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纳米酶综述文章
发布日期:2019-07-29 供稿:材料学院
编辑:邵泽 审核:张青山 阅读次数:纳米酶是一类本身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强、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势。自从2007年阎锡蕴院士团队首次报道纳米酶新概念以来(Nature Nanotechnology,2007),迄今,全球已有29个国家的290多个实验室报道了320余种纳米酶,逐渐形成了纳米酶新型交叉学科领域。纳米酶的出现是人工模拟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它不仅揭示了惰性无机材料在纳米尺度呈现出不可预见的酶学特性,还使模拟酶研究领域从有机化学拓展到无机纳米材料领域。更重要的是,纳米酶克服了天然酶脆弱和昂贵的弊端,突破了以往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局限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和治疗、传染病防控、环境监测和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纳米酶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由中国科学家发现、被国际同行认可,并迅速实现成果转化的新型交叉学科领域。
近日,bob手机在线登陆材料学院梁敏敏教授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院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影响因子21.661)上对纳米酶进行了全面综述。文章概述了纳米酶的发展历程、性能优势及现有的局限性,指出纳米酶同时具有的酶催化特性及纳米材料特有的光、电、磁等理化特性,使得纳米酶特别适合作为多功能探针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另外文章还总结了纳米酶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在工业制造、污水处理、抗菌洗消及纳米酶载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随之文章提出如何将一批原创的纳米酶新技术迅速转化为新产品,如何制定行业标准,进行纳米酶的理性设计,推动纳米酶在临床医学、军工、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快速应用,开启纳米酶应用新时代。最后,作者展望了纳米酶学产生的客观条件及未来对传统酶学带来的影响及机遇。
论文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相关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及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