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

刘全波,何强林

downloadPDF
刘全波, 何强林.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83-18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引用本文: 刘全波, 何强林.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8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LIU Quanbo, HE Qianglin.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Bianzhu[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83-18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Citation: LIU Quanbo, HE Qianglin.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Bianzhu[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8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基金项目: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青年课题“敦煌写本类书《语对》整理研究”(18GZGX29)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Bianzhu

  • 摘要:《编珠》是隋代杜公瞻为隋炀帝编纂的一部类语体类书,编纂时间约在大业六年(610)至大业七年之间,编纂地点在江都。《编珠》在唐宋时代流传不广,《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等对其亦有著录,又可见其流传之余绪。清代高士奇在翰林院整理旧库纸堆时发现了《编珠》残本,补续之后将之刊行于世,《编珠》遂再次公开流传。高士奇补遗本《编珠》与原本有很大不同,《续编珠》则是高士奇据《编珠》体例而成的新作,目前《编珠》主要有清吟堂本、翰林院本、文政十二年本3个流传系统。
  • [1] 魏征. 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
    [2] 欧阳修. 资治通鉴[M]. 北京:中华书局,1956.
    [3] 胡道静. 中国古代的类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崔文印. 隋唐时期的类书[J]. 史学史研究,1990(4):47-54.
    [5] 曹之. 试论隋代图书编撰的特点[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3):4-6.
    [6] 汪受宽. 隋代的古籍整理[J]. 文献,1987(2):3-15.
    [7] 杜公瞻,撰. 高士奇,补.编珠[M]. 哥伦比亚大学藏清吟堂本,1694.
    [8] 孙丽婷. 《编珠》残卷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9] 林宝. 元和姓纂[M]. 北京:中华书局,1994.
    [10] 刘昫. 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 李昉. 太平广记[M]. 汪绍楹,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61.
    [12] 徐坚. 初学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13] 李百药. 北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15] 刘全波. 《修文殿御览》编纂考[J]. 敦煌学辑刊,2014(1):31-45.
    [16] 张重艳. 从《玉烛宝典》看杜台卿的宗教思想[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93-96.
    [17] 邓嗣禹. 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编[M]. 北京:燕京大学出版社,1935.
    [18] 孙猛.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9] 王尧臣,编次. 钱东垣,辑释. 崇文总目[M]//王云五. 丛书集成初编:第22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5.
    [20] 郑樵. 通志二十略[M]. 王树民,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95.
    [21] 脱脱. 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2] 尤袤. 遂初堂書目[M]//王云五. 丛书集成初编:第32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5.
    [23] 焦竑. 国史经籍志[M]//王承略,刘心明.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23卷. 陈锦春,许建立,整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4] 永瑢,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25] 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6] 张廷玉. 清文献通考[M]//永瑢,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7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7] 李光地. 榕村续语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95.
    [28] 杜公瞻,撰. 高士奇,补. 编珠[M]. 早稻田大学藏文政十二年本,1829.
  • [1] 陈莉.金圣叹、王夫之杜诗阐释的比较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2] 纪闻.论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无效后的返还后果.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3] 纪闻.论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无效后的返还后果.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30-14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4785
    [4] 屈文波.环境规制、空间溢出与区域生态效率——基于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27-3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5179
    [5] .赵和平编《周一良全集》(四编10册)出版.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 166-168.
    [6] 刘全波.论类书的流弊及其学术价值.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33-139.
    [7] 李平, 高华平.《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中异体字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36-139.
    [8] 郑炳林, 刘全波.类书与中国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22-126.
    [9] 杨帆, 于兆波.会审公廨与中国法制进步——以一名美国律师的记录为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9-22.
    [10] 陆敏珍.区域性神祇信仰的传承及其对地方的影响——以浙江“胡公大帝”信仰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6-9.
    [11] 杨建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体论意义——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81-8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42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134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8-08-03
  • 刊出日期:2019-05-10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基金项目: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青年课题“敦煌写本类书《语对》整理研究”(18GZGX29)

摘要:《编珠》是隋代杜公瞻为隋炀帝编纂的一部类语体类书,编纂时间约在大业六年(610)至大业七年之间,编纂地点在江都。《编珠》在唐宋时代流传不广,《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等对其亦有著录,又可见其流传之余绪。清代高士奇在翰林院整理旧库纸堆时发现了《编珠》残本,补续之后将之刊行于世,《编珠》遂再次公开流传。高士奇补遗本《编珠》与原本有很大不同,《续编珠》则是高士奇据《编珠》体例而成的新作,目前《编珠》主要有清吟堂本、翰林院本、文政十二年本3个流传系统。

English Abstract

刘全波, 何强林.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83-18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引用本文: 刘全波, 何强林. 《编珠》编纂与流传考[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8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LIU Quanbo, HE Qianglin.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Bianzhu[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83-188.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Citation: LIU Quanbo, HE Qianglin.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Bianzhu[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3): 18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参考文献 (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