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

彭旭辉 杨迎亚

彭旭辉, 杨迎亚.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引用本文: 彭旭辉, 杨迎亚.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PENG Xuhui, YANG Yingya. Local Governments’ Competition and Land Expropriation Impuls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Citation: PENG Xuhui, YANG Yingya. Local Governments’ Competition and Land Expropriation Impuls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

——网络及空间视角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4059);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彭旭辉(1987—),男,经济学博士,博士后,E-mail:pxhust@126.com

    杨迎亚(1990—),女,经济学博士,讲师,E-mail:yyyzlyg1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062.6;F301

Local Governments’ Competition and Land Expropriation Impulse

——A Network and Spatial Approach

  • 摘要: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带来大规模的征地,其背后的重要激励因素来源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通过引入网络博弈模型刻画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竞争机制以及策略互动性,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实现了网络模型与空间计量的有机融合。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实存在显著的策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行为属于策略互补,周边地区征地规模的增加会使得本地的征地规模也扩大。进一步扩展网络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策略互动性,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既存在横向策略竞争,也存在着对中央政府的纵向共同反应,即表现出横向竞争和纵向跟随并存的行为模式。
  • 表  1  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策略互动估计

    变量(1) ln(总面积)(2) ln(总面积)(3) ln(农用地)(4) ln(耕地)
    MainMainWxMainWxMainWx
    策略互动参数$ \rho $0.455***0.463***0.452***0.477***
    (0.051)(0.050)(0.052)(0.050)
    固定投资Invest0.460**0.439**−0.0980.496**0.1340.564***−0.051
    (0.196)(0.202)(0.337)(0.208)(0.350)(0.200)(0.336)
    财政压力Fisgap0.170*0.1160.310**0.1370.308**0.242**0.278*
    (0.092)(0.098)(0.149)(0.102)(0.154)(0.097)(0.148)
    城镇化Urban2.358*3.956***−4.927***4.102***−5.675***3.784***−5.542***
    (1.270)(1.387)(1.789)(1.431)(1.850)(1.374)(1.775)
    工业化Indus3.687***2.878***2.610***2.452***
    (0.547)(0.561)(0.580)(0.556)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349**0.1890.1250.129
    (0.158)(0.189)(0.195)(0.187)
    人均道路面积Road0.264**0.1230.1610.195*
    (0.114)(0.114)(0.118)(0.113)
    人口密度Popden0.0150.0260.0490.022
    (0.052)(0.051)(0.052)(0.050)
    对外开放度Open−0.287−0.518**1.514***−0.570**1.461***−0.531**1.575***
    (0.215)(0.228)(0.400)(0.235)(0.413)(0.226)(0.396)
    Obs.420420420420420420420
    id30303030303030
    Hausman Test26.5034.4034.4034.5534.5551.6151.61
    Hausman p−value0.0020.0010.0010.0010.001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计算结果

    变量征地总面积征收农用地征收耕地
    DirectIndirectTotalDirectIndirectTotalDirectIndirectTotal
    固定投资
    Invest
    0.463**0.2160.6790.553**0.6271.180*0.605***0.4131.018*
    (0.210)(0.522)(0.595)(0.216)(0.531)(0.604)(0.209)(0.531)(0.606)
    财政压力
    Fisgap
    0.161*0.618***0.779***0.181*0.616***0.797***0.293***0.684***0.977***
    (0.094)(0.228)(0.251)(0.097)(0.231)(0.254)(0.093)(0.232)(0.256)
    城镇化
    Urban
    3.437***−5.486**−2.0483.501***−6.582**−3.0813.158**−6.721**−3.563
    (1.313)(2.699)(3.008)(1.353)(2.743)(3.046)(1.303)(2.741)(3.060)
    工业化
    Indus
    3.057***2.216***5.272***2.763***1.919***4.682***2.615***1.990***4.605***
    (0.569)(0.520)(0.986)(0.588)(0.491)(0.991)(0.567)(0.511)(0.999)
    人均可支配收入
    Incom
    0.2200.1550.3750.1520.1020.2530.1570.1150.272
    (0.192)(0.137)(0.326)(0.198)(0.136)(0.331)(0.191)(0.144)(0.333)
    人均道路面积
    Road
    0.1350.1000.2350.1750.1250.2990.212*0.1650.376*
    (0.120)(0.094)(0.212)(0.124)(0.095)(0.217)(0.120)(0.103)(0.220)
    人口密度
    Popden
    0.0260.0180.0440.0500.0340.0840.0220.0150.037
    (0.055)(0.040)(0.095)(0.056)(0.040)(0.095)(0.055)(0.042)(0.097)
    对外开放度
    Open
    −0.3462.160***1.814**−0.413*2.005***1.592**−0.3452.295***1.949***
    (0.229)(0.640)(0.710)(0.236)(0.649)(0.719)(0.227)(0.653)(0.725)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策略互动估计

    变量(1)距离权重(2)距离平方权重(3)经济距离权重
    MainWxMainWxMainWx
    策略互动参数$ \rho $0.592***0.504***0.386***
    (0.070)(0.061)(0.054)
    固定投资Invest0.481**0.6750.359*0.4500.399*0.210
    (0.206)(0.598)(0.208)(0.451)(0.225)(0.421)
    财政压力Fisgap0.1330.577**0.1180.502**0.0640.386**
    (0.103)(0.265)(0.102)(0.223)(0.109)(0.163)
    城镇化Urban4.285***−9.429***3.771***−8.237***2.923**−4.952*
    (1.336)(3.608)(1.344)(2.434)(1.388)(2.777)
    工业化Indus2.156***2.710***2.755***
    (0.602)(0.581)(0.635)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4620.553**0.149
    (0.363)(0.270)(0.293)
    人均道路面积Road0.212*0.1270.181
    (0.117)(0.122)(0.118)
    人口密度Popden0.0190.0190.049
    (0.051)(0.051)(0.052)
    对外开放度Open−0.2861.871***−0.3631.336***−0.420*0.997**
    (0.219)(0.660)(0.224)(0.377)(0.254)(0.490)
    Obs.420420420420420420
    id303030303030
    Hausman Test36.55034.40035.83035.83051.5751.57
    Hausman p−value0.0010.0010.0010.001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计算结果

    变量距离权重距离平方权重经济距离权重
    DirectIndirect Total DirectIndirectTotalDirectIndirectTotal
    固定投资Invest0.549***2.410*2.958**0.429**1.2671.696**0.443*0.6021.045
    (0.211)(1.351)(1.380)(0.212)(0.791)(0.831)(0.227)(0.603)(0.636)
    财政压力Fisgap0.168*1.607***1.775***0.167*1.098***1.265***0.0970.639***0.735***
    (0.098)(0.560)(0.564)(0.096)(0.378)(0.387)(0.103)(0.216)(0.229)
    城镇化Urban3.986***−16.897**−12.9113.279**−12.516***−9.237**2.692**−6.180−3.488
    (1.289)(7.729)(7.901)(1.306)(4.304)(4.625)(1.323)(3.982)(4.229)
    工业化Indus2.210***3.084***5.295***2.820***2.615***5.436***2.825***1.614***4.438***
    (0.598)(1.168)(1.621)(0.582)(0.724)(1.174)(0.628)(0.448)(0.990)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4790.6391.1180.576**0.537*1.114**0.1510.0830.233
    (0.362)(0.518)(0.861)(0.269)(0.284)(0.538)(0.295)(0.174)(0.466)
    人均道路面积Road0.221*0.3240.545*0.1330.1300.2630.1910.1110.302
    (0.119)(0.220)(0.329)(0.126)(0.131)(0.254)(0.120)(0.076)(0.193)
    人口密度Popden0.0210.0250.0460.0200.0170.0370.0510.0290.080
    (0.055)(0.079)(0.133)(0.056)(0.053)(0.108)(0.056)(0.033)(0.088)
    对外开放度Open−0.1974.164***3.967**−0.2652.242***1.977**−0.3561.303*0.947
    (0.218)(1.592)(1.646)(0.221)(0.728)(0.801)(0.239)(0.693)(0.724)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横向竞争和纵向反应

    变量(1)邻接权重(2)距离权重(3)距离平方权重(4)经济距离权重
    MainWxMainWxMainWxMainWx
    横向竞争$ \rho $0.308***0.403***0.338***0.278***
    (0.059)(0.099)(0.073)(0.061)
    纵向反应$ \delta $0.220***0.166**0.212***0.192***
    (0.066)(0.077)(0.070)(0.069)
    固定投资Invest0.701***−0.670*0.717***−0.1890.642***−0.5090.449*0.093
    (0.216)(0.362)(0.220)(0.650)(0.222)(0.484)(0.236)(0.447)
    财政压力Fisgap0.1630.329**0.241**0.4450.223**0.2870.1510.253
    (0.105)(0.159)(0.110)(0.290)(0.109)(0.240)(0.115)(0.174)
    城镇化Urban2.757*−2.2563.199**−5.4152.305−3.6322.478*−3.100
    (1.481)(1.929)(1.422)(3.944)(1.429)(2.650)(1.462)(2.983)
    工业化Indus3.097***2.519***2.972***3.178***
    (0.613)(0.650)(0.632)(0.675)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2290.5240.499*0.094
    (0.205)(0.397)(0.292)(0.316)
    人均道路面积Road0.1260.243*0.1780.198
    (0.122)(0.125)(0.130)(0.124)
    人口密度Popden0.018−0.005−0.0020.034
    (0.054)(0.055)(0.055)(0.055)
    对外开放度Open−0.1021.877***−0.0022.900***−0.0231.748***−0.0391.092**
    (0.244)(0.433)(0.234)(0.761)(0.239)(0.411)(0.269)(0.524)
    Obs.420420420420420420420420
    id3030303030303030
    Hausman Test40.64040.64049.40049.40048.74048.74057.54057.540
    p-valu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下载: 导出CSV
    Baidu
  • [1] 李强, 陈宇琳, 刘精明.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12(7): 82−100.
    [2] DING C. Policy and praxis of land acquisition in 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07, 24(1): 1-13. doi:  10.1016/j.landusepol.2005.09.002
    [3] 赵德余. 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与国家的关系互动[J]. 社会学研究, 2009(2): 93-129.
    [4] 吴群, 李永乐.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 财贸经济, 2010(7): 51-59.
    [5] 陶然, 陆曦, 苏福兵, 等.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 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J]. 经济研究, 2009(7): 21-33.
    [6] 杨其静, 卓品, 杨继东. 工业用地出让与引资质量底线竞争: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11): 24-34.
    [7] 李郇, 洪国志, 黄亮雄. 中国土地财政增长之谜: 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增长的策略性[J]. 经济学(季刊), 2013(4): 1141-1160.
    [8] 罗必良, 李尚蒲. 地方政府间竞争: 土地出让及其策略选择: 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1993—2009年)的经验证据[J]. 学术研究, 2014(1): 67-78. doi:  10.3969/j.issn.1000-7326.2014.01.010
    [9] 李永乐, 胡晓波, 魏后凯. “三维”政府竞争: 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为例[J]. 政治学研究, 2018(1): 47-58+127.
    [10] 王鹏, 王健, 林津, 等. 引资竞争、财政竞争与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策略互动行为: 基于271个地级市土地交易数据[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8): 33-43.
    [11] 吉富星, 鲍曙光. 地方政府竞争、转移支付与土地财政[J]. 中国软科学, 2020(11): 100-109.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20.11.009
    [12] SOLÉ-OLLÉ A, VILADECANS-MARSAL E. Do political parties matter for local land use policie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13, 78: 42-56. doi:  10.1016/j.jue.2013.07.003
    [13] SOLÉ-OLLÉ A, VILADECANS-MARSAL E. Lobbying, 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local land supply: recent evidence from Spain[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2, 96(1-2): 10-19. doi:  10.1016/j.jpubeco.2011.08.001
    [14] XU C. The fundamental institutions of China's reforms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1, 49(4): 1076-1151. doi:  10.1257/jel.49.4.1076
    [15] 张军, 高远, 傅勇, 等.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 经济研究, 2007(3): 4-19.
    [16] 傅勇, 张晏.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管理世界, 2007(3): 4-12.
    [17] JACKSON M O. Network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 behaviors[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4, 28(4): 3-22. doi:  10.1257/jep.28.4.3
    [18] JACKSON M O, ZENOU Y. Games on networks[M]//Handbook of Game Theory Vol. 4. Amsterdam: Elsevier Publisher, 2015.
    [19] BLUME L E, BROCK W A, DURLAUF S N, et al. Linear social interactions model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5, 123(2): 444-496. doi:  10.1086/679496
    [20] CALVO-ARMENGOL A, PATACCHINI E, ZENOU Y. Peer effects and social networks in educ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9, 76(4): 1239-1267. doi:  10.1111/j.1467-937X.2009.00550.x
    [21] HELSLEY R W, ZENOU Y. Social networks and interactions in cit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014, 150: 426-466. doi:  10.1016/j.jet.2013.09.009
    [22] GIBBONS S, OVERMAN H G. Mostly pointless spatial econometric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12, 52(2): 172-191. doi:  10.1111/j.1467-9787.2012.00760.x
    [23] PAUL E J. Spatial econometrics: from cross-sectional data to spatial panels[M]. Berlin: Springer Briefs in Regional Science, 2014.
    [24] LESAGE J, PACE R K.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M]. Boca Raton, FL: Taylor and Francis, 2009.
    [25] CORRADO L, FINGLETON B. Where is the economics in spatial econometric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12, 52(2): 210-239. doi:  10.1111/j.1467-9787.2011.00726.x
    [26] 樊纲, 张曙光.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7] BRÜLHART M, JAMETTI M. Vertical versus horizontal tax externalities: an empirical test[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6, 90(10-11): 2027-2062. doi:  10.1016/j.jpubeco.2006.04.004
    [28] GOODSPEED T J. Tax competition and tax structure in open federal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uropean Un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2, 46(2): 357-374. doi:  10.1016/S0014-2921(01)00095-2
    [29] 王美今, 林建浩, 余壮雄.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特性识别: “兄弟竞争”与“父子争议”是否并存?[J]. 管理世界, 2010(3): 22-31.
    [30] 刘守英. 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风险与改革[J]. 国际经济评论, 2012(2): 92-109.
  • [1] 孔昭君, 何骁威.  应急资源区域协同动员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博弈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121-12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941
    [2] 包国宪, 刘强强.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2): 81-91.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3473
    [3] 汪克亮, 王洋洋, 赵斌.  地方政府竞争、FDI与污染排放效率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5): 1-1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5241
    [4] 屈文波, 李淑玲.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10.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1350
    [5] 张国磊, 曹志立, 杜焱强.  中央环保督察、地方政府回应与环境治理取向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4-22,41.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984
    [6] 刘志伟.  论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能定位的转换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124-13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1698
    [7] 赵领娣, 赵志博, 李莎莎.  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分析——基于政府与农户演化博弈模型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48-56.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1475
    [8] 朱侃, 郭小聪.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实践的发展与生成逻辑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6): 63-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3539
    [9] 梅阳, 纪建强.  “条块治理”: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地方政府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33-14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413
    [10] 屈文波.  环境规制、空间溢出与区域生态效率——基于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27-3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5179
    [11] 赵国浩, 马明.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地区间的企业污染排放行为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498
    [12] 赵巧芝, 闫庆友, 赵海蕊.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9-16.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1281
    [13] 范斌, 周德群.  中央与地方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关系——基于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政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8-1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128
    [14] 方涧, 沈开举.  土地征收中的公平补偿与增值收益分配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142-149.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1412
    [15] 徐鲲, 李晓龙, 冉光和.  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18-23,61.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03
    [16] 王力立, 刘波, 姚引良.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53-61.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108
    [17] 饶常林.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博弈分析:困境与消解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59-64.
    [18] 丁小珊.  晚清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变迁——以重庆消防管理为视角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24-127,132.
    [19] 赵秀梅.  土地空间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00-106.
    [20] 杨元泽, 赵会玉.  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么?——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64-71.
  • 加载中
表 (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6
  • HTML全文浏览量:  131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18
  • 录用日期:  2021-12-2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2-21
  • 刊出日期:  2022-03-15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

——网络及空间视角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4059);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002)
    作者简介:

    彭旭辉(1987—),男,经济学博士,博士后,E-mail:pxhust@126.com

    杨迎亚(1990—),女,经济学博士,讲师,E-mail:yyyzlyg1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062.6;F301

摘要: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带来大规模的征地,其背后的重要激励因素来源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通过引入网络博弈模型刻画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竞争机制以及策略互动性,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实现了网络模型与空间计量的有机融合。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实存在显著的策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行为属于策略互补,周边地区征地规模的增加会使得本地的征地规模也扩大。进一步扩展网络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策略互动性,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既存在横向策略竞争,也存在着对中央政府的纵向共同反应,即表现出横向竞争和纵向跟随并存的行为模式。

English Abstract

彭旭辉, 杨迎亚.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引用本文: 彭旭辉, 杨迎亚. 地方政府竞争与征地冲动[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PENG Xuhui, YANG Yingya. Local Governments’ Competition and Land Expropriation Impuls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Citation: PENG Xuhui, YANG Yingya. Local Governments’ Competition and Land Expropriation Impuls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24(2): 141-15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124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主要依赖于以土地为中心的增长模式[1]。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各地逐渐走上“以征地谋发展”的道路。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一个核心的激励因素,各个地方政府争相“圈地”并大肆经营土地。最为典型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新城区、城市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等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加大土地征收和供给规模。大规模的征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2-3],如大量失地农民及日益激化的征地产生的群体性事件,这些都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政府为了约束地方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采取了一些改革举措,但并未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地方政府为什么热衷于征地?其“征地冲动”背后的制度原因究竟是什么?剖析地方政府征地冲动的根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化解征地矛盾的前提。

    在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具有强烈的政治晋升激励,而这种激励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成为催生土地财政的重要因素之一[4],这也为众多研究所证实。土地作为地方政府垄断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自然就成为官员促进经济增长、参与晋升锦标赛的筹码。关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资源的竞争行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出让以及土地价格方面。陶然等[5]指出,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土地以招商引资成为地区竞争的重要手段。杨其静等[6]认为,地方政府在土地引资竞争中不仅存在着竞相增加土地出让面积的竞争,还存在降低地价的底线竞争行为。李郇等[7]利用城市层面的数据构建时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增长的策略性行为以及驱动因素。罗必良和李尚蒲[8]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各省区的土地出让存在明显的空间策略模仿行为和路径依赖性。李永乐等[9]构建以土地出让为切入点的三维政府竞争分析框架,并指出这种三维竞争会导致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和土地征收需求膨胀等问题。王鹏等[10]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的策略互动,以及引资竞争和财政竞争对其策略互动行为的影响。吉富星和鲍曙光[11]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刺激了土地出让行为,而转移支付则通过政府竞争机制间接影响着土地出让。可以看到,国内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过程中的竞争行为,而对于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竞争现象则很少涉及。

    地方政府往往在土地的开发与供应中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国外有研究者基于西班牙2 000多个城市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商的游说以及地方政府中政党的政治竞争会影响到可开发土地的供给,政治竞争激烈反而使得土地开发的供应减少,原因在于选民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减少可开发土地[12-13]。那么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对于土地开发及供应的影响又会如何呢?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竞争是典型的标尺竞争,不同党派的竞争及决策行为会受到选民或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是对上负责的,其竞争行为更多是受到上级指令和目标导向的影响,这使得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14]。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竞争机制的这种差异性,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与供应上可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模式。

    现有研究对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这一重要要素资源进行竞争的行为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有关土地引资竞争的相关研究以定性分析居多,或者只是间接地论证土地引资竞争,而没有直接阐述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竞争的具体机制。已有研究在刻画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时,大多采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或相对税率等指标来度量,如张军等[15]采用各省人均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来衡量地方政府竞争,傅勇和张晏[16]通过构造各地区外资企业的相对实际税率来刻画地方政府竞争的努力程度。然而这样处理侧重间接地反映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不能直接反映出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和行为。还有一些文献在研究地方政府竞争时,虽然借用了博弈论的方法刻画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行为,但常规的博弈论方法在描述个体之间的竞争策略时有不符合现实的假设前提,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真正反映出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的横向策略互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

    本文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土地征收行为的驱动机制及地方政府竞争在其中的影响机制。首先引入网络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及土地征收行为的策略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土地征收的已有文献大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对于土地征收背后的经济驱动机制少有涉及,定量化研究则更为缺乏,而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土地征收的驱动机制及影响因素。(2)通过理论和实证结合分析了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策略互动行为,丰富了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解。(3)创新性地引入网络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互动行为,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行验证,由此将网络博弈与空间计量进行了有效融合。

    •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存在各种社会网络关系和相互依赖性,每个人的行为决策都会受到其周围的邻居或朋友的影响。在分析个体之间的策略性行为时,传统的博弈理论暗含的假设是个体之间的行为选择不会相互影响。然而在现实中,博弈参与人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他们的行为选择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参与人的行动选择会受到其周围邻居行动选择的影响[17-18]。地方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其行为决策也与个体行为人具有类似性,会受到周围邻近地方政府行动选择的影响,这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中应该是一种典型现象。据此,本文将引入网络博弈模型来分析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竞争性行为。

      假设一定地理空间中存在着N个地方政府,$N=\{1,\cdots ,n\},n\geqslant 2$,将地方政府抽象成网络中的节点,则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一个网络$ g $N个地方政府主体相互之间存在一系列连接关系,这可以用邻接矩阵$\boldsymbol G=\left[{g}_{ij}\right]$表示。根据定义,如果$ i $$ j $相邻,则$ {g}_{ij}=1 $;否则就令$ {g}_{ij}=0 $,同时,$ {g}_{ij}={g}_{ji} $,所以此网络为无向网络。通常还假定$ {g}_{ii}=0 $,即地方政府$ i $不与自身相邻接,所以邻接矩阵G的对角线元素均为0。网络中地方政府$ i $的邻居数量用$ {d}_{i} $表示,实际上是网络中节点$ i $的度。

      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借鉴已有研究[19-20],采用二次效用函数作为分析的基础,在具体研究中进行相应的拓展。二次效用函数具有一些很好的特性,技术上更易于处理,且能更好地保证博弈均衡的存在性。假设每个地方政府批准的土地征收规模为连续的决策变量${y}_{i}\geqslant 0$,地方政府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网络用$\boldsymbol g$表示,每个地方政府征地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 {u}_{i}(\boldsymbol y,\boldsymbol g)=[\mu {\alpha }_{i}+{\theta }_{i}(X\left)\right]{y}_{i}-\frac{1}{2}{y}_{i}^{2}+\phi \sum _{j=1}^{n}{g}_{ij}{y}_{i}{y}_{j} $$ (1)

      其中,$ \mu > 0 $$\phi > 0$$\phi$实际上可以反映地方政府在征地行动中的策略互动性,这种策略互动存在着策略替代和策略互补两种模式,根据研究需要及实际情况,假设地方政府在征地竞争中存在策略互补性行为;$ {\alpha }_{i} $为各地不可观测的异质性;$ {\theta }_{i}\left(X\right) $则捕捉了外生决定的异质性,具体表达式为

      $$ {\theta _i}(X) = \sum\limits_{h = 1}^H {{\beta _h}} x_i^h + \frac{1}{{{d_i}(\boldsymbol g)}}\sum\limits_{h = 1}^H {\sum\limits_{j = 1}^n {{\boldsymbol \gamma _h}} } {g_{ij}}x_j^h $$ (2)

      其中,$ {x}_{j}^{h} $为决定各个地方政府征地收益异质性的可观测性影响因素;$ {\beta }_{h} $$\boldsymbol{\gamma }_{h}$为相关参数;$ {d}_{i} $为地方政府$ i $的节点度(degree of a node),即网络中具有直接相邻关系的邻居数目。

      社会网络中节点重要性或中心性的测度指标很多,而在网络博弈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中心性指标是Katz–Bonacich网络中心性。定义为

      $$ \boldsymbol M=(\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1}=\sum _{k=0}^{+\mathrm{\infty }}{\phi }^{k}{\boldsymbol G}^{k} $$ (3)

      则个体$ i $的Katz–Bonacich中心性为

      $$ {b_i}(g,\phi ) = \sum\limits_{j = 1}^n {{m_{ij}}} = \sum\limits_{j = 1}^n {\sum\limits_{k = 0}^{ + \propto } {{\phi ^k}} } g_{ij}^{[k]} $$ (4)

      为方便起见,可表示为矩阵形式

      $$ \boldsymbol b(g,\phi )=\mathit{\boldsymbol M}\boldsymbol 1=(\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1}\boldsymbol 1 $$ (5)

      其中,$\boldsymbol 1$$ n $维单位向量;I 为单位矩阵。类似的可以得到加权的Katz–Bonacich网络中心性

      $$ \boldsymbol b_\alpha(g,\phi )=\boldsymbol M \boldsymbol \alpha =(\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1}\boldsymbol \alpha $$ (6)

      在Katz–Bonacich网络中心性中非常关键的是矩阵M,即

      $$ \mathit{\boldsymbol M}=(\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1}=\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phi }^{2}{\boldsymbol G}^{2}+\cdots $$ (7)

      可以将M看作是社会乘子(social multiplier),社会乘子是产生网络效应的关键机制,它可以反映出不同个体在网络中相互影响的级联特性和衰减特征。在社会网络中,个体的行为选择不仅受到邻居的影响,还会受到邻居的邻居的影响,并可一直照此推理下去,这种相互影响机制在网络中具有持续性,直至一定条件下达到收敛。

      博弈中各个地方政府同时选择自己的征地规模以最大化各自的收益函数,由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可以得到最优反应函数为

      $$ \begin{gathered} {y_i}^*(\boldsymbol x,\boldsymbol g) = \mu {\alpha _i} + {\theta _i}(\boldsymbol x) + \phi \sum\limits_{j = 1}^n {{g_{ij}}{y_j}} {\text{ = }}\\\mu {\alpha _i}{\text{ + }}\phi \sum\limits_{j = 1}^n {{g_{ij}}{y_j}} {\text{ + }}\sum\limits_{h = 1}^H {{\beta _h}x_i^h} + \frac{1}{{{d_i}(\boldsymbol g)}}\sum\limits_{h = 1}^H {\sum\limits_{j = 1}^n {{\gamma _h}{g_{ij}}x_j^h} } \hfill \\ \end{gathered} $$ (8)

      式(8)写为矩阵形式${{\boldsymbol y}}^{*}=[\mu \boldsymbol \alpha +\boldsymbol \theta ]+\phi {\boldsymbol G}\boldsymbol y$,求解此方程可以得到博弈均衡的征地规模

      $$ {\boldsymbol y^*} = {[\boldsymbol I - \phi \boldsymbol G]^{ - 1}}[\mu \boldsymbol \alpha + {\mathbf{\boldsymbol \theta }}] = \boldsymbol M[\mu \boldsymbol \alpha + \boldsymbol \theta ] $$ (9)

      如果定义$\omega \left(\boldsymbol g\right)$为网络邻接矩阵${\boldsymbol G}=\left[{g}_{ij}\right]$的最大特征值,则可以得到如下命题:如果$\phi \omega \left(\boldsymbol g\right) < 1$,则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且均衡结果等于相应的加权Katz–Bonacich网络中心性

      $$ y_i^*(\boldsymbol x{\mathbf{,}}\boldsymbol g) = {b_{(\mu \boldsymbol \alpha + \boldsymbol \theta )i}}(\boldsymbol g,\phi ) $$ (10)

      此命题的证明可参照文献[21]附录部分。地方政府$ i $均衡征地规模表达式可具体展开为

      $$ y_i^*(\boldsymbol x{\mathbf{,}}\boldsymbol g) = \sum\limits_{j = 1}^n {\sum\limits_{k = 0}^{ + \infty } {{\phi ^k}{g_{ij}}^{[k]}[\mu {\alpha _j} + {\theta _j}(\boldsymbol x)]} } $$ (11)

      可以看出,纳什均衡的征地规模取决于网络邻接矩阵以及地区异质性因素,式(11)还表明,一个地方政府如果在网络中居于更主导性的地位,即具有更大的Katz–Bonacich网络中心性,那么它也将倾向于选择更大的均衡征地规模。另外,当地区异质性因素的影响作用为正时,均衡征地规模也会增加。很显然,$\phi$反映着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程度,同时也能刻画网络中的策略互补性,竞争互动程度$\phi$的提高会明显增加所有地方政府的均衡征地规模。

      值得指出的是,$\phi$与后文将要讨论的地方政府竞争的空间依赖性其实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空间自回归系数或空间依赖参数的作用机制与网络博弈中$\phi$的作用机制是类似的,而空间权重矩阵与网络博弈模型中的邻接矩阵也具有一定的等价性,这就为本文将地方政府竞争的网络博弈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基础。在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中,我们将基于地方政府征地竞争的最优反应函数表达式构建相应的估计方程,以此为空间计量实证提供理论基础。

    • 空间计量方法其实包含着一个庞杂的模型族,最基本和常用的三种模型分别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更一般化的空间模型为广义嵌套空间模型(General Nesting Spatial,GNS),具体形式为

      $$ \boldsymbol Y=\rho \boldsymbol {WY}+\boldsymbol \alpha {\boldsymbol l}_{n}+\boldsymbol {X\beta} +\boldsymbol {WX }{\boldsymbol \theta} +\boldsymbol u \quad \boldsymbol u=\lambda \boldsymbol {W}{\boldsymbol u}+\boldsymbol \varepsilon $$ (12)

      GNS模型通过施加不同的参数约束可以简化为不同形式的空间模型,直至退化为普通OLS模型[22-23]。空间计量经济学家LeSage和Pace[24]认为SDM模型可作为空间交互效应建模的首选模型,因为在SAR、SEM、SAC以及SDM模型的四类数据生成过程中,SDM模型是唯一可以得到无偏系数估计的模型,而且SDM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退化为SAR模型或SEM模型,这可以通过似然比检验(LR-test)来判别。

      为了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之间的联系,本文以网络博弈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阐述地方政府之间空间竞争的内在机制,并与空间计量实证有效地衔接起来。网络博弈模型中最为关键的网络关系权重G与空间计量中的空间权重W具有非常大的共性,两者可以建立起从理论到实证的有效转化,由此网络模型中的网络效应与空间模型中的空间依赖也紧密地联系和对应起来[25]。值得指出的是,网络分析中广泛使用的Katz–Bonacich中心度指标的关键性部分为$\boldsymbol M=({\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1}={\boldsymbol I}+\phi \boldsymbol G+{\phi }^{2}{\boldsymbol G}^{2}+{\phi }^{3}{\boldsymbol G}^{3}+\cdots$,这被称为社会乘子,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效应作用机制的核心,其中$\phi$反映出策略互动效应。而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空间乘子矩阵为$({\boldsymbol I}-\rho \boldsymbol W{)}^{-1}={\boldsymbol I}+\rho {\boldsymbol W}+{\rho }^{2}{{\boldsymbol W}}^{2}+{\rho }^{3}{{\boldsymbol W}}^{3}+\cdots$,由此可见社会乘子与空间乘子在形式上是等价的,两者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和内在关联性。这也是本文建立网络权重和空间权重内在关联性的基础。

    • 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网络博弈模型,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来检验地方政府竞争对土地征收的影响机制。根据地方政府的最优反应函数,可设定基本的空间面板模型

      $$ {\text{lan}}{{\text{d}}_{it}}{\text{ = }}\rho \sum\limits_{j = 1}^N {{w_{ij}}{\text{lan}}{{\text{d}}_{jt}}} {\text{ + }}\sum\limits_{h = 1}^H {{\beta _h}x_{it}^h} + \sum\limits_{h = 1}^{H'} {\sum\limits_{j = 1}^N {{\theta _h}{w_{ij}}x_{jt}^h} } + {\mu _i}{\text{ + }}{\varepsilon _{it}} $$ (13)

      其中,$ \mathrm{l}\mathrm{a}\mathrm{n}{\mathrm{d}}_{it} $表示第$ i $个省的土地征收面积;$ \mathrm{l}\mathrm{a}\mathrm{n}{\mathrm{d}}_{jt} $表示竞争省份对应的土地征收面积;$ {x}_{it} $表示影响征地的控制变量;$ {u}_{i} $表征省际个体效应,可表现为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用于捕捉遗漏变量的影响;${\varepsilon }_{it}$为随机扰动项;下标$ i $$ t $分别表示省份和年度。而模型中很关键的$ {w}_{ij} $为空间权重,反映了地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空间结构。本文将以空间邻接权重为基础,并同时采用距离权重、距离平方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等多种权重矩阵做稳健性分析,实际操作中对空间权重矩阵实施行标准化。空间自回归系数$ \rho $是本研究中最为关注的参数,它的显著性及符号反映着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如果$ \rho $显著为正,则说明地方政府竞争存在策略互补行为;而如果$ \rho $显著为负,则说明地方政府竞争存在策略替代行为。

      实证研究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土地征收规模,本文使用2004—2017年的省级数据,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分类,包括土地征收总面积、征收农用地面积和征收耕地面积三个类型,数据还可以分为国务院批准执行的征地面积和省级政府批准执行的征地面积两个大类型,这里将其分别称为中央征地面积和地方征地面积。具体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反映地区经济社会特征的控制变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该变量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在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无论是地区经济竞争、招商引资还是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都是主要通过投资实现的;财政压力用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与预算收入之比来表示,可以反映财政激励的作用,考虑到时滞性这里取滞后一年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出对住房及土地的需求力量;工业化程度用第二产业的占比来表示;城镇化率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其中2004年的数据缺失,经过外推预测进行了补充;人口密度为各省平均城市人口密度,人均道路面积则反映出基础设施情况;最后还包括对外开放度,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与外界的联系程度,该变量使用对外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进出口总额使用相应年份的平均汇率统一折算为人民币单位。实证分析中土地征收面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均进行对数化处理,其余则无需对数化。以上各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EPS数据平台。西藏地区由于数据缺失较多而未包含在内,所以实际使用了30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

    • 首先基于空间邻接权重进行估计,采用空间面板SDM模型为基准,但为了便于模型比较和选择,本文也估计了空间面板SAR模型,结果汇报于表1中。表1中第(1)列为空间面板SAR模型的估计结果,第(2)列~第(4)列分别为使用征地总面积、农用地及耕地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面板SDM模型估计结果,其中Wx对应的分列为空间滞后自变量的估计系数。为了检验空间面板模型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这里进行了相应的Hausman检验,结果列于表1中最后两行。检验结果表明选择固定效应较好,面板SAR模型和SDM模型均拒绝了随机效应。

      表 1  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策略互动估计

      变量(1) ln(总面积)(2) ln(总面积)(3) ln(农用地)(4) ln(耕地)
      MainMainWxMainWxMainWx
      策略互动参数$ \rho $0.455***0.463***0.452***0.477***
      (0.051)(0.050)(0.052)(0.050)
      固定投资Invest0.460**0.439**−0.0980.496**0.1340.564***−0.051
      (0.196)(0.202)(0.337)(0.208)(0.350)(0.200)(0.336)
      财政压力Fisgap0.170*0.1160.310**0.1370.308**0.242**0.278*
      (0.092)(0.098)(0.149)(0.102)(0.154)(0.097)(0.148)
      城镇化Urban2.358*3.956***−4.927***4.102***−5.675***3.784***−5.542***
      (1.270)(1.387)(1.789)(1.431)(1.850)(1.374)(1.775)
      工业化Indus3.687***2.878***2.610***2.452***
      (0.547)(0.561)(0.580)(0.556)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349**0.1890.1250.129
      (0.158)(0.189)(0.195)(0.187)
      人均道路面积Road0.264**0.1230.1610.195*
      (0.114)(0.114)(0.118)(0.113)
      人口密度Popden0.0150.0260.0490.022
      (0.052)(0.051)(0.052)(0.050)
      对外开放度Open−0.287−0.518**1.514***−0.570**1.461***−0.531**1.575***
      (0.215)(0.228)(0.400)(0.235)(0.413)(0.226)(0.396)
      Obs.420420420420420420420
      id30303030303030
      Hausman Test26.5034.4034.4034.5534.5551.6151.61
      Hausman p−value0.0020.0010.0010.0010.001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模型选择中常用的LM检验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LM检验主要用于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模型的检验和比较,而对于具有嵌套性的模型之间的判别就不适用,所以要在SAR、SEM和SDM等空间模型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则采用似然比检验(LR-test)更为合适。似然比检验(LR)定义为:$ LR=-2[{L}_{R}-{L}_{U}]\sim $$ {\chi }^{2}\left(q\right) $,其中$ {L}_{R} $$ {L}_{U} $分别为约束模型(SAR或SEM模型)和无约束模型(SDM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值,该统计量渐进服从自由度为约束数目的卡方分布。这里采用似然比检验来判别是选择SAR模型还是SDM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似然比统计量为28.64,对应p值接近0,所以可以拒绝SAR是SDM的嵌套模型,由此应该选择SDM模型为宜。后文均将以固定效应面板SDM模型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

      表1中的估计结果来看,反映地方政府策略互动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说明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的竞争中存在策略互补行为,即当周边省份的征地规模扩大时,本地区的征地规模也会跟着扩大,由此表现出一种相互模仿和趋同的现象。这直接解释了各地大建开发区、大规模“圈地”的普遍现象,根源在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激励的驱动。无论是出于招商引资,还是为了获得土地经营收益,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资源的内在动机都会驱使他们大规模征地。所以,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行为。

      对于模型中各个自变量的估计系数,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其经济含义解读不同于常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不应该直接套用常规的估计系数解释方法。简单地以空间滞后自变量的估计系数来解释空间溢出效应是不妥的,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计算相关自变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以间接效应来刻画该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另外,没有空间滞后自变量的影响因素也存在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而且某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应该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总得到的总效应来刻画,总效应的数值及显著性与空间计量模型中的估计系数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点与常规计量模型是非常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空间依赖参数也并不能有效地反映空间溢出效应,合理的途径应该是测算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以间接效应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考虑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地区不同而变化,所以一般是计算各个解释变量的平均效应。对于SDM模型,$ {X}_{ik} $$ {y}_{i} $的平均总效应为${N}^{-1}{i}_{N}^{\mathrm{\text{'}}}({{\boldsymbol I}}_{N}-\rho \boldsymbol W{)}^{-1}({{\boldsymbol I}}_{N}{\beta }_{k}+\boldsymbol W{\theta }_{k}){i}_{N}$,平均直接效应为${N}^{-1}\mathrm{t}\mathrm{r}[{({{\boldsymbol I}}_{N}-\rho \boldsymbol W)}_{ii}^{-1}{({{\boldsymbol I}}_{N}{\beta }_{k}+\boldsymbol W{\theta }_{k})}_{ii}]$,而平均间接效应则为前两者之差。因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应该解释成等于这两种效应之和,远比OLS模型的系数解释要复杂得多,这两种效应不仅取决于解释变量及空间滞后解释变量的系数,空间自回归的系数大小,还取决于空间权重矩阵。

      本文根据估计结果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并根据征地总面积、征收农用地及征收耕地进行了分类。

      表 2  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计算结果

      变量征地总面积征收农用地征收耕地
      DirectIndirectTotalDirectIndirectTotalDirectIndirectTotal
      固定投资
      Invest
      0.463**0.2160.6790.553**0.6271.180*0.605***0.4131.018*
      (0.210)(0.522)(0.595)(0.216)(0.531)(0.604)(0.209)(0.531)(0.606)
      财政压力
      Fisgap
      0.161*0.618***0.779***0.181*0.616***0.797***0.293***0.684***0.977***
      (0.094)(0.228)(0.251)(0.097)(0.231)(0.254)(0.093)(0.232)(0.256)
      城镇化
      Urban
      3.437***−5.486**−2.0483.501***−6.582**−3.0813.158**−6.721**−3.563
      (1.313)(2.699)(3.008)(1.353)(2.743)(3.046)(1.303)(2.741)(3.060)
      工业化
      Indus
      3.057***2.216***5.272***2.763***1.919***4.682***2.615***1.990***4.605***
      (0.569)(0.520)(0.986)(0.588)(0.491)(0.991)(0.567)(0.511)(0.999)
      人均可支配收入
      Incom
      0.2200.1550.3750.1520.1020.2530.1570.1150.272
      (0.192)(0.137)(0.326)(0.198)(0.136)(0.331)(0.191)(0.144)(0.333)
      人均道路面积
      Road
      0.1350.1000.2350.1750.1250.2990.212*0.1650.376*
      (0.120)(0.094)(0.212)(0.124)(0.095)(0.217)(0.120)(0.103)(0.220)
      人口密度
      Popden
      0.0260.0180.0440.0500.0340.0840.0220.0150.037
      (0.055)(0.040)(0.095)(0.056)(0.040)(0.095)(0.055)(0.042)(0.097)
      对外开放度
      Open
      −0.3462.160***1.814**−0.413*2.005***1.592**−0.3452.295***1.949***
      (0.229)(0.640)(0.710)(0.236)(0.649)(0.719)(0.227)(0.653)(0.725)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以总效应为基础解释各个影响因素对土地征收规模的影响作用,从表2中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农用地还是耕地,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征收规模的扩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且显著性水平达到10%。投资对应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值,间接效应也为正值但不显著,这说明在空间邻接的作用机制下,固定投资对土地征收的直接效应非常显著且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压力对土地征收规模的扩大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且显著性水平也都达到1%。财政压力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也都显著为正,这表明财政压力不仅具有对土地征收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存在空间上的间接溢出效应。财政压力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周边邻近省份的财政压力会对本省征地规模产生影响,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应该在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竞争,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税收层面的逐底竞争和财政支出层面的模仿竞争,这就使得财政压力在地方政府之间具有传染性,由此产生溢出效应。

      城镇化对土地征收的影响存在两种相反的力量,其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却显著为负,且远大于直接效应,由此使得对征地规模影响的总效应为负值,不过显著性水平不高。由此可见间接的负向溢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减少征地,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周边地区城镇化程度提高,会通过竞争机制将本地的人口资源吸引到周边地区,从而使得本地的人口资源减少,土地需求也由此减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人口流动性加大,这种负向的溢出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工业化程度对征地规模的扩大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者都很显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密度对征地规模扩大的影响作用则不显著,基础设施水平仅对耕地征收规模扩大有正向影响。最后,对外开放程度对土地征收的影响作用也存在两种相反的力量。其直接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向作用,原因可能在于本地开放度的提高使得服务业等比重较大从减少用地需求,而周边省份开放度的提高则可能对本地形成溢出效应,并扩大用地需求,所以间接的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正值。两种相反效应的综合结果使得对外开放度对征地规模扩大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

    • 空间权重的选取对于空间计量实证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检验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于估计结果的敏感性及回归结论的稳健性,选取了三种替代权重矩阵:距离权重、距离平方权重以及经济距离权重。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元素$ {w}_{ij} $反映了省区之间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且所有对角线元素$ {w}_{ii}=0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省区被看作是自己的空间邻居。对于距离权重矩阵的设定,$ {w}_{ij} $可表示为$ {w}_{ij}=1/{d}_{ij} $,其中$ {d}_{ij} $表示省份$ i $的省会城市与省份$ j $的省会城市之间的地表距离。在此基础上,设定距离平方权重矩阵,$ {w}_{ij}=1/{d}_{ij}^{2} $,即使用地理距离平方的倒数,这种距离权重类似于引力法则机制,并且反映出更大的地理衰减效应。经济距离权重的设定是以经济发展水平的相近程度为基础,采用样本期内任意两省人均GDP均值的量差的倒数表示,即${w}_{ij}=1/\left|\bar{{gdp}_{i}}-\bar{{gdp}_{j}}\right|$。分别基于三种不同权重矩阵并以征地总面积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估计,所得结果列于表3中,表3中的Hausman检验均支持选择固定效应的面板SDM模型。

      表 3  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策略互动估计

      变量(1)距离权重(2)距离平方权重(3)经济距离权重
      MainWxMainWxMainWx
      策略互动参数$ \rho $0.592***0.504***0.386***
      (0.070)(0.061)(0.054)
      固定投资Invest0.481**0.6750.359*0.4500.399*0.210
      (0.206)(0.598)(0.208)(0.451)(0.225)(0.421)
      财政压力Fisgap0.1330.577**0.1180.502**0.0640.386**
      (0.103)(0.265)(0.102)(0.223)(0.109)(0.163)
      城镇化Urban4.285***−9.429***3.771***−8.237***2.923**−4.952*
      (1.336)(3.608)(1.344)(2.434)(1.388)(2.777)
      工业化Indus2.156***2.710***2.755***
      (0.602)(0.581)(0.635)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4620.553**0.149
      (0.363)(0.270)(0.293)
      人均道路面积Road0.212*0.1270.181
      (0.117)(0.122)(0.118)
      人口密度Popden0.0190.0190.049
      (0.051)(0.051)(0.052)
      对外开放度Open−0.2861.871***−0.3631.336***−0.420*0.997**
      (0.219)(0.660)(0.224)(0.377)(0.254)(0.490)
      Obs.420420420420420420
      id303030303030
      Hausman Test36.55034.40035.83035.83051.5751.57
      Hausman p−value0.0010.0010.0010.001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估计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权重矩阵,土地征收的空间自回归系数都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值,估计结果表现出相当好的稳健性。基于距离权重及距离平方权重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相对偏大,这主要是因为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中,各省的邻居数目变多,由此强化了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互动效应。所以总的来说,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的竞争中存在明显的策略互补行为,而且这种竞争互动效应是十分稳健的。其他估计系数方面差异性都较小,保持着很好的一致性。

      为了解释不同变量对土地征收的影响作用,以评判其稳健性,进一步计算出不同空间权重下各个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结果如表4所示。

      表 4  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计算结果

      变量距离权重距离平方权重经济距离权重
      DirectIndirect Total DirectIndirectTotalDirectIndirectTotal
      固定投资Invest0.549***2.410*2.958**0.429**1.2671.696**0.443*0.6021.045
      (0.211)(1.351)(1.380)(0.212)(0.791)(0.831)(0.227)(0.603)(0.636)
      财政压力Fisgap0.168*1.607***1.775***0.167*1.098***1.265***0.0970.639***0.735***
      (0.098)(0.560)(0.564)(0.096)(0.378)(0.387)(0.103)(0.216)(0.229)
      城镇化Urban3.986***−16.897**−12.9113.279**−12.516***−9.237**2.692**−6.180−3.488
      (1.289)(7.729)(7.901)(1.306)(4.304)(4.625)(1.323)(3.982)(4.229)
      工业化Indus2.210***3.084***5.295***2.820***2.615***5.436***2.825***1.614***4.438***
      (0.598)(1.168)(1.621)(0.582)(0.724)(1.174)(0.628)(0.448)(0.990)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4790.6391.1180.576**0.537*1.114**0.1510.0830.233
      (0.362)(0.518)(0.861)(0.269)(0.284)(0.538)(0.295)(0.174)(0.466)
      人均道路面积Road0.221*0.3240.545*0.1330.1300.2630.1910.1110.302
      (0.119)(0.220)(0.329)(0.126)(0.131)(0.254)(0.120)(0.076)(0.193)
      人口密度Popden0.0210.0250.0460.0200.0170.0370.0510.0290.080
      (0.055)(0.079)(0.133)(0.056)(0.053)(0.108)(0.056)(0.033)(0.088)
      对外开放度Open−0.1974.164***3.967**−0.2652.242***1.977**−0.3561.303*0.947
      (0.218)(1.592)(1.646)(0.221)(0.728)(0.801)(0.239)(0.693)(0.724)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表4中的结果显示,在距离权重和距离平方权重下,投资对土地征收影响的总效应均显著为正,都是直接效应更为显著。在三种权重矩阵下,财政压力对土地征收规模影响的总效应都是显著为正的;工业化对土地征收规模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也是显著为正;城镇化对土地征收规模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表现出相反的两种作用力量。而对外开放度对土地征收规模的影响也都表现为相反的两种力量。这些结果与空间邻接权重下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所以研究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空间权重的变化不会影响本文做出有说服力的整体研究结论。

    • 樊纲等[26]很早就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既表现出“兄弟竞争”,也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同一领域的“父子争议”。在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普遍存在,同时中央政府的决策也会对地方政府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如在经济建设中,中央政府批准设立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之后,地方政府往往会跟随中央政府的步伐批准设立各种地方性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这既是为了招商引资的竞争,也是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的政策。国外有研究检验了财政竞争中存在的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问题[27-28];王美今等[29]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也检验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中存在的横向策略互动和纵向共同反应行为。那么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竞争中,横向策略竞争与纵向共同反应是否并存呢?如果存在纵向共同反应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性,是跟随效仿还是背道而驰?这些正是下文要深入探讨的。

      本文通过加入中央政府的土地征收政策变量,对前文中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征地模型进行扩展,此时的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征地竞争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模式,将地方政府的收益函数设定为

      $$ {u}_{i}\left(\boldsymbol y,\boldsymbol g\right)=\left[\mu {\alpha }_{i}+{\theta }_{i}\left({\boldsymbol X}\right)\right]{y}_{i}-\frac{1}{2}{y}_{i}^{2}+\phi \sum _{j=1}^{n}{g}_{ij}{y}_{i}{y}_{j}-\frac{\lambda }{2}{({y}_{i}-\stackrel-{yc})}^{2} $$ (14)

      其中,$ \bar{yc} $为当年中央政府批准的平均征地面积,且相对于地方政府批准的征地面积来说是外生给定的;$ \lambda $表示地方政府征地决策对中央政府征地决策的反应特性及程度,最后一项其实反映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征地政策偏离程度的收益。如果$ \lambda > 0 $,则地方政府偏离中央征地政策越少其损失就越小,由此表现出对中央政府征地决策的跟随效应,如果$ \lambda < 0 $,则地方政府偏离中央征地政策越多其收益就越大,由此表现出对中央政府征地决策的背离效应。结合中国式分权制度的现实条件,本文预期$ \lambda > 0 $,不过为了更严谨地证明该猜想,后文将通过空间计量实证进行验证。基于上述收益函数,求解地方政府收益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反应函数为

      $$ {y}_{i}^{*}\left({\boldsymbol X},\boldsymbol g\right)=\frac{\lambda }{1+\lambda }\stackrel-{yc}+\frac{\lambda }{1+\lambda }\left[\mu {\alpha }_{i}+{\theta }_{i}\left({\boldsymbol X}\right)\right]+\frac{\phi }{1+\lambda }\sum _{j=1}^{n}{g}_{ij}{y}_{j} $$ (15)

      由以上最优反应函数可以设定如下的空间面板模型

      $$ {Z_{it}}{\text{ = }}\rho \sum\limits_{j = 1}^N {{w_{ij}}{Z_{jt}}} {\text{ + }}\delta Z{C_t} + \sum\limits_{h = 1}^H {{\beta _h}x_{it}^h} + \sum\limits_{h = 1}^H {\sum\limits_{j = 1}^N {{\theta _h}{w_{ij}}x_{jt}^h} } + {\mu _i}{\text{ + }}{\varepsilon _{it}} $$ (16)

      其中,$ {Z}_{it} $表示第$ i $个省的省级政府批准的土地征收面积;$ {Z}_{jt} $表示横向竞争省份对应的土地征收面积;$ Z{C}_{t} $表示中央政府征地政策变量,该变量为中央政府批准给各省当年征地面积的平均值,这可以看作不随省份个体而只随时间变化的共同因子变量;$ {x}_{it} $表示影响征地的控制变量;$ {u}_{i} $表征省际个体效应,可表现为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用于捕捉遗漏变量的影响;${\varepsilon }_{it}$为随机扰动项;下标$ i $$ t $分别表示省份和年度。而模型中很关键的$ {w}_{ij} $为空间权重,反映了地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空间结构。下文将采用空间邻接权重、距离权重、距离平方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等多种权重矩阵,实际操作中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行标准。空间自回归系数$ \rho $和中央政策变量系数$ \delta $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参数,它们的显著性及符号反映着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 \rho $反映出横向策略竞争,如果$ \rho $显著为正,则说明地方政府的征地竞争存在策略互补行为;而如果$ \rho $显著为负,则说明地方政府的征地竞争存在策略替代行为。$ \delta $反映出纵向共同反应,如果$ \delta $显著为正,则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存在对中央政府的跟随效应;如果$ \delta $显著为负,则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存在对中央政府的背离效应。当两者同时显著时,则说明横向策略竞争与纵向共同反应并存。

      这里基于面板SDM模型进行估计,并使用Hausman检验判断是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在四种权重矩阵的设定下,Hausman检验均拒绝了随机效应,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实证基础。具体的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第(1)~第(4)列分别对应于邻接权重、距离权重、距离平方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的估计结果。

      表 5  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横向竞争和纵向反应

      变量(1)邻接权重(2)距离权重(3)距离平方权重(4)经济距离权重
      MainWxMainWxMainWxMainWx
      横向竞争$ \rho $0.308***0.403***0.338***0.278***
      (0.059)(0.099)(0.073)(0.061)
      纵向反应$ \delta $0.220***0.166**0.212***0.192***
      (0.066)(0.077)(0.070)(0.069)
      固定投资Invest0.701***−0.670*0.717***−0.1890.642***−0.5090.449*0.093
      (0.216)(0.362)(0.220)(0.650)(0.222)(0.484)(0.236)(0.447)
      财政压力Fisgap0.1630.329**0.241**0.4450.223**0.2870.1510.253
      (0.105)(0.159)(0.110)(0.290)(0.109)(0.240)(0.115)(0.174)
      城镇化Urban2.757*−2.2563.199**−5.4152.305−3.6322.478*−3.100
      (1.481)(1.929)(1.422)(3.944)(1.429)(2.650)(1.462)(2.983)
      工业化Indus3.097***2.519***2.972***3.178***
      (0.613)(0.650)(0.632)(0.675)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0.2290.5240.499*0.094
      (0.205)(0.397)(0.292)(0.316)
      人均道路面积Road0.1260.243*0.1780.198
      (0.122)(0.125)(0.130)(0.124)
      人口密度Popden0.018−0.005−0.0020.034
      (0.054)(0.055)(0.055)(0.055)
      对外开放度Open−0.1021.877***−0.0022.900***−0.0231.748***−0.0391.092**
      (0.244)(0.433)(0.234)(0.761)(0.239)(0.411)(0.269)(0.524)
      Obs.420420420420420420420420
      id3030303030303030
      Hausman Test40.64040.64049.40049.40048.74048.74057.54057.540
      p-valu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表5中结果可以看出,无论选取哪种空间权重矩阵,中央政府征地政策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值,且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这表明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存在明显的跟随效应,中央政府扩大征地规模会诱导地方政府也扩大征地规模。反映横向策略竞争的空间自回归参数$ \rho $,在四种权重矩阵下的估计结果均显著为正。还值得指出的是,空间自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相比于没有考虑纵向反应的表1表3中的估计结果来说明显变小,这表明地方政府横向策略互动程度明显降低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表现出的策略竞争有相当一部可能是源自对中央政府的纵向共同反应。这样的估计结果其实与前面理论模型中的最优反应方程也是具有一致性的,当$ \lambda > 0 $时,式(15)中策略互动项前面的参数会变小。表5中其他相关系数的估计结果也都与前文中的相关估计结果较为一致。

      最后说明一下中央征地与地方征地决策中的内生性问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方面,中央政府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且其政策制定具有先行特征,现实中的中央政府一般不大可能对各个地方政府的决策做出不同反应,尤其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决策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因此中央政府批准土地征收的决策在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决策当中往往被认为是外生的,我们的估计结果由此也是十分可信的,可以认为不存在中央征地政策变量的内生性偏误问题。综合以上估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既存在着横向策略互补,同时也存在着对中央政府的纵向追随反应。

    • 在中国“以征地谋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下[30],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成为各地大规模征地背后的重要激励因素。本文通过引入网络博弈模型刻画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竞争性行为,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以验证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实现了网络模型与空间计量的有机融合。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发现,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实存在显著的策略互补竞争,周边地区征地规模的增加会使得本地的征地规模也扩大。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策略竞争都是很稳健的。与以往的空间计量实证研究不同,本文主要通过计算土地征收各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分析相关变量的作用效果及溢出效应,发现投资对土地征收规模的影响主要在于直接效应,财政压力对土地征收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且表现得都很稳健。城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向溢出效应,工业化对土地征收规模的扩大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直接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均很显著。本文还进一步的拓展了网络博弈模型,加入中央政策变量以刻画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纵向共同反应,实证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既存在横向策略竞争,也存在着对中央政府的纵向共同反应,即表现出横向竞争和纵向跟随并存的行为。

      本文的理论及实证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在土地征收规模的扩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征地冲动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根源。中国式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与西方民主体制下的标尺竞争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中,中央政府设定具体标尺,各级政府只需对上负责,这也是地方政府征地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跟随效应的原因。正如前文中指出的,西班牙民主体制下的地方政府在竞争中会考虑到选民集团的压力而减少土地开发,然而中国的征地过程中农民群体并没有多少发言权,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几乎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就带来截然相反的效果,土地开发及征地规模在竞争的推动下不断扩大。相应的政策启示是:要想真正有效地控制征地规模的扩大,并使得土地征收真正为了公共利益而为,那么赋予农民群体一定程度真正的“发言权”,引入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或许是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征地冲动的药方之一。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