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

李卫东,李宁

downloadPDF
李卫东, 李宁.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53-16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引用本文: 李卫东, 李宁.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53-1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LI Weidong, LI Ning. Others'Imagination and Self-cognition: A Research on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6): 153-16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Citation: LI Weidong, LI Ning. Others'Imagination and Self-cognition: A Research on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6): 153-1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基金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支持计划“云传播时代人工智能与战略传播研究”(2018QYTD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百年传播研究”(19ZDA32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卫东(197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weidong_hust@163.com

    通讯作者:

    李宁(1986-),男,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E-mail:lining_nenu@163.com

  • 中图分类号:G206.3

Others'Imagination and Self-cognition: A Research on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 摘要:中美关系决定着21世纪国际政治走向和全球体系的和平与稳定,妥善处置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而言均有重要意义。以2017—2018年中美两国民众世界观调查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中美两国民众心目中的两国国家形象以及对彼此国家的认知状况,发现两国民众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彼此国家的认知途径与报道满意度方面趋同。此外,在认同彼此国家大国形象的基础上在国家好感度、国家领导人好感度以及两国政治与公共外交形象等细分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而民众对一国是否感兴趣、是否了解以及民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国际新闻接触率是影响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的重要因素。
  • [1] 卡赞斯坦. 中国化与中国崛起——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进程[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7.
    [2] 吴心伯.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10.
    [3] 沈大伟,丁超,黄富慧,等. 纠缠的大国:中美关系的未来[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41.
    [4] 张昆. 超越文化差异型塑理想国家形象[J]. 当代传播,2015(5):24-25.
    [5] 乔舒亚·库珀·雷默,克里斯多夫·J·福斯特,安吉·奥斯汀,等.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 沈晓雷,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4-23.
    [6] 孙有中.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 国际论坛,2002(3):14-21.
    [7] 吴飞,刘晶. "像"与"镜":中国形象认知差异研究[J]. 新闻大学,2014(2):1-9.
    [8] 李小勤,郭中实. 都市受众的传媒使用与传媒功能认知:以广州为个案[J]. 传播与社会学刊,2013(26):75-100.
    [9] 徐剑,刘康,韩瑞霞,等. 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6):17-24.
    [10] DAVIS M S. 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by erving goffman[J].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1979,4(6):601-602.
    [11] 张昆,张明新.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01-320.
    [12]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 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J]. 对外传播,2018(2):18-21.
    [13] 潘成鑫. 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
    [14] FAIRBANK J K. China watch[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2.
    [15] 姜智芹. 美国的中国形象[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6] 哈罗德·伊萨克斯. 美国的中国形象[M]. 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9.
    [17] 刘丹凌. 认同·对抗·间离:"像化"国家形象的三种认知模型[J]. 南京社会科学,2015(9):17-22.
    [18] 常江. 从"傅满洲"到"陈查理":20世纪西方流行媒介上的中国与中国人[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2):76-87.
    [19] 向忆秋. 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 济南:山东大学,2009:48.
    [20] 王千详. 野跨国鸭绿江痛打美国野心狼[N]. 光明日报,1950-12-16(1).
    [21] 栾贵章. 在反美斗争的最前哨[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65:123.
    [22] 张昆. 理想与现实:4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变迁[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3):84-91.
    [23] 徐明华,王中字. 西方媒介话语中中国形象的"变"与"不变"——以《纽约时报》十年涉华报道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56-61.
    [24] 高楠楠,吴学琴. 美国媒体话语中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变迁审视——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例[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120-129.
    [25] Pew Research Center. Opinion of China[EB/OL].(2020-03)[2020-08-13].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database/indicator/24/
    [26] Globescan. Sharp drop in world views of US,UK:global poll[EB/OL].(2017-07-04)[2020-08-13]. https://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7_country_ratings/BBC2017_Country_Ratings_Poll.pdf
    [27] 张昆,张明新. 中美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6)[J]. 学术前沿,2017(1):56-67.
    [28] Pew Research Center. Opinion of the United States[EB/OL].(2020-03)[2020-08-13]. 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database/indicator/1/.
    [29] 张昆,张明新. 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5)[J]. 学术前沿,2015(19):6-16.
    [30] 张昆,崔汝源. 我国公众心目中的邻国形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轮全国性民意调查(2014-2015)[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10):104-125.
    [31] 张昆,王宇婷. 中美两国公众心中目的日本国家形象——基于2016年中美两国的全国性民意调查[J]. 新闻大学,2018(5):124-134.
    [32] 谢韬,本杰明.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0):25-32.
    [33] 常姗姗. "多面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研究——以《纽约时报》2015年"中美关系"议题为例[J]. 新闻大学,2017(3):138-145.
    [34] DENZIN N K,KELLER C M,GOFFMAN E. Frame analysis reconsidered; 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J]. Contemporary Sociology,1981,10(1):52-60.
    [35] ROGERS E M. Mass media exposure and modernization among colombian peasants[J]. International Executive,1966,8(2):19-20.
    [36] 程曼丽. 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62-168.
    [37] 陈丽江. 21世纪BBC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 当代传播,2017(2):50-53.
    [38] 郑雯,辛艳艳,郭文丰. 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在多元社会群体中的效果研究[J]. 新闻大学,2014(4):58-64.
    [39] 周亭. 作为国家形象符号的领导人形象传播——以白宫网对奥巴马的形象塑造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6):49-53.
    [40] 李卫东,张昆. 国家形象评估理论初探[J]. 中州学刊,2016(1):161-165.
    [41] 门洪华. 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J]. 国际政治研究,2004(2):133-142.
    [42] 范红.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141-152.
  • [1] 王曦, 郭祥.中美环评制度功能比较:督政抑或规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1): 114-12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3.1970
    [2] 李卫东, 李宁.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3] 陈勇, 张昆, 张明新.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18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249
    [4] 马晓微, 杜佳, 叶奕, 徐漫.中美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核算及比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34-4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05
    [5] 李晓灵.国家形象构成体系及其建模之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136-14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220
    [6] 李晓郛.中美DSB争端案件考察(2001-2013).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37-143.
    [7] 白艳霞, 宁白瑞普.论商标形象的视觉设计与品牌传播.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141-146.
    [8] 吴鹏, 黄澄澄.话语研究视域下的中美轮胎贸易纠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39-45.
    [9] 沈鹏熠.商店形象、顾客情绪与购物价值——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8-24.
    [10] 王秀村, Gonzalo Maroto Esteban.西班牙产品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认知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36-38.
    [11] 陈姣, 董瑾.中美消费者对服务补救承诺反应的差异性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67-71.
    [12] 李旻.传统中国民众诉讼观念的样态及其本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17-20.
    [13] 孙庆珍.英语转喻与汉语借代的生成与认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101-104.
    [14] 盛雪梅.杨潮观杂剧的儒家情结——解读《吟风阁杂剧》中的仁者形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10-13.
    [15] 王刚, 李志祥.中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96-98.
    [16] 林春燕, 朱东华.我国机构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54-57.
    [17] 李志祥, 刘铁忠, 王梓薇.中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比较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3-7.
    [18] 杨红.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与认知的关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72-75.
    [19] 廖波, 丛青茹.形象权问题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28-30.
    [20] 高岸起.论想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62-6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68
  • HTML全文浏览量:0
  • PDF下载量:2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20-05-16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基金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支持计划“云传播时代人工智能与战略传播研究”(2018QYTD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百年传播研究”(19ZDA322)

    作者简介:

    李卫东(197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weidong_hust@163.com

    通讯作者:李宁(1986-),男,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E-mail:lining_nenu@163.com
  • 中图分类号:G206.3

摘要:中美关系决定着21世纪国际政治走向和全球体系的和平与稳定,妥善处置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而言均有重要意义。以2017—2018年中美两国民众世界观调查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中美两国民众心目中的两国国家形象以及对彼此国家的认知状况,发现两国民众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彼此国家的认知途径与报道满意度方面趋同。此外,在认同彼此国家大国形象的基础上在国家好感度、国家领导人好感度以及两国政治与公共外交形象等细分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而民众对一国是否感兴趣、是否了解以及民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国际新闻接触率是影响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的重要因素。

English Abstract

李卫东, 李宁.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53-16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引用本文: 李卫东, 李宁. 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53-1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LI Weidong, LI Ning. Others'Imagination and Self-cognition: A Research on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6): 153-16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Citation: LI Weidong, LI Ning. Others'Imagination and Self-cognition: A Research on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6): 153-1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3
参考文献 (4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