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

肖芬芳,白欲晓

downloadPDF
肖芬芳, 白欲晓.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67-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引用本文: 肖芬芳, 白欲晓.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67-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XIAO Fenfang, BAI Yuxiao. Self-cultivation and Governing People:The New Explanation about Dai Zhen's View of Principle and Desir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5): 167-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Citation: XIAO Fenfang, BAI Yuxiao. Self-cultivation and Governing People:The New Explanation about Dai Zhen's View of Principle and Desir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5): 167-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转型研究”(11BZJ03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芬芳(1992-),女,博士研究生,E-mail:xiaofenfang33@163.com;白欲晓(1968-),男,教授,E-mail:baiyx@nju.edu.cn

  • 中图分类号:B249.6

Self-cultivation and Governing People:The New Explanation about Dai Zhen's View of Principle and Desire

  • 摘要:关于戴震的“理欲观”,传统研究已经从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情感主义与智识主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了丰富而具体的分析,但其中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疑难问题。而通过戴震思想所蕴含的修己与治人的维度,可以重新审视戴震的理欲观,并能对传统研究揭示的疑难问题作出新的诠释。首先,戴震以治人为出发点,不仅将程朱主观性和超越性之“理”改造成客观性和公共性之“理”,还将程朱个体性和内在性之“欲”改造成社会性和客观性之“欲”。其次,戴震在修己层面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标准,提出“庸德”来作为日常生活中所有民众的修身标准。再次,戴震不以道德标准作士人和庶民的区分,而将宋以来儒士所体贴之天理视为“一己之意见”,批判其带来的社会治理危害,开启以知识作为士人和庶民的区分标准,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的近代意识。
  • [1]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85.
    [2] 张岱年. "以理杀人"与"以理抗势"[J]. 群言,1994(8):30-30.
    [3] 蒙培元. 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542-543.
    [4] 张立文. 戴震哲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8-172.
    [5] 林安梧. "以理杀人"与道德教化——环绕戴东原对于朱子哲学的批评而展开对于道德教育的一些理解与检讨[J]. 鹅湖学誌,1993(10):91-116.
    [6] 王世光. "以理杀人"新解[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39-43.
    [7] 余英时. 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M]. 北京:三联书店,2012.
    [8] 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9] 梁启超. 戴东原哲学[M]//梁启超. 论儒家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 胡适. 戴东原的哲学[J]. 国学季刊,1925(1):1-122.
    [11] 章太炎. 章太炎全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2] 容肇祖. 戴震说的理及求理的方法[J]. 国学季刊,1925(1):155-189.
    [13] 劳思光. 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下册)[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42-944.
    [14] 丘为君. 戴震学的形成:知识论述在近代中国的诞生[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5]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16] 王朔柏. 戴震的理欲观[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17-21.
    [17] 张寿安. 戴震义理思想的基础及其推展[C]//张寿安. 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8] 张寿安. 戴震义理思想在晚清的转进——黄式三"申戴"论析[J]. 中国文化,2018(1):58-75.
    [19] 刘述先. 有关理学几个重要问题的再反思[C]//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 台北:文哲研究所,1993:264-293.
    [20] 吴根友. 分理与自由——戴震伦理学片论[J]. 哲学研究,1999(1):36-43.
    [21] 郭美华. 一本与性善:论戴震对孟子道德本体论的圆融与展开[J]. 哲学研究,2013(12):40-46.
    [22] 吴根友. 戴震"德"论与人的福祉论初探[J]. 道德与文明,2017(2):95-100.
    [23] 孙邦金. 戴震的道德絜情理论及其普遍正义原则[J]. 孔子研究,2019(1):82-89.
    [24] 沟口雄三. 中国近前代思想的曲折与展开[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5] 邓国宏. 戴震"以情絜情"说辨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5-32.
    [26] 刘玉国. 戴震理欲观及其反朱子"存天理去人欲"平议[C]//林庆彰,张寿安. 乾嘉学者的义理学(下册).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365-390.
    [27] 周辅成. 戴震的哲学[J]. 哲学研究,1956(3):79-105.
    [28] 方东树. 汉学商兑[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67.
    [29] 戴震. 戴震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30]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6:23.
    [31] 黄宗羲.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M]. 北京:中华书局,2008:738.
    [32] 颜元. 颜元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7:43.
    [33] 陈荣捷. 《性理精义》与十七世纪程朱学派[M]//陈荣捷. 朱学论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9-272.
    [34] 王汎森.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M]//王汎森.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学术、思想与心态. 台北:联经出版社,2013:1-40.
    [35] 陈壁生. 理教与经教之间——朱熹政治哲学中的帝王、士大夫与庶民[J]. 现代哲学,2014(6):102-107.
    [36]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01.
    [37] 沈玉龙. 论戴震的意见、理义说[J]. 贵州社会科学,1996(5):27-32.
    [38] 胡贤鑫. 知即性——戴震人性学说的理论性特点[J]. 江汉论坛,2001(11):38-40.
    [39] 王燕秋. 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651-657.
    [40] 余英时. 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M]//余英时. 士与中国文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50-151.
    [41] 郑家栋. 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4.
  • [1] 周志方, 聂磊, 沈宜蓉, 曾辉祥.企业低碳意识对低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意识—情境—行为”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30-4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3439
    [2] 自正法.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的实证考察与路径重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142-15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616
    [3] 吴志远.论网络社会时代的新媒介技术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157-16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222
    [4] 王秋惠, 胡丞丞, 闫蕾.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研究--以天津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160-1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25
    [5] 钟冬生.阿尔蒙德论政治发展——从文化世俗化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49-52.
    [6] 朱定逸.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60-62.
    [7] 崔华前, 王亚球.孙中山的德教理论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100-104.
    [8] 胡茂胜.近代荣家企业融资方式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82-84.
    [9] 毕艳红, 刘平.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41-43.
    [10] 牛成丽.浅析德汉词义的非对应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46-48.
    [11] 李赫亚.湖南“二王”与近代湖南书院改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80-83.
    [12] 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93-97.
    [13] 姚弘芹, 杨建梓.试论社会公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前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80-82.
    [14] 曹观法.伊德的技术哲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26-29.
    [15] 崔朝东.中日两国近代企业成长的比较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85-87.
    [16] 杨剑利.近代华北地区的溺女习俗.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79-81.
    [17] 苏海燕, 曾华锋.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54-56.
    [18] 孔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观比较——时代的转换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3-6.
    [19] 蔡婷婷, 陆晨.论高教期刊编辑的国际化意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91-93.
    [20] 吴贻玉.文化发展的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15-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911
  • HTML全文浏览量:3
  • PDF下载量:821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20-05-16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转型研究”(11BZJ038)

    作者简介:

    肖芬芳(1992-),女,博士研究生,E-mail:xiaofenfang33@163.com;白欲晓(1968-),男,教授,E-mail:baiyx@nju.edu.cn

  • 中图分类号:B249.6

摘要:关于戴震的“理欲观”,传统研究已经从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情感主义与智识主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了丰富而具体的分析,但其中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疑难问题。而通过戴震思想所蕴含的修己与治人的维度,可以重新审视戴震的理欲观,并能对传统研究揭示的疑难问题作出新的诠释。首先,戴震以治人为出发点,不仅将程朱主观性和超越性之“理”改造成客观性和公共性之“理”,还将程朱个体性和内在性之“欲”改造成社会性和客观性之“欲”。其次,戴震在修己层面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标准,提出“庸德”来作为日常生活中所有民众的修身标准。再次,戴震不以道德标准作士人和庶民的区分,而将宋以来儒士所体贴之天理视为“一己之意见”,批判其带来的社会治理危害,开启以知识作为士人和庶民的区分标准,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的近代意识。

English Abstract

肖芬芳, 白欲晓.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67-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引用本文: 肖芬芳, 白欲晓.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67-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XIAO Fenfang, BAI Yuxiao. Self-cultivation and Governing People:The New Explanation about Dai Zhen's View of Principle and Desir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5): 167-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Citation: XIAO Fenfang, BAI Yuxiao. Self-cultivation and Governing People:The New Explanation about Dai Zhen's View of Principle and Desir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5): 167-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299
参考文献 (4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