, 闫绪娴.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42-44.
    [19] 赵向华.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62-65.
    [20] 张平淡, 韩伯棠.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MRPⅡ的系统建设原则.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66-6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772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792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3-05-10
  • 刊出日期:2013-12-19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103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11101120019)

摘要: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基础和假设,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计量模型。采用经济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教育年龄比、企业年龄、监事会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所在地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数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发展能力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主要因素。

English Abstract

曹文才, 单汨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70-76.
引用本文: 曹文才, 单汨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70-76.
CAO Wencai, SHAN Miyua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70-76.
Citation: CAO Wencai, SHAN Miyua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70-76.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