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报】科研中,院校是第一领跑者——访bob手机在线登陆马宝华教授


《中国军工报》2007年3月2日第15版
本社记者  魏勤  任旼

    bob手机在线登陆“引信技术”学科始建于1954年,创始人为我国已故著名机械设计专家李维临教授。该学科在目标探测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安全系统控制、机器人技术、系统分析及数学仿真等研究领域已形成特色。“引信技术”学科目前以马宝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形成一个老中青结合的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术集体。马宝华教授,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及访问学者30余人,曾担任总设计师主持设计某通用机械触发引信系列等三个系列化产品,参与主持编制全国引信技术“七五”到“十五”预先研究计划指南。日前,本社记者专访了马宝华教授。

联系实际 理论才有用武之地

    1957年,马宝华以“优等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bob手机在线登陆)引信技术专业。“去最艰苦的地方,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是马宝华的最初梦想,青海、甘肃、大西北是马宝华憧憬的大有作为的天地。因此,毕业后,留校任教让他着实闹了一阵情绪。然而,马宝华从此与“引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整整50年,成为这个领域的技术权威。
    念书的时候,马宝华就听说苏联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是自己去工厂联系,使学生在念书期间就经受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在当时的苏联专家倡导下,马宝华的毕业设计也是在工厂进行的。大学毕业留校后,他多次带领学生到山西、陕西、吉林等地的军工企业实习,到生产加工第一线观摩实习。毕业之后的六七个春节,他都是在工厂度过的。马宝华说:“当时有些老师怕到工厂去,自己学的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担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我愿意到工厂去,感到自己学的理论有了用武之地,想想后来在学术研究上的成绩和发展,非常得益于年轻时到生产第一线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历和经验,而且这么多年我一直坚守这个原则。”
    马宝华讲授“引信设计”有20多年的历史。说到讲这门课程,马宝华很有感慨地说:“年轻时讲引信设计这门课程,最苦恼的是我自己都没有设计过引信,怎么能讲好引信设计呢?要讲好引信设计,我自己必须要设计过引信,有了第一手的实践和感受,才能讲得好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生产引信的图纸都来自苏联,完全是照搬苏联的一套。等国家决定自行研制引信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来了。直到1970年,通过“开门办学”,马宝华、王宝兴、谭惠民等几位老师到由部队技术学校改造的引信厂参加建厂和新产品转厂生产工作,有了参与研制引信的机会。虽然当时多半是以国外引信为母型进行仿研,但毕竟使他们有了亲身参与从引信设计到生产全过程的机会。为了早出成果,他们还特意请来当时还在挖防空洞“劳动改造”的李维临教授指导。他们每周陪着李维临老师往来于通县,每次都是凌晨出发,倒三次公共汽车才到通县。马宝华回忆说:“李维临老师年纪大,身体不太好,我们年轻,每次挤公共汽车都是我们抢先挤上去给他抢个座位。虽说那几年很辛苦,李老师常说他最高兴的几年就是1970年以来和我们奔波于通县的那几年。”这几年也为bob手机在线登陆引信技术学科以及马宝华等老师的教学科研事业其后的突飞猛进奠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坚实基础。
    1983年,马宝华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的企业和学校联系非常紧密。日本的企业在大学设立奖学金,拿了奖学金的学生毕业之后要到此企业工作,在日本的岛津制作所研发中心,有两层楼是给高中学生做物理、化学实验的。“日本的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高水平的人才竞争的触角已经伸到了高中生,吸引高中生做实验发现学生的才智和创新潜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由此看出企业和学校联系紧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从此,马宝华更加重视与生产企业的联系,每年他都抽出大量时间到有关工厂去做调研、做技术指导、做项目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令马宝华受益匪浅,而且也令他的学生受益匪浅。如今,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技术骨干,有些已成为国内知名专家。

预先研究 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

    与企业的广泛结缘为他们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马宝华说:“经常有些企业来找我们,要我们出主意,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如果我们自己不好好学习,出的主意是好主意还是坏主意,对企业影响就大了。”
    一个“通用机械触发”引信项目救了安徽一个军工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5年,久处困境的一个安徽军工企业的老总从合肥专程到苏州,请在苏州开会的马宝华以及军方的几位专家到工厂,经过考察和讨论,这个军工企业参与了马宝华和湖南一家军工企业正在研制的项目,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双方通力合作,“通用机械触发引信”用两年多的时间研制成功,定型生产,安徽这家军工企业当年扭亏,产值增长6倍,并以此为基础,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说到技术创新不能不提预先研究,这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预先研究是为了解决装备型号研制的关键技术,所以一定要瞄准型号需求。作为工科学科,预先研究主要是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对应用基础研究十分重视,从“七五”开始研究经费不断增加。
    把预先研究的成果向型号研制转移。20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条路。马宝华在长期的研究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将研究成果变成产品,使企业有了效益才能发展生产力,而将产品预装部队就变成了战斗力。搞预先研究就是把这些成果既变成生产力让企业见到效益,又变成能够和敌人进行有效抗衡的精良装备,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引信的两项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引信要让战士用起来放心,对歼灭敌人有信心”是马宝华对使用引信一个简单又复杂的理念。谈起放心,我国以前引进苏联的迫击炮引信,在部队训练中多次出现“膛炸”,这一直是 “引信人”所悸动的伤痕,也是最不能让战士们放心的“隐患”。因此,从1994年开始,按照部队的需求,开始围绕解决“膛炸”问题研制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特征的引信,1997年定型设计,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作战效能。自此,我国有了第一个自行研制具有“三化”特征的引信。从此,迫击炮引信“膛炸”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项技术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的性能可以和国际上最先进的同类迫击炮引信抗衡,到现在仍然不失它的先进性。

产学研自主创新  高校要跑第一棒

    在谈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时,马宝华形象地比喻说:“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自主创新像跑接力赛,第一棒探索性研究和第二棒应用基础研究应由高校为主跑,第三棒和第四棒工程研制与试验应由工厂为主跑。所谓接力赛跑,不是学校和企业竞争,而是企业和学校融洽合作。高等学校不要试图包打天下,特别是搞武器装备的,一定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
    马宝华将确定自主创新课题和新产品研发项目概括成四句话:科学预测,全面跟踪,周密谋划,超前站位。科学预测是预测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新需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武器装备带来的影响,从而对所应开展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进行科学预测,当一个事情处于朦胧状态时就应努力去看清晰,如果等大家都看清楚了再开始动手研究,就已经落伍了。全面跟踪是要全面搜集国外资料和动态信息,知道国外是怎么做的,他们遇到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以资借鉴。周密谋划就是要对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进度、研究队伍的组织和研究分工等做出统筹安排。超前站位就是力争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始终处于前列或领先位置,当人家想干这件事时,我们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说起这些年与企业合作的成绩时,马宝华无不自豪地说,我校的团队与工厂合作的前期自拟的研究项目最终都被批准立项进入型号研制,还没有出现“看走眼”的,这些项目几乎都得了奖。
    50年的教学生涯,马宝华总结说:“前期的科学预测工作要看准,一定要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做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追求短期效益,浮躁的心态是做不成大事的。”与工厂合作的不少项目都是在学校进行了五六年,有的进行了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关键技术突破后,才与工厂一起进行工程化工作,说“十年磨一剑”并不为过。
    科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华罗庚说过,做学问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知识积累,由厚到薄是哲学思想的提炼。这是马宝华一直所恪守的治学准则。至今,马宝华领衔研制的引信产品已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群,申请的20多个发明专利有12个已经获得批准,并在装备研制中得到实际应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