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大学青春人生

设计与艺术学院 郭子豪:JUST DO IT

  郭子豪,设计与艺术学院2012级本科生:18岁时获得国际科技创新金奖 i-sweeep中国队首次获得该项目金牌。在此之前共获得4次国家级机器人或科技创新金奖,2项专项奖,3项国家级银奖,数次其他省市级奖项。曾从长沙骑行至北京。2015年参与“奥迪创新实验室”并于年底受邀前往巴塞罗那进行无人车驾驶交流,央视纪录片《驶向未来的引擎(下)》对个人进行拍摄记录。

  同学们你们好:我叫郭子豪,四年前的时候也在这里听报告当时坐在全场的第一排!那一天印象极其深刻,我在离演讲者最近的这个位置上,很认真的盯着台上的作报告的人,他们是优秀的学长学姐。听着他们的故事,想象着自己的大学生会,这。。。是我向往的样子么?

  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抱着一种怀疑或者批判的态度来听我们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理清楚自己在大学的计划,你好,第一排的同学。

 

  我现在在上海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应该是场上唯一一个毕业后工作的人,广告从业者一般年龄偏轻,年轻人都很嗨呀,都在热烈的释放自己,与此同时更多的是在思考这样巨大精力把自己的青春燃烧在“一件”事情上是不是值得的,有的人说拖延症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完美主义者。往往不是目标定得太高就是想得太多目标变得很涣散,其实主观能动性也就没办法充分积极调动起来,掉入到迟迟不开始行动越临近计划表越懊悔,越不行动越哀声自怨的无限恶循环,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是有那么一点完美主义者的影子,在面对投入与获得的比较之间,往往畏惧怀疑直到错过了“开始”这个动作的机会。再这样的前提下,反观那些一拍脑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动手开始干的事情也许会有一些超出预期的结果。我今天分享我的两个故事,关于“一拍脑袋就做出来的那些蠢事,有的不一定要有个完美的理由”。

  学校每个长假都会组织一个叫社会实践活动的东西,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实践的内容和地点,比如说可以回自己就读的高中办一场北理工宣讲会,或者去领略一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任何方式去探索或者回报这个社会,这在大学很重要非常重要,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学校可以报销一部分的金额,前提是你的方案科学可行。在大二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觉得报销钱是一个不错的事情,既然能报咱们就要报得物超所值。所以,我们一大帮同学就在那里想,这个地方首先要足够有趣,去的话因为能报销路费所以路费高一点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我们真正想去,最深沉的向往的地方,最终要能够体现社会实践中所弘扬的核心价值观,一拍脑袋之下,我们选择了“EBC”,大家知道这是哪么?“珠峰大本营”。(笑)这或许是国内做社会实践路费最高的的地方了,人均上万呐,当时我们申请的理由是:因为珠峰大本营交通困难,所以导致大量废弃垃圾泛滥无法得到及时的清洁,严重污染了当地宝贵的自然环境。“我的天,这不是开玩笑,的的确确发生在我的大二,我们做了厚厚的调查报告,甚至写了一个拉户外运动品牌赞助的商业计划书,一切的进展似乎都在向着那个看起来本不可能的实现发展。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悲剧的,计划流产了,因为有队员放弃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18岁,和大家一样,带着北理工录取通知书,踏上了我的大学旅程。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我从长沙出发,骑行1600公里,花了20多天的时间,一个人孤孤单单的骑着自行车到达到北京,来到北理工。这就是一个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

  相较于这个看似壮举的目标,那是一趟寂寞的旅程。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连续骑超过100公里,2012年8月的一个早上,我告诉爸妈“我出发啦咯!”,他们目睹了我为之准备的一个月,但打心底里并不认为我会真的出发,懒洋洋的摆摆手说“去吧~”。我们都没想到,我沿着107国道,当天晚上就到了另一个城市,与长沙2个小时车距,在父母看来是可控的。但,接下来几天当我出了湖南省到达武汉,父母有一点按捺不住了,他们在电话里反反复复的劝阻我:“天气太热,走国道太危险……”的确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自己动摇过么?当然,我越来越明白真正要克服的不是天气、路况、安全,自己的动摇正是最大的敌人。我说的并不是一味的莽撞行事,而是在问题来临的那一刻,我们能够冷静下来,分析它,解决他,而不是立马低声的告诉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为了避开酷热的天气和糟糕的扬尘,我基本选择凌晨的夜里三四点开始赶路,在太阳当头之前,经过七八个小时,骑行一百多的路程就结束了,就这样我从长沙到达了北京。在我决定以凌晨3.4点出发,作为继续这趟旅程的那天晚上,我分析了实现的可能,做了相应的准备和调整,那么接下来那么多天,当我真的开始在凌晨的乡野间骑行的时候,骑行才真正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两件拍脑袋的事情,从结果来看,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但其实这些结果都不是最重要的呀,我极其的享受其中的过程,向着这样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的收获往往对自我的影响是要高过结果的。

 

  大学里我尝试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科技创新创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拿着自己获得过国际金牌的科技创新项目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蹲守了好长的时间,希望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创建社团,希望建立一个能将理工学生技术资源利用起来线上交流平台,但流产了。所以我讲的第二个部分关于:失败,或许是大学里的常态。如果这些“可怕”的点子(ppt上打出那些比较大的目标)来临的时候,自信的拥抱它吧,既然做那些不喜欢的事情也有可能失败,为什么不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在面对选择时,我想弥足珍贵的不是坚持,而是明白自己由内而发的憧憬。

  现在的我是在场这几位同学中唯一工作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一的时候,我是一个坚定的读研党,因为有个记忆深刻的画面:大一刚入校军训的时候,指导员问有多少同学准备工作的?我非常惊讶于举手的哗啦啦一大片,而我没举,我当时想读研。还有个印象很深的画面:俞敏洪老师在我军训的时候在南操场讲座时讲到:他大学读了将近800本书。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神话,她每天要投入5个小时在看书上连续1460天,不管这800本读到什么程度,至少那天坐在台下的我被触动了,迷茫的状态之中仿佛有了一个量化而且很正能量的目标。之后,我罗列了一个目标读书清单,有商业,科幻,哲学,历史,经济学,杂文,甚至爱情小说,包罗万象。三个月前我从学校向我现在工作的城市上海寄行李的时候,书足足占了两大箱子。我没有数有多少本,这不重要,也没有按照大一清单来读书。进入图书馆,我全凭自己的喜好挑选,把一卡通的限额一次性借满,但所谓“大家”整理的读书清单,我一本都没读过。我读书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读书这件事情,对我而言影响是重要的,养成了我乐于思考的习惯,通过读各种书籍,在获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也渐渐的了解了自己最重要的诉求,最值得改变的现状,所以我在大二的那年做了一个转专业的决定。其实这个过程是很纠结的,我花很多时间探讨过考研转去哲学或者经济学方向,四年前我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新生,四年后的今天我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现在的我在一家做数字营销的外企工作,作为工业设计造型以及机器人技术背景的身份工作,很庆幸自己两年前的那个决定。所以,纠结和徘徊在改变面前是一定要经历的,但明白你的初衷,不忘初心,但行好事,不问前程,JUST DO IT!

 

  转专业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去年我要每天往返两校区,同时3个学期的课业,一边补齐新专业的课程,完成所有的作业,一般准备出国读研的材料,申请用的作品集以及雅思。这一段时间我还带着自己一个在车辆方面的科技创新项目参加了奥迪创新实验室的比赛,作为最小的参赛选手与很多比我年长许多的老师级别的人同台竞技,评委里有我非常非常崇拜的车辆专业专家宋健老师,这是在巴塞罗那的无人车试驾活动,以及在巴塞罗那做路演的经历这,都是大学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体验,我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驶向未来的引擎》的纪录片拍摄,在B站(一个视频网站)上能看得到,偷偷的说,这些镜头我都是在一天内拍完的,那一天我带了3套衣服,一次性演完了春夏秋冬国内国外大部分画面。所有的获得都是大量的投入所转变得来的,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些年几乎每年都会为了准备比赛,而连续封闭式的投入的一个月,我拿到了国际金牌,数个国家级的金奖,但在此之前每天只睡3,4个小时,工作到自然在桌子前面睡着,醒来后继续工作,一直到坐着再次睡着,周而复始,面对未知的比赛结果惶惶终日的那些日子,但那些真的磨砺了点我一些。那些最难熬,内心最煎熬的日子,在现在看来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大一的时候我组过一个叫做“1017”的乐队,取这名字不是因为我们曲风妖里妖气,而是因为组建的时间在10月17号。那时的我不会乐器,一点乐器的基础都没有,就被队员们嫌弃成了主唱,还有吉他、键盘、小号和手鼓。但是主唱不应该要酷酷的同时担任主音吉他么?也正是有了这个乐队开始,我至今一直在学习吉他。

  现在想起的曲子叫《黄昏》,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能靠自己这双手弹出这首歌此生无憾,我找到它的谱子,从第一个音开始从只会单音弹一根弦,到最后能完整的把这首歌弹下来,用了一年多时间。几乎每一天,我的书桌旁始终会有一把吉他触手可及,努力避开室友在的时候练习。我每天都会弹,最重要的不是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刻苦,而是投入! 我最崇拜的吉他之神,tommy emmanuel说:1000遍才是正式练习的开始。

  所以这个部分我想分享的是:“在明白了自己最由内而发的憧憬之后,做好准备吧,你要明白需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决心去面对他可能带来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最后,偶像金凯瑞在一个毕业的典礼上送给他的学弟学妹们一幅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赞的点子,于是从8月份开始准备的一幅画,我花了上百个小时去绘制它,画面最中间的那道闪光背后是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对于这一道闪光的存在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幅画这么大是因为你的眼睛不可能不被吸引,就像在做的你们,都是彼此的闪光。

  但面对这一道巨大的光,有人是虚空,有的人是苦闷,有的人只是无聊的在打扰你的时间。送给在坐的每一个闪光,你们的存在都有的无限可能,你们的存在在别人看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拥抱他们,感受他们吧。

  大学这场旅程已经开始了,想起了之前学长在给我们的报告会上说过的一句话,今天希望能也传达给在座的各位,“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Have fun!

  谢谢大家。

  

发表时间:2018-07-17 供稿: 学生处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
分享到:
Baidu
map
Baidu
map