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

孙晓冬,张语涵

downloadPDF
孙晓冬, 张语涵.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154-16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引用本文: 孙晓冬, 张语涵.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154-16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SUN Xiaodong, ZHANG Yuhan.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Value Consensus in Web2.0 Er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6): 154-16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Citation: SUN Xiaodong, ZHANG Yuhan.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Value Consensus in Web2.0 Era[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6): 154-16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Value Consensus in Web2.0 Era

  • 摘要:Web2.0技术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共识问题的重要现实背景.选取"5·28招远麦当劳案件"为代表性个案,通过新浪微博用户的互动讨论贴分析微博场中价值话语的建构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早期基于开放互动的群体性价值反思受制度与符号的双重制约,前者通过话题榜时间限制、话题管理权制度与关键词处理方式等制度设计将相关热门话题推至微博场的边缘空间,后者通过"键盘侠"这一身份标签抑制了微博用户的积极性,二者合力导致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价值共识缺乏稳定的时空基础与符号资本支持.
  • [1] 彭兰. WEB2.0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J]. 国际新闻界,2007(10):44-48.
    [2] 钟伟军,沈荣华. Web2.0时代的参与式治理:争议与反思[J]. 中国行政管理,2014(5):69-72.
    [3] 周葆华. 作为"动态订定事件"的"微博事件"——以2010年三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J]. 当代传播,2011(2):35-38.
    [4] 李彪,郑满宁. 从话语平权到话语再集权:社会热点事件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3(7):6-15.
    [5] 申玲玲. 失衡与流动:微博构建的话语空间研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2(10):15-22.
    [6] 程丹. 微博中草根群体话语权的缺失[J]. 编辑之友,2013(3):64-65.
    [7] 张羽,侯逸君. 微博中农民话语权缺失现象分析——以关中农村地区微博新闻使用情况调查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2013(1):147-151.
    [8] 黄荣贵,桂勇,孙小逸. 微博空间组织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环保NGO为例[J]. 社会,2014(3):31-60.
    [9] 曾繁旭,黄广生. 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形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J]. 开放时代,2012(4):115-131.
    [10] 钟伟军. 公共舆论危机中的地方政府微博回应与网络沟通——基于深圳"5.26 飙车事件"的个案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2013(1):31-42.
    [11] 夏雨禾.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43-51.
    [12] 孙燕. 谣言风暴:灾难事件后的网络舆论危机现象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52-62.
    [13] 樊浩. 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 中国社会科学,2014(7):4-25.
    [14] 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5-36.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12.
    [16] 熊光清.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特征与前景[J]. 教学与研究,2011(1):42-47.
    [17] 李帆,刘昕明. 微博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关系思考[J]. 新闻传播,2011(6):182.
    [18] 赵万里,王菲. 网络事件、网络话语与公共领域的重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2-119.
    [19] 林国建. 基于微博环境下的公共领域构建[J]. 社会科学家,2012(5):35-37.
    [20] 王欢,郭玉锦. 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9-22.
    [21] 衣俊卿.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75-86.
    [22] 于文秀. 经典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J]. 学术界,2003(3):241-251.
    [23] 邹诗鹏. 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J]. 中国社会科学,2007(5):54-63.
    [24] 谢立中. 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J]. 社会学研究,2008(1):68-101.
    [25] 谢立中.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J]. 社会,2010(2):1-19.
    [26] 皮埃尔·布迪厄. 实践感[M]. 蒋梓骅,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7] 毕诗成. 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N]. 人民日报,2014-06-04(5).
    [28] 乔纳森·H·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7版)[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47-350.
    [29] 孙立平. "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5):65-69.
    [30] 邹平林. 道德滑坡还是范式转换?——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J]. 道德与文明,2011(2):143-147.
    [31] 郁乐. 社会转型中的规范缺位与评价错位——关于"道德滑坡论"的理性反思[J]. 伦理学研究,2014(2):18-22.
    [32] 俞吾金. 历史大错位中的文化价值重建[J]. 探索与争鸣,2009(11):8-11.
    [33] 冯平,汪行福. "复杂现代性" 框架下的核心价值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13(7):22-39.
    [34] 樊浩. 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J]. 道德与文明,2014(4):9-11.
    [35] 王处辉. 论中国社会价值系统的一主多元特性[J]. 江海学刊,2008(5):117-123.
  • [1] 陈景善.类别股之组织法规范与资本制度衔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6): 67-7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010
    [2] 徐翔, 余珺君.从个体茧房到公共茧房: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用户“茧房”趋同引力 ——基于BERT模型的新浪微博样本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3] 徐翔.微博媒介使用中的用户趋同化现象与路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176-18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2698
    [4] 15927102036.“道义”与“功利”之间:专利制度伦理证成的路径选择与框架设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4587
    [5] 吴水龙, 高莹, 袁永娜, 蒋廉雄.微博内容与品牌个性匹配程度对品牌评价的影响——概念流畅度的中介效应和微博互动策略的调节效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 87-9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3697
    [6] 曾楠.文化情境变迁中政治认同的生成考察.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156-16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939
    [7] 夏恩君, 宋剑锋.基于Web2.0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网络运行模式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09-11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15
    [8] 陈君.我国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及其设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102-105.
    [9] 赵慧宁.城市环境设计与人文价值开发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32-135.
    [10] 周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74-77.
    [11] 薛继亮, 李录堂.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路径依赖和制度设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3-17.
    [12] 熊芳沁.试论儒、道、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120-122.
    [13] 刘志宏.复合实物期权模型在人力资本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32-34.
    [14] 张艳丽, 李蒙娜.企业重整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从重整制度构成的角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3-8.
    [15] 王磊, 陈君.关于受贿犯罪立法完善与制度设计的若干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35-38.
    [16] 王守宽, 金红磊.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法律制度设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29-32.
    [17] 胡霞, 罗昕.符号的交际功能.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18-20.
    [18] 夏宏.从制度到手段:资本主义法律的功能性转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42-44.
    [19] 陈君.刑事沉默权与坦白从宽问题——兼谈沉默权之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67-69.
    [20] 翟杰全, 陈君.坦白从宽及其制度设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61-6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507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577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5-01-15
  • 刊出日期:2015-12-04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摘要:Web2.0技术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共识问题的重要现实背景.选取"5·28招远麦当劳案件"为代表性个案,通过新浪微博用户的互动讨论贴分析微博场中价值话语的建构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早期基于开放互动的群体性价值反思受制度与符号的双重制约,前者通过话题榜时间限制、话题管理权制度与关键词处理方式等制度设计将相关热门话题推至微博场的边缘空间,后者通过"键盘侠"这一身份标签抑制了微博用户的积极性,二者合力导致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价值共识缺乏稳定的时空基础与符号资本支持.

English Abstract

孙晓冬, 张语涵.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154-16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引用本文: 孙晓冬, 张语涵. Web2.0时代价值共识困境的社会学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154-16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SUN Xiaodong, ZHANG Yuhan.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Value Consensus in Web2.0 Er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6): 154-16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Citation: SUN Xiaodong, ZHANG Yuhan.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Value Consensus in Web2.0 Era[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6): 154-16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2
参考文献 (3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