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

汪岳

downloadPDF
汪岳.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27-1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引用本文: 汪岳.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27-1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WANG Yue. How to End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ithout Reason-Exploring a Case of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hich Lasts 30 Year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2): 127-1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Citation: WANG Yue. How to End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ithout Reason-Exploring a Case of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hich Lasts 30 Year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2): 127-1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研究"(14ZDC003);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法律与公共政策"(WT2015010)

How to End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ithout Reason-Exploring a Case of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hich Lasts 30 Years

  • 摘要:信访制度是公民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途径,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助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信访治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无理上访所致,无理上访对法治的不断冲击致使法治化进程陷入困境。通过对一起长达30年的无理上访的个案考察分析,信访制度的政治意义已超然于法律意义,信访部门的无原则救济功能凸显,究其原因是政策的失灵、法律的失效和个人主义的膨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应对之道是信访部门的限权、信访法治化和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
  • [1] 赵东辉. 信访的体制瓶颈亟待突破[J]. 瞭望新闻周刊,2003(40):23-25.
    [2] 熊炎. 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思路与对策[J]. 北京社会科学,2011(6):42-46.
    [3] 张宏民. 中国梦视阈下我国信访模式重构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14(3):108-113.
    [4] 黄钟. 信访制度是否该取消?[J]. 瞭望新闻周刊,2004(46):65.
    [5] 于建嵘.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 中国改革,2005(2):27-28.
    [6] 李秋学. 信访何去何从[J]. 红旗文稿,2004(2):27-28.
    [7] 应星.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 法学研究,2004(3):58-71.
    [8] 童之伟. 信访体制在中国宪法框架中的合理定位[J]. 现代法学,2011(1):3-17.
    [9] 范愉. 申诉机制的救济功能与信访制度改革[J]. 中国法学,2014(4):178-199.
    [10] 陈柏峰. 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J]. 中外法学,2011(2):227-247.
    [11] 陈柏峰. 农民上访的分类治理研究[J]. 政治学研究,2012(1):28-42.
    [12] 谭鹏. 妥善解决无理上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51-54.
    [13] 汤敏轩. 公共政策失灵:政策分析的一个新领域[J]. 中国行政管理,2004(12):79-83.
    [14] 谢莹,张宝贵.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珍贵档案(下)[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1212.
    [15]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组. 从"中转站"到"终点站"的信访实践[J]. 行政管理改革,2011(3):71-74.
    [16] 黄文艺. 中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就与不足[J]. 学习与探索,2012(11):33-36.
    [17] 陈林林. 反思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权利泛化[J]. 法学研究,2014(1):10-13.
    [18] 马德普. 如何看待自由主义[J]. 政治学研究,2013(5):36-44.
    [19] 刘平. 单位制的演变与信访制度改革[J]. 人文杂志,2011(6):154-162.
    [20] 张永和,孟庆涛. 法治信仰形成路径探析[J]. 人民论坛,2013(14):19-21.
    [21] 付子堂. 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J]. 求是,2015(8):51-53.
  • [1] 张毅.论公众共用物共享权的分析路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151-16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4277
    [2] 操小娟.政策学习视角下地方科技政策与气候政策协调——以武汉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39-4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08
    [3] 毛安翼, 吴寒柳.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38-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4] 聂长建.法律的“无为”之“有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139-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21
    [5] 刘毅.法学翻译与法律现代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17-127.
    [6] 刘丹鹤.环境规制工具选择及政策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21-26.
    [7] 翟杰全.科技传播政策:框架与目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10-12.
    [8] 庞华玲.电子假账的法律治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12-14.
    [9] 陈君.法律本科教育中的法律思维培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97-100.
    [10] 杨亚非.社会·法律·法之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3-7.
    [11] 殷红春, 曹玉贵.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58-61.
    [12] 廖波, 赵秀梅.驰名商标在先权利的法律保护.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33-35.
    [13] 张世君.关于法律价值研究的几个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90-93.
    [14] 范红.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权法律保障实践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87-90.
    [15] 黎桦, 汪再祥.死后安置制度——被遗忘的法律角落.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75-77.
    [16] 陈君.恐怖犯罪及其法律惩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30-31.
    [17] 王新明.以色列的科学技术政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62-64.
    [18] 夏宏.从制度到手段:资本主义法律的功能性转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42-44.
    [19] 赵秀梅.债权转股权法律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35-37.
    [20] 彭红斌.分流储蓄存款上利率机制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63-6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71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532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5-07-16
  • 刊出日期:2016-04-15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研究"(14ZDC003);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法律与公共政策"(WT2015010)

摘要:信访制度是公民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途径,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助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信访治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无理上访所致,无理上访对法治的不断冲击致使法治化进程陷入困境。通过对一起长达30年的无理上访的个案考察分析,信访制度的政治意义已超然于法律意义,信访部门的无原则救济功能凸显,究其原因是政策的失灵、法律的失效和个人主义的膨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应对之道是信访部门的限权、信访法治化和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

English Abstract

汪岳.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27-1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引用本文: 汪岳. 无理上访以何终结——对一起长达30年信访个案的考察[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27-1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WANG Yue. How to End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ithout Reason-Exploring a Case of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hich Lasts 30 Year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2): 127-1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Citation: WANG Yue. How to End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ithout Reason-Exploring a Case of the Complaint Reporting which Lasts 30 Year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2): 127-1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19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