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汪晓文 杜欣

汪晓文, 杜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104-111.
引用本文: 汪晓文, 杜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104-111.
WANG Xiaowen, DU Xin. Affecting Factor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6): 104-111.
Citation: WANG Xiaowen, DU Xin. Affecting Factor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6): 104-11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XJL006)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F061.3

Affecting Factor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 China

  • 摘要: 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维度,基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的分析,从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生产效率层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引进、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因素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区域差异,空间异质性因素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空间一致性因素为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因此,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逻辑不尽相同。
  • [1] KUIJS L. China through 2020-a macroeconomic scenario[J]. World Bank China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9(9):1-18.
    [2]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3]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Levines Working Paper Archive,1989,98(98):71-102.
    [4] LUCAS R E. 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2):92-96.
    [5] 李平.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增长核算与前沿面分解视角的梳理分析[J]. 管理世界,2016(9):1-11.
    [6] 蔡跃洲,张钧南.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J]. 经济研究,2015(12):100-114.
    [7] 陈明华,张晓萌,仲崇阳,等.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2):162-172.
    [8] 李春米,毕超. 中国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8-59.
    [9] 余泳泽.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1978-2012[J]. 经济学:(季刊),2017(2):1051-1072.
    [10] 高帆. 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5):3-19.
    [11] 杨汝岱.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经济研究,2015(2):61-74.
    [12] 蔡跃洲,付一夫.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J]. 经济研究,2017(1):72-88.
    [13] 上官绪明. 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技术进步[J]. 世界经济研究,2016(8):87-100.
    [14] 张德茗,吴浩.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R&D对TFP的溢出效应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6,34(4):548-557.
    [15] 程惠芳,陈超. 开放经济下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经验与中国启示[J]. 经济研究,2017(10):21-36.
    [16] 林毅夫,向为,余淼杰. 区域型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J]. 经济学(季刊),2018(2):781-800.
    [17] 王书斌. 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溢出效应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21-38.
    [18] 庞雨蒙. 竞争政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配置效应——基于异质性发电企业的检验[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7-24.
    [19] 曾铖,李元旭. 试论企业家精神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7(10):81-94.
    [20] 李子叶,韩先锋,冯根福.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异质门槛效应视角[J]. 经济管理,2015(12):21-30.
    [21]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经济研究,2014(7):31-43.
    [22] 唐未兵,傅元海. 科技投资、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动态效应——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J]. 中国软科学,2014(9):172-181.
    [23] 单豪杰.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究,2008(10):17-31.
    [24] FONSROSEN C,KALEMLIOZCAN S,SØRENSEN B E,et al.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productivity:identifying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competition effect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7(2):1-67.
    [25] 陈强.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89-291.
  • [1] 王韶华, 赵暘春, 张伟, 刘晔.  京津冀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达峰情景预测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6): 54-66.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626
    [2] 王兵, 吴英东, 刘朋帅, 陈思卿.  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因素区域异质性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39-5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5679
    [3] 谢贤君, 王晓芳, 任晓刚.  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1): 67-7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2604
    [4] 杨文举, 陈永强.  基于嵌套经济结构的生产率分解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84-9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5724
    [5] 王雨佳.  能源产业链整合与企业生产效率——以煤电纵向一体化为例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29-3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382
    [6] 易兰丽, 杨慧, 孟庆国, 黄梅银.  政务大厅服务效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104-11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55
    [7] 霍海涛, 赵轩维, 夏恩君, 陈丹丹.  中国信息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83-91.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1786
    [8] 耿纪超, 龙如银, 陈红.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1
    [9] 王玲, 孟辉.  中国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MML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1-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501
    [10] 周旭, 张斌, 王兆华.  企业履行废弃产品回收责任影响因素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24-32.
    [11] 李强, 冯波.  中国省际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性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14-21,29.
    [12] 何海燕, 单捷飞.  国外对华双反联动调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48-53.
    [13] 姜彤彤.  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58-62,68.
    [14] 佘廉, 王雨萱, 吴国斌.  谣言引发集合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129-136.
    [15] 赵华, 尹贻林.  基于ISM的工程项目合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15-19.
    [16] 刘铁忠, 张振华, 陈妍, 李志祥.  国防科研涉密人员保密素质影响因素SEM建模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5-9.
    [17] 徐辉, 李录堂.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力资本团队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5市(县)17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69-72.
    [18] 于美霞, 周民良.  中国各省区环境污染的动态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46-49.
    [19] 翟杰全.  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3-6.
    [20] 王艳丽, 刘传哲.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52~2002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88-9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9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20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4-22
  • 刊出日期:  2018-11-3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XJL006)

  • 中图分类号: F061.3

摘要: 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维度,基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的分析,从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生产效率层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引进、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因素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区域差异,空间异质性因素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空间一致性因素为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因此,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逻辑不尽相同。

English Abstract

汪晓文, 杜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104-111.
引用本文: 汪晓文, 杜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104-111.
WANG Xiaowen, DU Xin. Affecting Factor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6): 104-111.
Citation: WANG Xiaowen, DU Xin. Affecting Factor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6): 104-111.
参考文献 (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