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获批资助
发布日期:2021-11-29 供稿:化学与化工学院 刘湃 摄影:刘湃
编辑:隆哲源 审核:王振华 阅读次数:近日,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张韫宏教授申报的“自发/受激拉曼和瑞利散射联用装置”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的资助(项目批准号:42127806,资助金额:598.33万元),该项目由bob手机在线登陆牵头,江苏海洋大学、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申报。
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张韫宏教授研究团队,长期开展大气细颗粒物(PM2.5)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在悬浮气溶胶单颗粒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继续大幅降低PM2.5浓度,消除重污染天气,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年均PM2.5浓度已明显降低,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5微克/立方米)仍有很大差距,进一步治理难度更大,这需要认清大气灰霾更深层的形成机制,在单颗粒水平上建立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确研究方法。
PM2.5的形成机制是个世界难题,其中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对演变过程中细颗粒物的理化参数进行精确测量,这为光谱学测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该重大仪器项目采用电悬浮、光悬浮、声光偏转控制悬浮等技术,捕获、悬浮、控制单个液滴和多液滴,建立具有时间分辨和空间分辨功能的悬浮液滴的原位测量装置。自发、受激拉曼与瑞利散射联用,可以提供液滴内部、表面以及气相的化学组成变化动态过程的原位光谱信息,实现对悬浮单液滴饱和蒸汽压、增长因子、扩散系数、折射率及其与SO2、NOx、O3等痕量气体反应的摄取系数等参数的精确测量;通过对液-液相分离过程进行空间分辨观测,获取不同液相的化学组成演变过程中的变化信息;通过悬浮控制组成相同或者不同的多个液滴,实现多个液滴的拉曼光谱同时测量,完成液滴之间碰并、融合、反应过程的拉曼光谱原位观测。该重大仪器项目可为中低水平灰霾污染机制研究,提供有利的测量手段,为制定有效的PM2.5的减排政策、评估PM2.5的气候效应和健康效应的提供支撑。
张韫宏教授于1991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加入bob手机在线登陆,1998年评为教授。霍英东优秀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跨世纪bob真人app下载计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7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