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杜晓红,公晨

downloadPDF
杜晓红, 公晨.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77-18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引用本文: 杜晓红, 公晨.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77-18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DU Xiaohong, GONG Chen. On Historical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i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radi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77-18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Citation: DU Xiaohong, GONG Chen. On Historical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i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radi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77-18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ZZB2014027)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K203

On Historical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i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radition

  • 摘要:人是文化哲学的本质和核心,武术文化研究离不开与"武"相关的人本身。以拥有武技的武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角色及其处境为线索,从儒家、法家的文化传统所代表的现实秩序的兴衰与融合的历史变迁中梳理武人心理结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真实地理解历史文化变迁中武术与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层关系。整体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主流文化驱使下的社会秩序形成外部强制,逐渐使武人的自然性情趋于内隐而转化为自我控制和调整,从而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中实现了对暴力的文明转化以及自身心理结构的"理性化"。同时,传统武礼、武德的内涵也是在武人不断调整、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与发展的,并承载和体现了一定的儒法传统特征,这一过程整体上也影响了武术的发展走向。
  • [1] 李成蹊. 论人是文化哲学的本质和核心[J]. 现代哲学,1988(2):19-21.
    [2] 张震,张长念. 传统社会中武术的异化及其现代性复归[J]. 体育科学,2015,35(5):88-95.
    [3] 孔颖达,毛诗正义[M]//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徐元诰. 国语集解·晋语六第十二[M]. 王树民,沈长云,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2002.
    [5] 陈奕玲. 魏晋南北朝文武分途的基础性研究——几个概念的辨析[J]. 唐都学刊,2012,28(1):59-72.
    [6] 陈寿. 三国志[M]. 北京:中国书局,1982.
    [7] 诺贝特·埃利亚斯.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M]. 王佩莉,袁志英,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8]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9] 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 吕氏春秋译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 马克斯·韦伯. 学术与政治[M]. 冯克利,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1] 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12] 杨任之. 尚书今注今译[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13] 班固. 汉书[M]. 颜师古,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 张燕婴,译注. 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15] 刘仲平. 司马法今注今译[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16] 胡平生,张萌,译注. 礼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17] 尉缭. 尉缭子·原官第十[M]//骈字骞,李解民,盛冬玲,等,译注. 武经七书: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
    [18] 童书业. 春秋左传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9] 吴起. 六韬·文韬·举贤[M]//骈字骞,李解民,盛冬玲,等,译注. 武经七书: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2007.
    [20] 顾颉刚. 史林杂史初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1] 钱穆. 国史大纲:上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2] 张松辉,张景. 韩非子译注[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宋]范晔,[晋]司马彪撰. 后汉书[M]. 长沙:岳麓书院出版社,2008.
    [24] 王国轩,胡平生. 大学·中庸·孝经[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25] 陈寿. 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26] 李欧. 论儒侠互补[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21(9):28-30.
    [27]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28] 钱穆. 释侠[M]//钱穆.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 北京:三联书店,2009.
    [29] 龚鹏程. 论清代的侠义小说[J]. 清明小说研究,1990(Z1):75-92.
    [30] 龚鹏程. 大侠[M]. 台北:台湾锦冠出版社,1987.
    [31] 傅其林. 论儒侠文化精神[J]. 青海社会科学,2001(2):80-84.
    [32] 司马光. 司马温公文集卷14[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33] 秦晖. 传统十论[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34] 《盐铁论》注译组. 盐铁论新注[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5.
    [35] 王溥. 唐会要校正[M]. 牛继清,校证.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36] 龚鹏程. 武艺丛谈[M]. 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9.
    [37] 周一良. 《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M]//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8] 于赓哲. 由武成王庙制变迁看唐代文武分途[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料,2002(00):133-141.
    [39] 武则天. 答王方庆谏孟春讲武手制[M]//唐诰等编. 全唐文(卷95),北京:中华书局,1983:984.
    [40] 王葆玹. 黄老与老庄[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2.
    [41] 陈宝良. 中国的社与会[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2] 许嘉璐. 二十四史全译(宋史)[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 [1] 蔡杰.儒家人本理念的伦理性与超越性论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3): 173-18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997
    [2] 曾楠.文化情境变迁中政治认同的生成考察.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156-16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939
    [3] 于语和, 吕姝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的法治认同.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 126-13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8
    [4] 邓晓兰, 陈宝东.碳减排约束下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6.
    [5] 张祖群.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39-145.
    [6] 田喜洲, 谢晋宇.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结构维度的关系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56-58.
    [7] 谷继建.基于儒家文化系统下社会心理结构的偏好选择——源于阿罗悖论的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120-124.
    [8] 李娅娜.传统文化作用下的版画形式创新.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44-47.
    [9] 毕艳红, 刘平.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41-43.
    [10] 邱戈.物与符号——传统物文化与广告传播.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1-14.
    [11] 陈慧.少数民族文化及心理特征对英语学习的迁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88-91.
    [12] 赵麦茹, 韦苇.先秦儒家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51-55.
    [13] 肖家燕, 王小潞.文化、心理因素对隐喻翻译的制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47-50.
    [14] 杨波, 杨亚西.儒家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6-8.
    [15] 陆自荣.儒家礼制中的和谐追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94-97.
    [16] 孙利.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哲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78-80.
    [17] 陈燕锋, 陈冠华.反观传统:儒家法文化之新观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30-32.
    [18] 黄石.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11-13.
    [19] 王贵明.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小说与西方文化传统.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87-90.
    [20] 胡星斗.从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看科教兴国战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18-2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71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24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7-01-17
  • 刊出日期:2019-01-10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ZZB2014027)

  • 中图分类号:K203

摘要:人是文化哲学的本质和核心,武术文化研究离不开与"武"相关的人本身。以拥有武技的武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角色及其处境为线索,从儒家、法家的文化传统所代表的现实秩序的兴衰与融合的历史变迁中梳理武人心理结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真实地理解历史文化变迁中武术与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层关系。整体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主流文化驱使下的社会秩序形成外部强制,逐渐使武人的自然性情趋于内隐而转化为自我控制和调整,从而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中实现了对暴力的文明转化以及自身心理结构的"理性化"。同时,传统武礼、武德的内涵也是在武人不断调整、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与发展的,并承载和体现了一定的儒法传统特征,这一过程整体上也影响了武术的发展走向。

English Abstract

杜晓红, 公晨.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77-18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引用本文: 杜晓红, 公晨. 中国儒法传统下武人心理结构的历史变迁[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77-18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DU Xiaohong, GONG Chen. On Historical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i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radi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77-18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Citation: DU Xiaohong, GONG Chen. On Historical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i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radi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77-18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141
参考文献 (4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