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

钱文杰

downloadPDF
钱文杰.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143-14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引用本文: 钱文杰.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143-1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QIAN Wenji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on the System of Leniency based on Peccavi[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 143-14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Citation: QIAN Wenji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on the System of Leniency based on Peccavi[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 143-1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基金项目:

中国法学会2016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CLS2016B05);最高人民检察院2017年度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17C23)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on the System of Leniency based on Peccavi

  •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这一源自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旨在契合刑事诉讼程序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制度完善,承载着现代司法的宽容精神和人文关怀,具体适用以被追诉人的"真诚悔罪"为逻辑起点,是刑罚和刑事诉讼功利主义与能动主义的制度外化,实践中强调以一种务实进取的态度关注对罪犯的惩治、对被害人的救济、对社会关系的修复以及长远视角下的犯罪预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兼具内在和外在双重维度的时代价值,一方面是从内在价值出发的刑罚理论完善,另一方面是从外在价值出发的诉讼实践展开。行为主体的认罪认罚,是通过放弃部分权利而满足其个体层面相对受益的理性选择,应建立在以利益主体"有效参与"并"实质影响"为核心的"正当程序"之底线正义上,要求在信息对称、明示利弊、形式多样、法律帮助、强制措施、量刑从宽、法庭审判和裁判文书等方面着力完善。
  • [1] 周光权. 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16(3):123-146.
    [2] 胡铭. 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J]. 法学研究,2011(2):52-69.
    [3] 胡铭. 超越法律现实主义——转型中国刑事司法的程序逻辑[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65.
    [4] 陈瑞华.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5] 陈卫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 中国法学,2016(2):48-64.
    [6] 谭世贵. 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 法学杂志,2016(8):15-25.
    [7] 陈景辉. 法律的内在价值与法治[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3-25.
    [8] 顾永忠. 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当代法学,2016(6):129-137.
    [9] 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73.
    [10] 方福建,钱文杰. 刑事错案的成因及对策——以37起典型错案为样本.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2):90-95.
    [11] 钱文杰. 刑事诉前会议制度刍议[J]. 学习论坛,2017(11):76-82.
    [12] 田口守一. 刑事诉讼的目的[M]. 张凌,于秀峰,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27.
    [13] 刘莘,张迎涛. 正当程序中的信息对称[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4):27-30.
    [14] 左卫民. 背景与方略: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前瞻[J]. 现代法学,2015(4):3-11.
    [15] 陈卫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 中国法学,2016(2):48-64.
    [16] 陈瑞华. "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J]. 当代法学,2016(4):3-13.
    [17] 祁建建.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律师"研讨会综述[J]. 中国司法,2016(7):35-38.
    [18] 李忠诚.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5):115-124.
    [19] 樊奕君. 比例原则视角下刑事强制措施价值平衡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2):103-107.
    [20] 陈瑞华. 论量刑建议[J]. 政法论坛,2011(2):14-28.
    [21] 郭超美,郑悦,张志勇. 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率达95%[N]. 检察日报,2014-7-25.
    [22] 孙万怀. 公开固然重要,说理更显公正[J]. 现代法学,2014(2):42-53.
    [23] 胡铭. 司法公信力的理性解释与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15(4):85-106.
  • [1] 周杰琦, 梁文光.环境规制能否有效驱动高质量发展?——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1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7314
    [2] 袁海霞, 陈俊, 白琳.电商平台商品标题优化的有效性及其杠杆机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 116-12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205
    [3] 朱军.国家义务构造论的功能主义建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128-13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49
    [4] 宋妍, 张明, 陈赛.个体异质性与环境公共物品的私人有效供给.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6): 18-2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577
    [5] 刘全龙, 李新春.中国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演化博弈有效稳定性控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49-5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07
    [6] 林颖, 石义彬.反思与超越:论媒介与文化研究的功能主义意识形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164-16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26
    [7] 孙曰瑶, 邵一丹, 袁文华.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有效运行的三循环模型与应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52-57,69.
    [8] 唐葆君, 申程.欧洲二氧化碳期货市场有效性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5-19.
    [9] 杨裕钦.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功能社会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47-51.
    [10] 曾秀芳.“以史释诗”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管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15-120.
    [11] 薛继亮, 李录堂.政府主导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研究——基于社会服务功能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33-37.
    [12] 杨小平, 韩金伟.基于挣值管理有效模型的挣值动态预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48-52.
    [13] 石小平.电子文件有效管理数学模型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100-102.
    [14] 赵士德, 田金信, 钱丽萍.基于边际分析的薪酬成本有效性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68-70.
    [15] 姚宏晖.提问策略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118-120.
    [16] 姚宏晖.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93-96.
    [17] 汪洪澜.无爱之爱与真诚的欺瞒——重读《伤逝》.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54-56.
    [18] 李燕, 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47-49.
    [19] 夏宏.从制度到手段:资本主义法律的功能性转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42-44.
    [20] 任达, 屠新曙.无风险利率下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75-7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590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423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7-03-30
  • 刊出日期:2018-04-28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基金项目:

    中国法学会2016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CLS2016B05);最高人民检察院2017年度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17C23)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这一源自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旨在契合刑事诉讼程序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制度完善,承载着现代司法的宽容精神和人文关怀,具体适用以被追诉人的"真诚悔罪"为逻辑起点,是刑罚和刑事诉讼功利主义与能动主义的制度外化,实践中强调以一种务实进取的态度关注对罪犯的惩治、对被害人的救济、对社会关系的修复以及长远视角下的犯罪预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兼具内在和外在双重维度的时代价值,一方面是从内在价值出发的刑罚理论完善,另一方面是从外在价值出发的诉讼实践展开。行为主体的认罪认罚,是通过放弃部分权利而满足其个体层面相对受益的理性选择,应建立在以利益主体"有效参与"并"实质影响"为核心的"正当程序"之底线正义上,要求在信息对称、明示利弊、形式多样、法律帮助、强制措施、量刑从宽、法庭审判和裁判文书等方面着力完善。

English Abstract

钱文杰.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143-14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引用本文: 钱文杰.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程序正义及其实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143-1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QIAN Wenji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on the System of Leniency based on Peccavi[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 143-14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Citation: QIAN Wenji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on the System of Leniency based on Peccavi[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 143-1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0689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