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程,可以多来几门”


——bob手机在线登陆慕课建设纪实

 


 
 

  “What is material?”(什么是材料?)

  “What is mechanics?”(什么是力学?)

  “What is the mechanics of materials?”(什么是材料力学?)

  这样的三连问,来自于一个北理工人“朋友圈”的“爆款”小视频,黑白电影般的画面里,几位老师“酷帅”亮相,站在高速旋转的车床前,被拍摄得宛如好莱坞大片中的主角。然而,这酷似电影般的视频,却来自于《材料力学》慕课的宣传片,这也是北理工的第一门全英文慕课。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自2012年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慕课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主导权、话语权争夺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被喻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场海啸”。 2015年,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关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为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指明了方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高度关注、研究慕课建设及其发展趋势,并从建设之初就确定了慕课建设要体现“北理特色、一流水平”,将其列为学校长期教研教改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初,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作为国际上首次由官方评选推出的慕课精品课程,所推出的490门课程代表了中国慕课的最高水平。其中,bob手机在线登陆有7门课程从3000门课程中脱颖而出,入选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三届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中,北理工荣获“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2017年度优秀组织奖”。

“这样的学习,我喜欢”

管理运筹学慕课一幕

  “最开始,我选择用韩伯棠老师的慕课来预习,是为了能提前感受韩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说起预习的初衷,许雅琳出发点非常简单。但是,当小许发现慕课学习的方便后,她便把慕课自学变成了课下复习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学习‘单纯形法’这一概念时,我没有很好理解,所以在课下就用慕课来帮助学习,结果发现慕课内容不仅很吸引人,最重要的是能随时随地、反反复复地学,以往课堂上没能及时掌握的重点难点,有了慕课以后,就再也不用发愁了。用慕课学习,我很喜欢。”

  “二维码扫一扫,究竟扫到的是什么?”在大学计算机慕课中,类似“二维码是什么?”的每周一个小故事,其实是课程的“知识扩展”模块,除此之外,还有“虚拟实验”、“软件应用”以及“百家视点”等,这些都是教学团队为了增强课程吸引力,精心设计的创意教学模块。“通过多元和灵活的课程模块配置,程度不一的读者都能在我们的慕课上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现在不仅有大学生参与,很多高中生也加入了我们的慕课学习,打响了北理工计算机的品牌。” 该课程负责人李凤霞介绍,“截至目前,大学计算机慕课已累计为25万人次的学生提供了课程服务。”

  学习者的选择就是对慕课教学质量的真实评价。“有次跟在广东上大学的高中同学聊天,得知他们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上咱们北理工韩伯棠老师的慕课。”许雅琳诧异之外,更多的是自豪。“这样的课程,可以多来几门!”

  截至目前,北理工共建设了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命、管理学等多个门类在内的41 门慕课,累计上课人次近200万,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均位居前列。

“这样的课程,我们很用心”

嵩天副教授在学校录播教室进行慕课录制

  “编程可以很艺术,也可以很浪漫。编程这么有趣,怎么忍心不拉你下水?”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慕课课程负责人,北理工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嵩天已然成为一名慕课“网红”,而开头这句诙谐幽默的话语,正是他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精心设计的“广告词”。

  2018年3月13日,第6次改版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以全新内容、全新视频、全新模式再次上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编程语言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所教授的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与社会发展并跑或是领跑。”不断改版的背后,是教学团队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教学质量的精益求精。正是这种“较真”,让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累计选课达到32.1万人次,用户量持续增加。

  为了将线性代数这门基础数学课程搬上慕课,教师孙良带领团队,将十几年的成熟教案全面“推翻”,按照慕课特点,重新架构,拿出了630分钟的66个精彩小视频。慕课能否精彩,“台前幕后”都是硬功夫,相较传统课程,慕课不仅要围绕知识点,将线下课堂的“大口咀嚼”改为线上的“小口细品”,所呈现的课程视频也必须达到高标准。“刚开始缺乏经验,不顺利的时候,曾经出现了录制一整天最后只能挑选出10分钟视频可用的情况。”主讲微积分的徐厚宝作为学校第一批慕课的“开拓者”,回忆起几年来的慕课之路,感慨良多。

大学物理慕课教师团队

  慕课为了实现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安排,并保证学习质量,要求必须提供“全天候”的在线答疑、讨论和指导,这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前答疑只能向老师当面请教,自从选修大学物理的慕课翻转课堂后,答疑可以随时在网上提出。有一次我晚上九点提问,老师九点半就回复我了,让我出乎意料。” 201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徐晨,对“客服效率”觉得不可思议。

  这不可思议的背后,倾注了教师团队不分昼夜的辛苦付出。“胡老师已经成了‘低头族’了,开了慕课以后,她就做到实时通过手机在线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教务处负责慕课建设的刘畅,谈起大学物理主讲教师胡海云,佩服不已。

  无论线上线下,教师永远是课程的灵魂。没有真实的课堂,网络让课程的受众更广泛,交流更密集,慕课内容必须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这种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只有更高。因此,北理工遴选了一批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投入到慕课建设之中,不仅有国家级教学名师韩伯棠,北京市教学名师李凤霞、胡海云、张京英、薛庆,还有深耕教学一线、深受学生喜爱的徐厚宝、孙良、赵自强、嵩天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慕课受众面如此之大,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提升学生获得感和幸福感中能发挥特别积极的作用,学校有需要,学生有需求,我们义无反顾。”韩伯棠老师说。

“为学生呈现最精彩的慕课”

  早在2005年,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就开始了对网络教学的探索,将在线讨论、在线教学管理、翻转课堂等新概念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所建设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不仅开创国内高校先河,也催生了北理工的网上学习社区,显现了“前慕课”的特点。

  2012年起,学校设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近400万元经费,全面启动了慕课课程建设,并采取自主建设、优质课源引进和多校共建方式推动慕课内涵式发展。2017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化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借鉴MOOC平台,实施翻转式、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基础课程群、所有公共课群的网络化课程全覆盖。”运用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模式,已列入北理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

暑假期间,高玄怡老师在录制电工和电子技术实验的慕课课程

  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产品,要想打造精品,必须汇集优质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2013年底,学校教务处与党委宣传部合作,充分挖掘校电视台的技术优势,共同建立了慕课制作基地,让老师们不出校园就可以方便地享受专业化录制技术支持。“我们将一大一小两个录播室进行了改造,教务处为教师们配备了平板电脑等设备,校电视台安排专人指导,基本满足了老师们的各种录制需要。”校电视台副台长秦军老师介绍说。五年来,基地共承担了36门慕课的录制工作,录制时长总计约为3000小时。

  “我们录课一般都是集中在暑假期间,相关部门的同志也陪着我们加班加点,为课程顺利制作提供周到的服务。”徐厚宝十分感慨。

  除了资金保障和平台建设,学校通过教改立项等方式,培育了“MOOC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基于慕课面向多元化专业bob真人app下载的大学物理模块化分层次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为代表的一批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引导基于信息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有效推动慕课教学水平提升。

学生在“乐学”校内网络教室里进行自学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更多的教师采用慕课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为慕课建设营造氛围,学校还建立了“乐学”校内网络教室,每学期可为近千门课程提供服务,并提供全过程的网络教学支持,有效地解决了多校区教学、师生异地交流等问题。目前,校内“乐学”与校外“中国大学MOOC网”,共同形成了北理工信息化课程平台。MS(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和MR(慕课+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慕课+线下课堂等改革也已经取得成效。

  “要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MDP的建设”,2018年学校又将“课前MOOC,通过信息化平台先期开展学习,掌握基本知识;课上Discuss,开展讨论;课后Project,以实际的项目锤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方向。

  未来,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动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将继续加大深度融合,慕课迎来2.0模式,如何在互联时代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创造力,慕课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为学子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附:bob手机在线登陆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