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

张峰 陈玮

张峰, 陈玮.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引用本文: 张峰, 陈玮.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ZHANG Feng, CHEN Wei. The Communication Paths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Citation: ZHANG Feng, CHEN Wei. The Communication Paths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基金项目: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视域下科学方法创新研究”(15BZX040)

The Communication Paths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摘要: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的传播为中国近代力学发展奠定基础,其传播路径反映了社会文化差异、受众认知特点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古代知识的积累及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成为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基石;17世纪初西方力学的发展水平、中西文化差异及明清受众对西方科学的态度转向影响了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的形成;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力学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理论与技术各异的传播路径。该路径的形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重构以吸收西方力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发展的缩影。
  • [1] 韩琦. 关于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论述[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4):289-298.
    [2] 王国强,孙小淳. 《崇祯历书》中的开普勒物理天文学思想[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1):42-53.
    [3] 仪德刚,冯书静. 中国古代"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5):52-57.
    [4] 王英明. 历体略[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789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981.
    [5] 徐光启,王重民. 徐光启集(下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75.
    [6] 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寰有诠》提要[M]//景印四库全书3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709.
    [7] 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26.
    [8] 王锡阐. 五星行度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85:8.
    [9] 张柏春,田淼,刘蔷.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与《新制诸器图说》版本之流变[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115-136.
    [10] 邓玉函,王徵. 远西奇器图说[M]. 北京:中华书局,1985:9.
    [11] 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奇器图说》提要[M]//景印四库全书842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408.
    [12] 田淼,张柏春. 梅文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注研究[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4):330-339.
    [13] 郑复光. 费隐与知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4-55.
  • [1] 冯济海.  中华民族内群体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边界问题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1): 164-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496
    [2] 郭丽萍.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55-16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3249
    [3] 张安华.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艺术路径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44-150.
    [4] 赵连稳, 韩修允.  顺天府尹在金台书院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40-146.
    [5] 龚芳敏, 刘晗.  全球化与文化体验的转型——汤姆林森文化传播思想研究之三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29-134.
    [6] 翟杰全.  科技传播政策:框架与目标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10-12.
    [7] 张峰.  论西方网络文化的特征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30-33.
    [8] 张峰.  论博客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7-9.
    [9] 邱戈.  物与符号——传统物文化与广告传播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1-14.
    [10] 刘绪义.  文化诗学视野中的谣言传播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12-16.
    [11] 刘津, 边琪.  博客“私人日志”传播特征初探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18-22.
    [12] 翟杰全.  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13-16.
    [13] 胡建, 董娅.  西方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90-92.
    [14] 史艳阳, 汤书昆.  广告传播中的隐性沟通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73-75.
    [15] 翟杰全, 杨志坚.  加速科技传播职业化进程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54-57.
    [16] 孟凡臣.  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9-12.
    [17] 徐耀魁.  传播学的发展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58-65.
    [18] 翟杰全, 杨志坚.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86-90.
    [19] 谷中玉.  传教士与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44-46.
    [20] 翟杰全, 郑爽.  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48-5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9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4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1-22
  • 刊出日期:  2017-12-12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基金项目: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视域下科学方法创新研究”(15BZX040)

摘要: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的传播为中国近代力学发展奠定基础,其传播路径反映了社会文化差异、受众认知特点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古代知识的积累及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成为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基石;17世纪初西方力学的发展水平、中西文化差异及明清受众对西方科学的态度转向影响了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的形成;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力学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理论与技术各异的传播路径。该路径的形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重构以吸收西方力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发展的缩影。

English Abstract

张峰, 陈玮.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引用本文: 张峰, 陈玮.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ZHANG Feng, CHEN Wei. The Communication Paths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Citation: ZHANG Feng, CHEN Wei. The Communication Paths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6): 161-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021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