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

汪效驷,王鑫宏

downloadPDF
汪效驷, 王鑫宏.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74-18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引用本文: 汪效驷, 王鑫宏.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74-18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WANG Xiaosi, WANG Xinhong. Public Opinion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74-18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Citation: WANG Xiaosi, WANG Xinhong. Public Opinion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74-18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众动员的比较研究”(14BZS110)

Public Opinion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摘要: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残酷的战争使民众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各行各业民众均为生计所苦,健康、物价、就业等民生议题恶化。从全面抗战伊始直至战争结束,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聚焦的一大热点。国人对抗战与民生的关系、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改善以及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物价问题进行了持久的讨论。这场热议反映了解决战时民生问题的现实紧迫性,其本质是对抗战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忧思,折射了国民政府处理民生问题的困境,反映了国民党抗战路线的进退维谷。
  • [1] 朱襄. 如何改善战时民生[J]. 战旗,1939(52):12-13.
    [2] 夏明方. 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 抗日战争研究,2000(2):59-78.
    [3] 闻一多. 可怕的寂静[M]//闻一多.中国人的骨气.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
    [4] 佚名. 流民五千万,战死者百五十万人:事变两年来抗战之结果[J]. 和平月刊,1939(7):8.
    [5] 石志澄. 由逃难说到民众撤退[J]. 奋斗周刊,1937(4):8-9.
    [6] 张公权. 中国通货膨胀史[M]. 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
    [7] 吕芳上. 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四战时社会)[M]. 台北:"国史馆",2015.
    [8] 刘孤帆. 抗战中的国民生活[J]. 新学识,1937,2(2):77-78.
    [9] 社论. 再论抗战与改善民生[N]. 新华日报,1938-04-14(1).
    [10] 晋川. 抗战以来我们的生活[J]. 中国工人,1940(7):40-42.
    [11] 佚名. 关心教授们的生活[N]. 新华日报,1943-10-18(2).
    [12] 林君. 生活难[J]. 全民抗战,1940(139):2118-2119.
    [13] 徐守廉. 陇海西段的风沙[N]. 申报(上海版),1946-06-28(7).
    [14] 佚名. 重庆印象记(三)[N]. 申报(汉口版),1938-02-06(2).
    [15] 佚名. 教员十九人来函,迫切的呼吁[N]. 申报(上海版),1939-07-01(18).
    [16] 陈诚. 怎样实践国民公约(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五日在政治部国民月会席上讲)[Z]. 台北:"国史馆"馆藏档案,典藏号:008-010301-00023-018.
    [17] 林美莉. 王世杰日记(上册)[M].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
    [18] 朱仁珑. 今日之农民生活[N]. 中行农讯,1942(9):4-6.
    [19] 凌青. 抗战中的人民生活[J]. 全民周刊,1938,19(291):291-292.
    [20] 钱昌照. 两年半创办重工业之经过及感想[J]. 新经济,1939,2(1):2-6.
    [21] 翁文灏. 中国经济建设之轮廓[J]. 资源委员会公报,1942,3(5):55-62.
    [22] 杨杰. 如何解决国防问题与民生问题[N]. 中央日报,1943-05-02(2).
    [23] 方显廷. 抗战期间中国工业之没落及其复兴途径[J]. 新经济,1939,1(4):90-96.
    [24] 粟寄沧. 战时中国工业建设的途径[J]. 中国工业,1942,1(1):9-13.
    [25] 吴景超. 中国经济建设之路[J]. 经济建设季刊,1942,1(1):14-20.
    [26] 佚名. 抗战中之人民生活[J]. 文摘战时旬刊,1938(1):444.
    [27] 蒋百里. 国防论[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28] 孙啸凤. 国防经济与民生经济[J]. 中国社会,1937,3(4):8-17.
    [29] 双元. 国防民生化民生国防化[J]. 民间意识,1937,4(10-12):100-102.
    [30] 社论. 改善人民生活[N]. 新华日报,1939-12-10(1).
    [31] 罗振业. 发动民众抗战与改善民众生活[J]. 教战旬刊,1938,2(12):11-13.
    [32] 孙怀仁. 长期抗战与民生[N]. 申报(上海版),1937-10-31(7).
    [33] 欧阳中庸. 国防建设与民生建设[J]. 中国青年,1942,7(4-5):44-49.
    [34] 齐纬. 从物价高涨说到改善民生[J]. 国讯,1944(390):9.
    [35] 金丁. 抗战中的民权民生问题[J]. 民族呼声,1937,4(2):2.
    [36] 吴半农. 我国经济建设之目标问题[J]. 新经济,1940,4(1):18-23.
    [37] 许涤新. 生民与战抗[M]. 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
    [38] 孙晓村. 改善农民生活就是增加抗战力量[J].中国农村,1938(7):8-9.
    [39] 孑人. 抗战中的工人生活问题[J]. 四川日报,1937-12-03.
    [40] 吴景超. 抗战与人民生活[J]. 新经济半月刊,1940,4(2):30-33.
    [41] 佚名. 今日的民生问题[J]. 文友,1944,3(8):1.
    [42] 社论. 改善公务员生活问题[N]. 新华日报,1943-5-19(2).
    [43] 佚名. 弁言[J]. 江西统计,1943(3):封2.
    [44] 钟淦恩. 租税政策与物价——对当前物价对策的一点建议[J]. 经济汇报:物价问题丛刊,1940(7):154-157.
    [45] 佚名. 战时的民生问题[J]. 战斗,1940(111-112):封1.
    [46] 士仁. 战时物价与民生[J].文理月刊,1940(2):5-6.
    [47] 李卓敏. 民生与物价[J].今日评论,1939(1)15:4-6.
    [48] 社论. 怎样提高人民生活?[N]. 中央日报,1938-04-21(2).
    [49] 社论. 怎样调整物价[N]. 新华日报,1939-04-23(1).
    [50] 社论. 对于物价问题的紧急措置[N]. 新华日报,1940-04-08(1).
    [51] 任侠. 平抑物价的根本对策[J]. 合作供销,1943(1):1-2.
    [52] 社论. 应战之第一声[N]. 中央日报,1937-07-29(3).
    [53] 邓发. 论抗战中的民生问题[J]. 解放,1940(113):4-9.
    [54] 社论. 实施限价[N]. 新华日报,1942-12-19(2).
    [55] 史进. 强化统制与民生安定[J]. 中华经济评论,1944,7(2):13-16.
    [56] 益智.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准——蒋主席在最高经济委员会训词读后[J]. 自由世界半月刊,1945(1)3:9-11.
    [57] 李树青. 蜕变中的中国社会[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5.
    [58] 卞历南. 制度变迁的逻辑:中国现代国营企业制度之形成[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9] 李飞,汪效驷. 从民众动员看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4):70-75.
    [60] 祚恩. 改善民生与抗战胜利[J]. 战斗. 1938(12):3-4.
    [61] 社论. 抗战与改善民生[N]. 新华日报,1938-04-05(1).
    [62] 中国国民党. 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38年3月)[G]//荣孟源.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 [1] 郑敬斌, 任虹宇.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建设的辩证思维.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1): 8-1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655
    [2] 王彩玲.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兼谈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3] 罗丹.从制度优势到监督效能转化: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理论嬗变与时代前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4] 魏一鸣, 余碧莹, 唐葆君, 刘兰翠, 廖华, 陈景明, 孙飞虎, 安润颖, 吴郧, 谭锦潇, 邹颖, 赵子豪.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4): 13-2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165
    [5] 刘暖.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溯源、实践诠释及现实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6): 1-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206
    [6] 邹广文.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1976
    [7] 程恩富, 吕晓凤.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百年探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7-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1977
    [8] 何鑫.大学服务抗战事业的探索与成效——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的创设和发展为案例(1935-1945)..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9] 廖华.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问题与应对.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 1-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7300
    [10] 罗猛, 丁芝华.论美国刑罚理论发展中的边际主义路线.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135-140.
    [11] 洪瑾, 常昊然.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11-114,120.
    [12] 陈姣, 董瑾.中美消费者对服务补救承诺反应的差异性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67-71.
    [13] 何建良.艺术终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34-37.
    [14] 李赫亚.从《川魂——四川抗战档案史料选编》析 1940年日军空袭重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79-82.
    [15] 李波, 韩凯.在元记忆实验中定量设置反应标准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103-105.
    [16] 蒋乐进.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10-14.
    [17] 王眉.理智应对舆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26-28.
    [18] 范红.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权法律保障实践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87-90.
    [19] 陈力丹.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3-8.
    [20] 陈殿林.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20-2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625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33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8-06-05
  • 刊出日期:2019-05-10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众动员的比较研究”(14BZS110)

摘要: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残酷的战争使民众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各行各业民众均为生计所苦,健康、物价、就业等民生议题恶化。从全面抗战伊始直至战争结束,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聚焦的一大热点。国人对抗战与民生的关系、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改善以及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物价问题进行了持久的讨论。这场热议反映了解决战时民生问题的现实紧迫性,其本质是对抗战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忧思,折射了国民政府处理民生问题的困境,反映了国民党抗战路线的进退维谷。

English Abstract

汪效驷, 王鑫宏.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74-18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引用本文: 汪效驷, 王鑫宏.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74-18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WANG Xiaosi, WANG Xinhong. Public Opinion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74-18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Citation: WANG Xiaosi, WANG Xinhong. Public Opinion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74-18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0835
参考文献 (6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