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

孙长虹

downloadPDF
孙长虹.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66-17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引用本文: 孙长虹.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66-17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SUN Changhong. A Research on “The Substitution of Morality for Relig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3): 166-17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Citation: SUN Changhong. A Research on “The Substitution of Morality for Relig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3): 166-17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基金项目: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学、儒教与儒家宗法集体主义研究”(13AZJ001)

A Research on “The Substitution of Morality for Religion”

  • 摘要:梁漱溟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以道德代宗教”。儒家主要通过伦理名分和礼乐揖让代替宗教的功能,伦理礼乐具有情感安慰、意志勖勉的作用,通过情感扩展和情感的客观化、制度化,实现“以道德代宗教”。梁氏沿袭儒家重情主义的路线,与西方休谟的经验论情感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梁氏不仅注重情感经验,而且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主张即情即理、合情合理。在他看来,在约束的强度上,宗教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在适用的广度和纯度上,儒家道德则超过宗教。梁漱溟关于儒家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1]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上册)[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56.
    [3] 阮元. 论语注疏[Z]. 十三经注疏(5)(清嘉庆刊本),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5337.
    [4] 罗素.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M]. 徐奕春, 胡溪, 渔仁,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5]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27.
    [6] 蔡元培.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126.
    [7] 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327-328.
    [8] 阮元. 孟子注疏[Z]. 十三经注疏(5)(清嘉庆刊本),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9] 阮元. 礼记[Z]. 十三经注疏(2)(清嘉庆刊本),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3080.
    [10] 休谟. 道德原则研究[M]. 曾小平,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1] 安乐哲. 自我的圆成: 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M]. 彭国翔, 编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 593.
    [12] 费尔巴哈. 基督教的本质[M]. 荣震华, 译. 北京: 商务出版社, 1984: 340.
  • [1] 王耀彬.自由意志与AI刑事主体资格论争 ——基于现代泛心论的分析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2] 王东伟.行政裁量行为的合理性审查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147-15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634
    [3] 赵锐.被遗忘权:理性评判与法律构造.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32-13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8
    [4] 吴限红.英国的宗教社会服务发展脉络及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50-15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23
    [5] 蔺娜, 姜冰.同质化时代下的情感体验设计——以移动通讯终端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141-144,153.
    [6] 熊芳沁.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词中的情感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40-143.
    [7] 朱芳.爱与宗教的追求——多恩矛盾爱情观探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119-122.
    [8] 范时杰.康德社会契约思想的政治哲学径路.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23-25.
    [9] 赵晨昕.兰陵萧氏宗教信仰转变与时代变迁互动关系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11-14.
    [10] 罗丽.原始宗教与中国古代农事诗的起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37-40.
    [11] 曾险峰.论情感因素在公文写作中的效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44-45.
    [12] 李强.康德哲学物自身概念的几重含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98-101.
    [13] 孙莲莲, 邹红.缘——丰子恺与宗教.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26-31.
    [14] 刘宁, 申秋元.情感因素对不同年龄段外语学习者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95-96.
    [15] 王眉.理智应对舆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26-28.
    [16] 苏盾.腐败的双重根源剖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51-53.
    [17] 张建云, 彭开清.成熟的理性精神:人类未来的希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86-89.
    [18] 黄玉顺.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3-7.
    [19] 陈殿林.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20-23.
    [20] 庞华玲.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个体道德价值.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15-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86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185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4-10-06
  • 刊出日期:2015-09-10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基金项目: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学、儒教与儒家宗法集体主义研究”(13AZJ001)

摘要:梁漱溟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以道德代宗教”。儒家主要通过伦理名分和礼乐揖让代替宗教的功能,伦理礼乐具有情感安慰、意志勖勉的作用,通过情感扩展和情感的客观化、制度化,实现“以道德代宗教”。梁氏沿袭儒家重情主义的路线,与西方休谟的经验论情感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梁氏不仅注重情感经验,而且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主张即情即理、合情合理。在他看来,在约束的强度上,宗教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在适用的广度和纯度上,儒家道德则超过宗教。梁漱溟关于儒家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English Abstract

孙长虹.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66-17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引用本文: 孙长虹.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66-17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SUN Changhong. A Research on “The Substitution of Morality for Relig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3): 166-17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Citation: SUN Changhong. A Research on “The Substitution of Morality for Relig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3): 166-17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4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