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

韩维春

downloadPDF
韩维春.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57-161.
引用本文: 韩维春.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57-161.
HAN Weichun.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gency and Educ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6): 157-161.
Citation: HAN Weichun.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gency and Educa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6): 157-161.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gency and Education

  • 摘要:文化代理理论融合文化学和经济学的多重思路。研究表明:特定的历史传统蕴藏某种隐秘的文化信息,社会网络中的隐秘关系往往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制度背景的差异更是会形成社会认知的路径依赖。因此,寻求合格的文化交流代理者,对于处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问题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这是解读文化信息,理清社会网络,跨越制度障碍的可行方式。留学生具有的多重文化经历,通过有针对性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培育源源不断的文化代理人才。
  • [1] 卢进勇. 入世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J]. 国际贸易问题,2001(6):1-4.
    [2] 蔡荣寿. 跨文化交际中的潜在障碍与对策[J]. 学术论坛,2009(1):152-155.
    [3]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4:12-13.
    [4] 王国平. 文化差异与商务沟通[J]. 学术论坛,2007(1):68-70.
    [5] 曹卫东. 文化与文明[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5-66.
    [6] 费雷泽. 金枝[M]. 汪培基,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6.
    [7] 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M]. 费孝通,译.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5-16.
    [8] 福克斯.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M]. 姚芸竹,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2.
    [9] 伯特. 结构洞:竞争的结构[M]. 任敏,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9-12.
    [10] 边燕杰,丘海雄.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 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11] Brooks R,Waters J,Pimlott 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mployability of UK students[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2(2):281-298.
    [12] 麦克尼克. 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6.
    [13] Foster J,Addy N A,Samoff J. Crossing borders: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2012(12):711-732.
    [14] 夏萌. 浅析新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和发展[J]. 考试周刊,2008(40):147.
    [15] 钱明才. 大学国际化和留学生教育管理[J]. 大学国际化和留学生教育管理,2007,24(2):127-135.
    [16] 谷松. 提高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J]. 成人教育,2012,32(7):107-108.
  • [1] 张文思, 李金林, 褚宏睿, 王伟.存在爽约行为的异质患者序列预约调度优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88-10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008
    [2] 张先锋, 申屠瑶, 王俊凯.环境规制、企业异质性与企业退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 43-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384
    [3] 高林, 贺京同, 那艺.创新数量、质量及其激励的异质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92-98.
    [4] 郑君君, 韩笑.心理异质对前景博弈策略选择影响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64-69.
    [5] 王玲, 李芳, 刘晓菲.中国大陆专利许可冲突处理模式研究——基于文化维度的调查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64-70.
    [6] 刘存福, 赵平.试析军工型号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32-134.
    [7] 安芹, 贾晓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模式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92-94.
    [8] 刘静.转变家长不合理教育理念——学生减负新举措.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118-120.
    [9] 刘永谋, 赵平.析军工文化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85-87.
    [10] 俞宙, 蔡本睿.浅析高校学生宿舍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107-109.
    [11] 杨晖.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86-88.
    [12] 袁永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国民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3-5.
    [13] 杨玉英.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82-85.
    [14] 王小飞, 金岳祥.审美文化:高等教育的“第三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86-89.
    [15]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39-41.
    [16] 李林英, 张红峻.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10-13.
    [17] 孟凡臣.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9-12.
    [18] 毛京中.数学教育的文化功能.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9-11.
    [19] 肖淑芳, 苏宁, 孙丛青.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34-38.
    [20] 孔昭君.网络文化管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43-4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720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558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4-05-13
  • 刊出日期:2014-11-14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

摘要:文化代理理论融合文化学和经济学的多重思路。研究表明:特定的历史传统蕴藏某种隐秘的文化信息,社会网络中的隐秘关系往往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制度背景的差异更是会形成社会认知的路径依赖。因此,寻求合格的文化交流代理者,对于处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问题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这是解读文化信息,理清社会网络,跨越制度障碍的可行方式。留学生具有的多重文化经历,通过有针对性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培育源源不断的文化代理人才。

English Abstract

韩维春.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57-161.
引用本文: 韩维春. 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跨文化处理:代理与教育[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57-161.
HAN Weichun.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gency and Educ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6): 157-161.
Citation: HAN Weichun.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s: Agency and Educa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6): 157-161.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