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

毛安翼,吴寒柳

downloadPDF
毛安翼, 吴寒柳.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38-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引用本文: 毛安翼, 吴寒柳.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38-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MAO Anyi, WU Hanliu. The Criticism of Subjetivism of Legal Hermeneutics and the Respons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138-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Citation: MAO Anyi, WU Hanliu. The Criticism of Subjetivism of Legal Hermeneutics and the Respons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138-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青年项目“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研究”(14czx042);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专项课题“对‘依法治国’之‘法’概念的一种可能诠释——基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法哲学视角”

The Criticism of Subjetivism of Legal Hermeneutics and the Respons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 摘要:认为哲学解释学把法律解释学引向主观主义陷阱并严重破坏了法律的确定性,这个批评是从制度之维和认识论之维展开的。制度之维的批评从中国司法制度不够完善反推法律解释学决不能借鉴带有主观主义色彩的哲学解释学;认识论之维的批评主张哲学解释学所说的事情本身不足以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前见,因而不能使法律认识有效地避开主观主义陷阱。然而,哲学解释学的经典文献《真理与方法》的相关内容证明了事情表现构成了前见合理与否的判准和法律认识的“证实”标准,从而对主观主义的批评构成了有力的回应。据此,法律解释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一门以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为基地的、隶属于法律认识论的法律解释学,而不是返回到以传统认识论为基础的法律解释方法学。
  • [1] 洪汉鼎,黄小洲. 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J]. 河北学刊,2012,32(3):14-23.
    [2] 梁治平. 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的方法论——当代中国法治图景中的法解释学[C]//梁治平. 法律解释问题.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90-91.
    [3] 郑永流. 出释入造——法律诠释学及其与法律解释学的关系[J]. 法学研究,2002(3):21-36.
    [4] 焦宝乾. 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理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1-152.
    [5] 周赟. 法律解释(学)的理据、概念及价值[J]. 法律科学,2010(4):38-39.
    [6] 王彬. 再论法学对哲学诠释学的继受[J]. 法学论坛,2012(5):71-77.
    [7] 贝蒂. 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C]//洪汉鼎. 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29-142.
    [8] BETTI E. Hermeneutics as the general methodology of the Geisteswissenschaften[M]//JOSEF B.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s as Method,Philosophy and Critique.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80:68.
    [9] 赫施. 解释的有效性[M]. 王才勇,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1:224-289.
    [10] 洪汉鼎.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前言4-6.
    [11] 李永刚."理解的历史性"与相对主义——论伽达默尔历史性的解释学对相对主义的超越[J]. 北方论丛,2015(4):146-151.
    [12] 陈金钊. 解释对法治造成的创伤及其弥合——没有逻辑基础的法治信念[J]. 山东社会科学,2011(3):10-14.
    [13] 李可. 当代法律解释学的困境——反思诠释学及哲学对法律解释学的侵入[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2):37-41.
    [14] 伽达默尔. 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M]. 洪汉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11-667.
    [15] GADAMER. Truth and method[M]. New York: The Contimuum Publishing Company,1989:297-378.
    [16] 惠廷顿. 宪法解释:文本含义,原初意图与司法审查[M]. 杜强强,刘国,柳建龙,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4.
    [17] 波斯纳. 法理学问题[M]. 苏力,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32.
    [18] 姜福东. 法律解释的范式批判[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19] 洪汉鼎. 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J]. 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4(2):35-43.
  • [1] 王龙梅, 陈宋生, 张婉琪.融资约束、审计意见与审计师变更.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2] 袁野.论住房租赁合同中出租人的解除权限制——兼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6): 160-17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752
    [3] 郭壬癸.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145-15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4] 朱军.国家义务构造论的功能主义建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128-13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49
    [5] 魏汉涛.污染环境罪的注意义务:结果预见还是结果回避——兼论达标排放致污的刑事责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50-15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1
    [6] 李丽.前见与对话——哲学诠释学视阈下微信舆论引导论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156-16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522
    [7] 王怀明, 崔吉.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67-74.
    [8] 夏梓耀.温室气体减排法律制度关系论——兼评《气候变化应对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30-135.
    [9] 刘文辉.论新闻“真实”的主观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103-108,129.
    [10] 刘欣.论宋代家训的文体表现.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109-113.
    [11] 宋芝业, 王雪源.为什么翻译《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比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31-134.
    [12] 王春峰, 刘威, 房振明.基于价格表现的我国新股首日大单交易行为特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51-56.
    [13] 舒刚波.潜行与暗流——论建国前沈从文的接受效果.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22-26.
    [14] 胡友峰.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83-85.
    [15] 孙丹.绰号中见隐喻之美.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40-42.
    [16] 高岸起.论想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62-64.
    [17] 夏宏.从制度到手段:资本主义法律的功能性转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42-44.
    [18] 裴匡一.国民政府1945年中苏谈判前外交斡旋浅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24-27.
    [19] 汪亭友.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6-10.
    [20] 黄玉顺.从认识论到意志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26-3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664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459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5-12-23
  • 刊出日期:2016-09-28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青年项目“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研究”(14czx042);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专项课题“对‘依法治国’之‘法’概念的一种可能诠释——基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法哲学视角”

摘要:认为哲学解释学把法律解释学引向主观主义陷阱并严重破坏了法律的确定性,这个批评是从制度之维和认识论之维展开的。制度之维的批评从中国司法制度不够完善反推法律解释学决不能借鉴带有主观主义色彩的哲学解释学;认识论之维的批评主张哲学解释学所说的事情本身不足以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前见,因而不能使法律认识有效地避开主观主义陷阱。然而,哲学解释学的经典文献《真理与方法》的相关内容证明了事情表现构成了前见合理与否的判准和法律认识的“证实”标准,从而对主观主义的批评构成了有力的回应。据此,法律解释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一门以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为基地的、隶属于法律认识论的法律解释学,而不是返回到以传统认识论为基础的法律解释方法学。

English Abstract

毛安翼, 吴寒柳.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38-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引用本文: 毛安翼, 吴寒柳.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38-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MAO Anyi, WU Hanliu. The Criticism of Subjetivism of Legal Hermeneutics and the Respons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138-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Citation: MAO Anyi, WU Hanliu. The Criticism of Subjetivism of Legal Hermeneutics and the Respons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138-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