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

田时中,涂欣培

downloadPDF
田时中, 涂欣培.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03-11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引用本文: 田时中, 涂欣培.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03-1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TIAN Shizhong, TU Xinpei.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Panel Data of 26 Cities from 2002 to 2015[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03-11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Citation: TIAN Shizhong, TU Xinpei.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Panel Data of 26 Cities from 2002 to 2015[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03-1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BGA130040)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Panel Data of 26 Cities from 2002 to 2015

  • 摘要: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 [1] 张引,杨庆媛,李闯,等.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与比较分析[J]. 经济地理,2015,35(7):79-86.
    [2] 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4):69-75.
    [3] 汪丽,李九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西北省会城市化质量评价及其动力机制[J]. 经济地理,2014,34(12):55-61.
    [4] 徐君. 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J]. 技术经济,2012,31(3):72-75.
    [5] 吴振明.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状态测度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7):101-105.
    [6] 徐林,曹红华. 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 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65-74,140-141.
    [7] 宋祺佼,吕斌. 城市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20-27.
    [8] 王子敏,潘丹丹.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24-32.
    [9] 李涛,廖和平,杨伟,等. 重庆市"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性[J]. 经济地理,2015,35(5):65-71.
    [10] 刘定惠,杨永春.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11] 蒋晓娟,王月菊,陈兴鹏,张子龙.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63-71.
    [12] 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41-146.
    [13] 杨丽霞,苑韶峰,王雪禅.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18-22,30.
    [14] 张荣天,焦华富. 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与优化探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7):12-17.
    [15] 王新利,肖艳雪. 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黑龙江农垦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5(6):91-98.
    [16] 李秋颖,方创琳,王少剑,等. 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31-36.
    [17] 宋建波,武春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10(2):78-87.
    [18] 朱江丽,李子联.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2):75-82.
    [19] 周克昊,刘艳芳,谭荣辉. 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1):1510-1518.
    [20] 杨昌辉,周开乐,冯南平. 城市群创新发展中的产业转移研究——以皖江城市群为例[J]. 江淮论坛,20147(5):54-60.
    [21] 王弓,叶蜀君. 空间视角下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协调性研究——以中国城市群为样本[J]. 经济问题探索,2016,2(11):51-58.
    [22] 叶超,祝佳佳.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评价与空间整合[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6):1-6,199.
    [23] 阎东彬,丁波. "以人为本"的中国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8):122-130.
    [24] 孙黄平,黄震方,徐冬冬,等. 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特征与驱动机制[J]. 经济地理,2017,37(2):163-170,186.
  • [1] 王林钰, 陈浩, 陈思源, 王玉昆.城市层面能源-经济-环境-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实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51-6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2667
    [2] 曹玉平, 操一萍.风险投资、不良贷款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76-8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1012
    [3] 张峰, 宋晓娜, 任娟娟.黄河三角洲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潜力及趋势.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88-9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1062
    [4] 杨志明, 李婉睿, 鄢哲明.温度变化与电力需求的关系——基于2000—2014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44-5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7075
    [5] 宋祺佼, 吕斌.城市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以中国低碳试点城市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20-2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203
    [6] 刘永健, 耿弘, 孙文华, 李传武.农地非农使用的增值收益及分配测算——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数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97-10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317
    [7] 孙荣, 薛泽林.冲突与达鹄:公众参与视野下的长三角公共冲突事件分析——基于2010-2012年的案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 61-6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308
    [8] 田家华, 田时中, 赵鹏大.减排约束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2006-2014年.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22-2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05
    [9] 郭景涛, 佘廉.基于组织协作网城市群应急指挥关系优化设计——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115-12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15
    [10] 田帆, 方卫华.人才流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金砖四国的面板数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89-95.
    [11] 赵领娣, 郝青.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区域面板数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9-25,33.
    [12] 李红霞, 傅强.中国省际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总量生产函数的面板数据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48-52.
    [13] 罗剑朝, 王磊玲.农户融资绩效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15-21.
    [14] 王艳丽, 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27-33.
    [15] 黄潇, 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50-156.
    [16] 张书云, 周凌瑶.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村面板数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54-57,78.
    [17] 姚从军.三值逻辑的思想和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27-131.
    [18] 杨元泽, 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么?——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64-71.
    [19] 赵涛, 李晅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11-16.
    [20] 吴三忙, 李树民.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化——基于各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8-7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611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594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7-03-01
  • 刊出日期:2017-12-12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BGA130040)

摘要: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English Abstract

田时中, 涂欣培.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03-11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引用本文: 田时中, 涂欣培.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03-1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TIAN Shizhong, TU Xinpei.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Panel Data of 26 Cities from 2002 to 2015[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03-11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Citation: TIAN Shizhong, TU Xinpei.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Panel Data of 26 Cities from 2002 to 2015[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03-1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415
参考文献 (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